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淡水紅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淡水紅樓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曾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獲得第六名[1]。該建築原是船商李貽和的宅第,有着「達觀樓」的雅號,與已經拆除的「白樓」齊名。該建築在2000年整修後,成為了複合式餐廳與藝文館。

淡水區,位於台灣省新北市西北沿海,位於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側,北鄰三芝區,南鄰台北市北投區,西濱台灣海峽,西南與八里區以淡水河一水之隔。河光山水、風景秀麗,自古為台灣八景之一,昔日並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在歷史上曾經是台灣第一大港,也是西方文明在台灣北部散播的起點。今日之淡水區,北鄰三芝區,南以關渡和台北相接,西瀕台灣海峽,並與八里一水之隔。東西長11.138公里,總面積70.6565平方公里。

沿革

淡水紅樓由開設洋行致富的船商李貽和興建於1895年,於1899年落成,然而由於他所經營的兩艘貨船發生意外,經濟困難而將此樓在1913年轉賣給時任台北廳參事的洪以南(後曾任淡水街長)。洪以南在成為這棟紅樓的主人後,為它取了「達觀樓」的雅號[2]。而在搬到淡水之前,洪以南住在新北門街的逸園,因該地將被徵收開闢道路,且妻陳宇卿有心疾,需要良好的環境,適逢此棟洋樓出售且景觀甚佳遂將之買下。原本洪以南打算在1913年4月7日搬入新居,但後來因故改期,確切遷居時間不明,但該年6月5日時已確定搬入淡水新居。因洪以南為精於書畫詩人,達觀樓也就成為文人雅士聚會的場所,曾作為瀛社例會的舉辦場地。

洪以南逝世後,其家人移居台北,紅樓因而閒置。之後該建築在2000年整修完成後成為了餐廳與藝文館。

建築

淡水紅樓的三向立面為紅磚所造的連續半圓形拱圈,其內則為陽台,而陽台的欄杆則使用綠釉瓷瓶所制。至於建築物的台基則使用唭哩岸石製成,高約3米,外面並留有空氣孔。

視頻

淡水紅樓 相關視頻

帶你逛逛台北淡水的紅樓,邊走邊看,別有一番感覺,喝杯咖啡真爽
紙塑建築——歷史建築淡水紅樓組裝教學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