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深圳市龍崗區興利宋代陶瓷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深圳市龍崗區興利宋代陶瓷博物館成立於2014年11月15日,該館填補深圳市以宋瓷為主題的博物館空白。宋瓷博物館現展出的藏品,是從2000多件陶瓷器中遴選出近800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分為「歷代陶器」、「早期青瓷」、「喪葬器用」、「龍泉青瓷」、「黑釉瓷器」和「其他南北方瓷器」六個單元陳列,從多個視角、不同側面展示宋代及其他時代陶瓷[1]的成就與特色。藏品逾2000件,其中不乏兩宋時期南北各地、不同體系的主要品種。此外還有一批史前彩陶、六朝青瓷和其他南北方陶瓷品種。

基本簡介

成立於2014年11月15日,該館填補深圳市以宋瓷為主題的博物館空白。宋瓷博物館現展出的藏品,是從2000多件陶瓷器中遴選出近800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分為「歷代陶器」、「早期青瓷」、「喪葬器用」、「龍泉青瓷」、「黑釉瓷器」和「其他南北方瓷器」六個單元陳列,從多個視角、不同側面展示宋代及其他時代陶瓷的成就與特色。藏品逾2000件,其中不乏兩宋時期南北各地、不同體系的主要品種。此外還有一批史前彩陶、六朝青瓷和其他南北方陶瓷品種。

深圳「宋瓷博物館」落戶龍崗

鎮館之寶「青瓷鴟梟」

深圳首家宋瓷博物館去年年底落戶龍崗,正式開放3個月來,頗受各界好評。記者昨日獲悉,由龍崗區文體旅遊局和宋瓷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嶺南古代陶瓷展》展品徵集工作目前正式展開。龍崗區文體旅遊局局長張耀接受深圳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宋瓷博物館,翡翠博物館和民俗博物館也相繼落成,接下來,將有更多更好的文博項目在龍崗紮根。

文博專家指導建館

深圳市文管辦巡視員、文物專家劉濤介紹,深圳現有民辦博物館20餘家。根據《中國文物報》剛剛發表的一份評估報告看,廣東省民辦博物館的整體發展水平,在全國位列「第三梯隊」,落後於上海、北京天津及江浙等地。「不過,就廣東而言,各地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深圳民辦博物館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領先於其他地區。就全國橫向比較來看,深圳與上海及江浙地區的差距確實較大,但與北京等地相比,基本處於同一水平。」

「宋瓷博物館完全可打造成為古陶瓷知識普及、鑑賞和研究基地、大學生中國歷史文化教材資料標本基地及中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劉濤表示,龍崗宋瓷博物館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展覽櫃長達500多米,展品800多件。從展品甄選到陳列布展,每個環節都是在省市文博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的。「它展品數量大,品類多樣,以宋瓷為主的高古陶瓷自成系列,而且多有一手的窯址資料,特別是龍泉青瓷、建窯黑盞等標本極為豐富,其中不乏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資料,既可觀賞,也是研習中國古陶瓷歷史的可靠教材。」

「廣東古代陶瓷是悠久燦爛的中國陶瓷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唐代梅州水車窯,宋元時期廣州西村窯、潮州筆架山窯、雷州窯的單色釉以及釉下彩繪瓷器,明清以來佛山石灣陶、饒平青花和廣彩等,都極富嶺南特色,有的更因大量外銷而飲譽海外。但由於出土和傳世器物的收藏較為分散,迄今國內尚未舉辦過一次以系統反映廣東歷代陶瓷風貌為專題的展覽。龍崗區文體旅遊局攜手宋瓷博物館目前正着手籌備的《嶺南古代陶瓷展》,將以可觀的展品規模和較高的學術[2]水準填補這一空白。」劉濤說。

