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源山石造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源山石造像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清源山上的7處9尊宋元時期的石雕造像,包括老君岩、瑞像岩、賜恩岩、彌陀岩、碧霄岩、西峰岩、千手岩,既有道教造像,也有佛教(含藏傳佛教)造像,其雕工精湛,極富歷史和藝術價值。

老君岩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像 [1],也是清源山的標誌性景點,於1988年列為中國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將另外6處8尊石造像與老君岩造像合併保護,稱為「清源山石造像」。

造型和歷史

老君岩

清源山的老君岩造像位於西峰羅山山麓,是由一塊形似人像的巨大天然花崗岩雕琢而成的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的坐像,其雕刻年代最遲不晚於宋代。雕像高5.1米,寬7.3米,厚7.2米,細部雕刻非常生動,面部和前額飽滿,雙目深邃平視前方,鬍鬚呈飄動狀,右臂倚琴桌、左手平放膝上,周身衣服的褶皺也被表現出來。老君造像附近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群,現已不存。

瑞像岩

瑞像岩釋迦牟尼立像座落在天柱峰北側半山腰,是在天柱峰崖壁上直接雕鑿出來的,雕鑿時間為1087年(宋元祐二年)。該雕像高4.32米,寬1.5米,神態安詳端莊,面容秀美,身上雕有袈裟,左手下垂掌心向外作與願印,右肩裸露,施無畏手印,雕像下雕出蓮花寶座。明代之前,雕像有木質的殿堂覆蓋其上,到了1483年(明成化十九年),工匠沿山崖建造了高7米,寬6.5米的仿木四角攢尖頂石室以安置釋迦牟尼像。石壁上還刻有記錄建造佛像的銘文。它於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賜恩岩

賜恩岩白衣觀音坐像在清源山的左峰海拔近500米的山腰上,由地表的天然岩石雕鑿而成,年代為宋元祐年間(1086年-1094年)。像高3.7米,寬2.5米,頭頂雕有菩薩冠,正中刻有阿彌陀佛像,旋式髮髻垂肩,佩有蓮花佛珠,身雕袈裟,線條剛勁有力,雙手手掌朝上交叉於腹部前方,趺坐於蓮花座,上方用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的單檐歇山頂殿宇覆蓋,殿中有明代李贄撰寫的楹聯:「不必文章稱大士,雖無鐘鼓亦觀音」。它於1996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彌陀岩

彌陀岩阿彌陀佛立像在擎珠峰下,為依山壁雕成的高浮雕,高5米,寬2米,厚1.1米,為宋代雕像,頭螺髻,身袈裟,足蓮花,右手自然下垂,左手在前胸,掌心向上作拈訣狀,其外護的石室為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所建的仿木歇山頂建築,面寬進深皆為一開間,出口處東側岩壁有明代題刻。彌陀岩阿彌陀佛立像也是1961年公布的福建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碧霄岩

碧霄岩三世佛坐像為藏傳佛教雕塑,位於左峰半山腰碧霄岩,是工匠於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依岩壁雕出的,一共三尊,位於石窟中,窟高2.5米、寬5.1米、深0.7米,三尊石像都是吐蕃式樣,並排結跏趺坐蓮台,釋迦牟尼像居中,高2.55米,其右為未來世阿彌陀佛,高2.45米,左側過去世藥師佛,高2.45米,三尊都是1.63米寬、0.7米厚,旁邊的碑刻記敘西夏國「靈武唐吾氏、廣威將軍阿沙公來監泉州」並造此佛像,碧霄岩三世佛坐像也是藏傳佛教在中國最為東南的實物。它於1985年被列為福建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峰岩

西峰岩釋迦牟尼坐像為965年(北宋乾德三年)所雕,高4.5米,寬1.5米。

千手岩

千手岩釋迦牟尼坐像為宋元佑年間作品,高2.35米。

影響和評價

清源山石造像中的老君岩造像被認為是泉州最重要的道教遺蹟,也是泉州的標誌性景點之一,它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宋代朱熹曾到此雲遊,明代黃克晦也有詩詠老君岩,現代到訪的受聘於中國文化部的法國專家戴安娜·李以及中國規劃專家任震英也都有為老君岩題字留言。賜恩岩白衣觀音坐像也引來如明代思想家李卓吾這樣的名人來題寫楹聯。

視頻

清源山石造像 相關視頻

到泉州去探訪下老君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