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慕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遊戲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清慕陵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

景點級別: AAAAA級

清慕陵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的陵寢,位於清西陵昌陵西南15公里處的龍泉峪 。 [1]

方位規模

慕陵在歸刪乃禁清東陵、清西陵中,規制比較特殊,基本上不遵從祖陵制度,簡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規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規模最小的一座,沒有方城和明樓。

慕陵位於泰陵昌陵的西側,距二陵較遠。是清宣宗成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即道光皇帝的陵寢。清乾隆皇帝後,清朝皇帝陵寢要按西陵、東陵的昭穆次序依次選址,父葬於西陵,子要葬於東陵,道光皇帝的陵寢按制應建於東陵,但道光皇帝在東陵的陵寢竟出現了滲水情況,並把已經下葬的孝穆皇后的棺槨浸濕了,道光皇帝十分氣憤,便命令在西陵烏舉罪挨另覓吉地,道光協盛舉皇帝陵就搬至西陵了。慕陵中還隨葬着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三位皇后。其中孝全成皇后是咸豐皇帝的生母。

道光皇帝

道光在位30年(1820-1850年),是一個提倡節儉的皇帝,據說他曾穿着打着補丁的褲子上朝。所穿的衣服,不經三次洗滌不更換。

該陵建造得很特殊,與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獨樹心裁之作。慕陵以精緻小巧的建築模式、清麗淡雅的建築風格、工藝卓絕的楠木雕龍成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楠木燙蠟後褐然的色澤,灰黃交融的牆垣,配以藍天白雲,綠樹金頂,典雅肅穆,清碧絕塵,自有一番幽遠滲鞏神秘、古樸超然的氣度。

墓主生平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廟號宣宗,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為清仁宗(嘉慶帝)第二子。生母為孝淑睿皇后喜臘塔氏。1820-1850年在位。年號道光,習稱道光帝。

道光帝為挽救國家財政危機,也主張禁煙,多次下詔禁止鴉片進口,禁止自種自製。十八年(1838),他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林則徐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緝拿煙販,整頓海防,頗見成效。但英國不肯放棄鴉片貿易,遂於二十年發動鴉片戰爭。但道光帝戰守無策,幻想弭兵息事,將林則徐革職,改派琦善與英國議和。琦善擅自與英國簽訂《穿鼻草約》,答應割讓香港給英國並賠款600萬元及恢復廣州為通商口岸。

《穿鼻草約》簽訂後,道光帝又認為割地賠款有損尊嚴,又決定對英宣戰,派宗室奕山與英軍作戰。奕山戰敗後,又與英國訂立《廣州和約》,其中規定清軍退出廣州,向英軍繳納600萬元"贖城費"。之後,道光帝又派皇侄奕經馳往浙江,結果慘敗。道光鑑於兩次出師失敗,轉而一味求和。二十二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隨後又與美、法簽訂了《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中國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道光帝在位期間,也曾整頓吏治,興修水利,復書院,查保甲,但都收效不大。國內不斷爆發起義。道光十一年,湖南、廣西、廣東的瑤民發動起義,還有山西先天教,北方白蓮教和東南各省的天地會,也發動頻繁的武裝反抗。清朝逐漸衰落。

修建歷史

慕陵建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到十五年(1835年)。是大臣穆彰阿、貴慶主持建造的。慕陵在選址時吸取東陵寶華峪陵寢滲水的教訓,選擇了高平之地龍泉峪。並根據 "總以地臻全美為重,不在宮殿壯麗, 以侈觀瞻" 的宗旨、鑑於地勢的限制、道光對慕陵的建築規制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築規模顯著縮小。裁撤了大碑樓、石像生、二柱門、方城、明樓等大型建築。

該陵設計上更加刻意求簡,僅有建築27座, 占地45.6畝, 比泰陵縮小近80畝。

最初選在東陵,後因發現地宮浸水,便改在西陵重建。道光認為,地宮浸水,可能是群龍鑽穴,龍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龍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會在地宮裡吐水了。於是便在西陵中用金絲楠木雕成許許多多的龍,布滿天花藻井,造成「萬龍聚會,龍口噴香」的氣勢。因此慕陵的隆恩殿別具一格,不僅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內都有龍,而且梁枋、雀替,全是楠木雕成的游龍和蟠龍,表面都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雲吐霧。殿門一開,楠木香氣便會撲鼻而來。

慕陵雖然外觀上保持了 "節儉"之意,但其材質結構卻異常精美。其圍牆採用磨磚對縫、干擺灌漿工藝到頂,不塗紅掛灰,改變了傳統的上身糙砌灰磚,刷紅漿,下肩干擺的做法;用精巧別致的石牌坊代替琉璃門;尤其令人驚嘆的是慕陵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全部採用珍貴的金絲楠木,造價驚人,加之兩建一拆的經歷,道光兩次建陵耗白銀440萬兩,超過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建築特色

慕陵是一座木雕藝術的殿堂,以精湛的楠木雕龍聞名。慕陵的三座楠木殿不施油漆彩畫,而是在楠木本色上以蠟塗燙,並用1318條楠木雕龍裝飾於天花、雀替、隔扇、門窗,僅隆恩殿就有龍1096條,堪稱龍的世界和海洋。隆恩殿內,每一塊天花板都是一件雕龍藝術的傑作。雕刻大師用高浮雕加鏤空的手法,刻成在雲霧中舞動的龍身和向下俯視的龍頭,龍頭突出平面達半尺多高,一個個張口鼓腮伸向空中,和着楠木的芳香,仿佛"群龍聚會,龍口吐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