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海南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海南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東寨港生態站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4′31.72″,北緯19°57′2.81″,研究區域範圍為東經110°32′~110°37′,北緯19°51′~20°1′,區域總面積約3337公頃。

目錄

機構簡介

東寨港紅樹林是我國紅樹林分布中面積最大、種類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塊,代表中國紅樹林分布的最高水平。研究區內分布有紅樹林植物19科35種,占全國紅樹林植物種類的97%。本站所在的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紅樹林保護區中最早建立的國家級保護區,也是我國第一批(1992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生態系統。東寨港站於2004年建站,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最早成立的野外台站之一。作為我國最典型的紅樹林生態系統監測和研究平台,東寨港站圍繞「定位監測、科學研究、示範服務」等任務要求,長期監測防風消浪、水質淨化等為主的紅樹林生態效益以及紅樹林水文(潮汐)、氣象、生物多樣性、土壤等基本生態環境要素,開展紅樹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紅樹林保護與生態恢復、紅樹林[1]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適應等創新性研究,建立紅樹林生態恢復和服務功能提升的示範基地,為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和行業部門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管理提供決策依據,為我國沿海紅樹林生態安全體系的建立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儀器設備

東寨港站現有實驗室2間,正在新建總面積503 m2的實驗用房。現有潮汐模擬實驗室260 m2、潮汐波浪自動觀測平台4座、防風效應平台3座、氣象站場4座、固定樣地18塊、觀鳥屋1座、科普棧道1條、試驗苗圃1個。配有觀測儀器設備60餘台套,主要包括:LGR便攜式土壤碳通量測量系統、YSI水質自動測定系統、YSI便攜式水質分析儀、哈希水質分光光度分析儀、總有機碳/總氮分析儀、Li-COR 6400植物光合儀、植物冠層分析儀、負(氧)離子自動檢測系統、便攜式負(氧)離子測定儀、土壤溫/濕/鹽自動測定系統、潮波儀、HOBO自計水位計、HOBO自計鹽度計、全站儀、土壤氧化還原電位計等。

科研團隊

生態站目前共有固定人員8名,其中正高級2名,副高級4名,中級2名。另外客座科研人員12人、長期聘任人員2人、在站研究生6人。現有研究人員專業涵蓋濕地生態學、森林生態學、林學[2]土壤學、微生物學等。生態站建站以來承擔科研項目60餘項,項目經費約1518萬元。「紅樹林快速恢復與重建技術研究」等6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紅樹林主要樹種造林與經營技術研究」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紅樹林快速恢復與重建技術研究」獲2014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出版《中國紅樹林恢復與重建技術》等專着7部;發表論文200餘篇;制定4項技術規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研究成果在華南沿海紅樹林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廣面積達3500公頃。

東寨港站是集濱海濕地長期定位觀測、紅樹林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紅樹林保護和生態恢復研究及其示範等功能為一體的野外開放研究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