藏品「要真更要珍」

龍崗區宋瓷博物館是一家民辦博物館,位於龍城街道嶂背社區嶂背路橋頭4號二樓。館長於興利致力於宋代陶瓷的搜集,其藏品已逾2000件,其中包括了兩宋時期南北各地、不同體系的主要品種,還有一批史前彩陶、六朝青瓷和其他南北方陶瓷品種。於興利以宋代瓷器為主題的歷代陶瓷器收藏,得到了龍崗區文化主管部門的關注和重視,經過商議雙方達成共識,以「深圳市龍崗區宋代陶瓷博物館」命名落戶龍崗區。龍崗區政府根據《深圳市民辦博物館扶持辦法》,在館舍、展覽經費等方面給予資助,並由龍崗區文體旅遊局組織專家對藏品進行鑑定、甄別,按照博物館的展覽體系,指導陳列布展。

據於興利介紹,目前展出的800多件藏品,從2000多件陶瓷器中遴選而出,分「歷代陶器」、「早期青瓷」、「喪葬器用」、「龍泉青瓷」、「黑釉瓷器」和「其他南北方瓷器」六個單元陳列,以期從多個視角、不同側面展示宋代及其他時代陶瓷的成就與特色。

劉濤表示,龍崗宋瓷博物館的藏品有些屬國家級文物珍品,其中最值得關注的館藏珍品為漢代「青瓷鴟梟」。劉濤介紹說,圓目尖喙,頭上及胸部刻劃羽毛,腹下兩足粗壯有力,整體造型生動形象。「從胎釉工藝及形象特徵上判斷,當為漢代製品,即屬南方原始青瓷一類。就我所知,古代的陶瓷類梟形器所見甚罕。河南博物院藏有一對本省濟源市出土的漢代釉陶鴟梟,而瓷製的目前似僅見深圳的這件藏品。鴟梟,是我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鴟梟雖是益鳥,但在我國古代卻背負惡名。不過,我國古人對鴟梟的好惡,因時、因地、因族群而不同,並非一成不變,比如殷商時人們視鴟梟為神鳥,當時的青銅、玉石等禮器中就有不少鴟梟造型和紋飾的,它們往往是勇猛、威嚴的化身。兩漢時期,有些地方的喪葬習俗中,也往往把『鴟梟』作為『守護神』。宋瓷博物館館長於興利所藏的這件『青瓷鴟梟』,從造型、姿態以及年代上看,應與河南藏品相類,即也是一位『守護神』的形象。」

「反彈琵琶」推動文博事業

宋瓷博物館的落成和順利開館,是龍崗區委、區政府大力實施「文化強區」戰略、促進文化繁榮、重視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打造「文化惠民」的重要舉措之一。張耀表示,龍崗區對文博事業的發展堅持「反彈琵琶」的思路。他說:「如果說大力發展經濟、社會事業即屬於『正彈琵琶』;『反彈琵琶』則意在通過打造文化事業,塑造良好的環境生態。」

張耀表示,打破以往政府大包大攬的常規模式,走以市場為主的文博事業,通過新思路,讓龍崗區的文博事業來個「鯉魚跳龍門」式的飛躍。具體做法是:以市場資源配置為主,不走傳統老路的發展文博事業的思路;少用政府資源,不建超大型的博物館,往特色化發展,引進社會資源建館,建特色館;和休閒旅遊結合起來,硬件通過舊改來配建,或利用舊廠房來建設;在政策上扶持,吸引藏家,在專業領域,廣泛聽取專家意見;此外,在工作執行環節,採取「以快打慢」、「先低後高」的方式,一邊落地,一邊調整。

劉濤也認為,民辦博物館的發展,得力於得天獨厚的經濟文化環境,更得力於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深圳已於2012年8月出台了《深圳市民辦博物館扶持辦法》,規定從門票補貼等方面對民辦博物館予以資助。一些民間收藏活動比較活躍的區也隨之出台了相應的扶持政策。「下一步,如何提高民辦博物館的辦館水平,特別是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擴大社會影響,改變那種在全國普遍存在的民辦博物館門可羅雀、『朝興夕亡』的狀況,是文物部門面對的重要工作。」劉濤說。

視頻

深圳市龍崗區興利宋代陶瓷博物館 相關視頻

走進中國陶瓷博物館,感受千年陶瓷文化
5分鐘帶你了解《中國陶瓷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