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深圳大學圖書館位於校園教學區中心,分南、北兩館。北館建於1983年9月,於1986年落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為23,441平方米;南館建築面積為25,000平方米,於2009年5月啟用。多年來,本館以服務學校教學科研為宗旨,並以積極的態度服務社會,致力於改革、開放,努力把本館建設成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中心、學術活動中心、學生讀者的第二課堂和開放型的學術性圖書館[1]。多年的工作取得顯着成績,有一支專業素質高且館風優良的員工隊伍,有一個擁有自主產權並擁有150多家用戶的自動化系統。本館曾獲全國高校圖書館先進集體、廣東省高校圖書館工作評估總分第一名及電腦應用單項第一、廣東省高教先進集體和深圳市先進單位等多次獎勵。現為全國高校圖書館學會委員館成員。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12月,全校擁有353.79萬餘冊圖書,其中圖書館有323.69萬餘冊,各學院資料室有30.1萬餘冊。館藏書刊目錄數據庫累計857,553種,3,186,918冊,其它50,000冊未編贈書。
中文圖書757,662種,2,859,502冊,外文圖書84,622種,131,768冊。中文報刊合訂本4,675種,131,334冊,外文報刊合訂本2,404種,52,997冊。電子圖書鏡像1,654,470種,200.73萬餘冊。光盤、網絡、鏡像數據庫共201種(中外文),含全文電子期刊79,320種。收藏美術藝術作品累計248件,其它藝術品11件。各種非書資料約7.8萬件。以豐富的港澳台版藏書為特藏,共收藏6.6萬餘冊港台圖書。
自動化管理
1987年,本館全部業務實現電腦化管理,所採用的「深圳大學圖書館信息管理集成系統」(SULCMIS Ⅲ)為本館自行研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2]。該系統經國家教委技術鑑定,曾獲全國高校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廣東省、深圳市及深圳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等多項獎勵;性能穩定、使用方便,是一個中國人設計、中國人適用,在國內率先進入實用階段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新一代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為讀者利用館藏資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服務特色
多年來,該館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原則,對傳統服務方式進行了大膽而富有成效的改革,形成了服務特色:
一、書刊服務全開架。各書室既是書庫也是閱覽室,即「藏借閱合一」。書室內設有閱覽座位;圖書資料完全向讀者開放,方便查閱;借還書手續簡便。
二、館室開放時間長。周開放時間達103小時。每天7:30--22:30連續開館,中午、傍晚不閉館;寒暑假、法定公眾假日均保證一定的開放時間。
三、文獻載體多樣化。館藏資源除印刷型圖書外,還有豐富的非印刷型文獻(又稱「非書資料」),含錄音磁帶、錄像磁帶、縮微膠片、CD、VCD、LD、CD-ROM、磁盤、幻燈片以及可從網絡讀取的數字化文獻等。
四、文獻檢索網絡化。1988年,該館廢除傳統的卡片、書本目錄,將所有圖書書目、期刊條名、索引、文摘等錄入數據庫,接入校園網。讀者在網絡終端上即可查閱、利用館藏資源。已形成以網絡為主、以傳統為輔的檢索服務體系。與之相匹配,館藏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工作也已達到相當規模。
五、讀者權利公平化。讀者擁有廣泛的、公平的權利,受限制少。中外文圖書閱覽室等普通閱覽室對讀者完全開放,讀者可攜帶書包、圖書及筆記本在此自修。其它各閱覽室也全部對學生開放,僅限制攜包入室。不同讀者的借書權限逐步縮小差距。
六、服務溝通公開化。讀者對該館服務、業務有任何意見建議,可與工作人員直接交流,也可通過深圳大學主頁上的「部門信箱」欄目傳達館務委員會;另外,還可在深圳大學荔園晨風BBS上的SZULibrary版與該館工作人員、其他讀者等公開討論。一直以來,該館對讀者提出的意見建議高度重視,認真處理並公開答覆。
七、工作隊伍專業化。該館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員工隊伍。現有88名正式職工中,95%以上受過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專業教育並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21名;職稱在副研究館員以上的共37名,並有深圳市專家、青年科技專家各1名。
八、勤工儉學機會多。該館每年提供50多個勤工儉學崗位,這些崗位上的學生和該館工作人員一起為讀者服務,不僅取得了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及工作經驗。
九、讀書服務環境優。該館大樓為回字型建築,採光、通風條件較好的東、西、南三部分設對外閱覽書室,北部為辦公場所。樓內各層布設有藝術雕塑、沙發、綠化帶、開水設備等,方便讀者使用和休息。
十、服務方式立體化。該館熱心參與各類學術活動和讀書活動,不定期舉辦學術報告、讀書活動和書展;專設的書畫展覽廳內不定期舉辦各種書畫藝術作品展覽及音樂欣賞講座等。
視頻
深圳大學圖書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圖書館的重要性 ,搜狐,2017-09-26
- ↑ 自主知識產權與專利的區別 ,搜狐,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