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浙江師範大學東非區域國別研究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浙江師範大學東非區域國別研究中心依託浙江師範大學,成立於2017年11月17日。

2017年11月17日,一帶一路[1]背景下中國與東非國家戰略合作國際研討會暨東非區域國別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我校非洲研究院舉行。來自坦桑尼亞尼雷爾基金會、坦桑尼亞駐中國大使館、埃塞俄比亞駐上海總領事館、坦桑尼亞聖約翰大學、蘇丹布塔納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雲南大學、湘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物資學院等近20家政府部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逾50名中外專家共聚一堂,見證、祝賀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東非區域國別研究中心的成立,圍繞「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東非國家戰略合作」這一核心主題進行多學科多視角的廣泛深入研討。

致開幕辭

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致開幕辭。劉鴻武表示,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共十九大會議上,中國對中非關係以及中非合作提出了新的戰略規劃。中國與非洲的關係源遠流長,東非海岸又被稱為瓷器海岸,因為在東非海岸發現了很多中國瓷器等文物。回憶當年在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留學的經歷,劉鴻武至今仍記憶猶新,尤其指出自己曾拜訪過尼雷爾基金會並拜讀過很多該基金會的着作。因此,在今天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非洲研究院希望可以和尼雷爾基金會等智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共同助力中國與東非關係的發展。

坦桑尼亞共和國大使館公使賽迪·侯賽因·馬索羅(Saidi Hussein Massoro)、埃塞俄比亞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阿達木·阿塞法·穆庫拉(Adamu Assefa Mukura)、尼雷爾基金會執行主任約瑟夫·布提庫(Joseph Butiku)、劉鴻武共同為我校東非區域國別研究中心揭牌。

和丹、李雪冬、黃金寬三位博士分別擔任東非區域國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副主任和秘書長。揭牌儀式上,劉鴻武、陳明昆共同向約瑟夫·布提庫、坦桑尼亞共和國大使館大使姆貝爾瓦·凱魯基(Mbelwa Kairuki)、埃塞俄比亞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穆勒·塔瑞肯· 埃德雷(MulieTarekegnEdlie)、蘇丹布塔納大學副教授安瓦爾·尤思福·阿塔瑪南(Anwar Yousif Attalmanan)、中國駐坦桑尼亞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苟皓東、華東師範大學非洲研究所所長沐濤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李智彪研究員[2]7人頒發證書,聘任其擔任中心學術顧問,感謝他們加盟非洲研究院,共同推進中國與東非協同發展的新事業。

達雷斯薩達姆大學孔子學院、蒙德拉內大學孔子學院、揚州大學蘇丹研究中心、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非盟研究中心等發來賀信,認為我校東非區域研究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時,期待在區域國別研究領域與中心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劉鴻武院長還與尼雷爾基金會執行主任約瑟夫·布提庫就非洲研究院與尼雷爾基金會開展合作進行深入會談,雙方簽訂了合作框架,未來雙方將在聯合研究、互派學者、共同辦會等方面開展合作。

掛牌儀式後,中心隨即舉行「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東非國家戰略合作國際研討會」。賽迪·侯賽因·馬索羅、沐濤、李智彪、約瑟夫·布提庫等中非學者分別作主旨演講。

賽迪·侯賽因·馬索羅指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全球化潮流,不僅加強了中非合作,也有助於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坦桑尼亞是中國的好朋友好夥伴,不僅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也將大力支持新成立的東非區域國別研究中心。坦桑尼亞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坦中兩國合作是中非合作互利共贏的典範。他謹代表坦桑尼亞大使館對東非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賀。

相互交流

沐濤在題為「周恩來和尼雷爾:當代中坦關係的開啟」演講中指出,中坦關係源遠流長,早在唐朝時中坦就有了交往的歷史。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和中國總理周恩來的帶領下中坦開始了新時代的相互交流,此後中坦高層的交往日益頻繁和密切。1971年,在坦桑尼亞及其他一些非洲國家的幫助下,中國進入了聯合國。近些年來,中坦之間在經濟、文化、科技、醫療、交通等領域的合作給非洲人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變化,尤以1970年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為例,其促進了坦贊兩國經濟發展與城鎮化進程。

李智彪在埃塞俄比亞和盧旺達遊學多年,他指出,當前東非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投資者,東非區域研究中心的成立正當其時。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緩慢,而東非國家的經濟增長卻穩步增長。2016年,坦桑尼亞、吉布提、盧旺達和肯尼亞的經濟增速都在6%以上。東非經濟一枝獨秀,一方面是東非各國政府重視穩定和發展,另一方面東非各國搭上了中國發展的快車。東非地區也面臨一些提問題和挑戰,如南蘇丹獨立後的地區衝突,索馬里問題等。當前,國際上初級能源價格走低,這對東非國家是挑戰也是機遇。希望東非區域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助力於東非發展,推進中非合作。

約瑟夫·布提庫認為中非合作以前是中國占主導,現在非洲國家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特別是東非國家。他引用習近平主席所說的「一切為了人民」,讚揚了中國政府在現今世界的和平發展以及國內發展中的巨大貢獻,並稱東非地區國家可以借鑑中國在經濟、教育、科技等領域的發展經驗。

在會議研討環節,由和丹和李雪冬聯合主持。十餘位中非學者從經濟、教育旅遊、勞工等議題切入,討論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與東非國家戰略合作。

重要意義

中非經濟合作對非洲當地的意義及其難題受到與會學者的關注。安瓦爾·尤思福·阿塔瑪南教授對比中國與西方殖民者在非洲的作為,認為中國與非洲國家分享發展減貧經驗,幫助非洲條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中非工業合作都富有積極意義。我校李雪冬博士以烏干達為例,探討了中非產業合作的潛力與困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生Matiri關注到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對東非國家的投資及其變化,認為東非各國可制定針對性工業發展政策,為中國投資者提供投資「指南」,同時中國也需要制定清晰的戰略投資計劃來推動中非合作。我校經管學院孫志娜博士則研究了東非共同體的貿易發展情況,而湘潭大學法律研究中心黃星永博士則從源頭上考察中非合作中的勞資糾紛問題。

而非洲國內與國際政治因素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是觀察中非合作的另一個有益視角。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生Alfred Burimaso以坦桑尼亞為個案,比較索馬里、肯尼亞三國的政治穩定性對中國投資的吸引力。雲南大學博士生周軍則評估了美國解除對蘇丹經濟制裁的政策延展效應,尤其是對中蘇合作的影響。

取得成果

教育、旅遊和傳媒等領域的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也是與會學者關注的熱點。我校牛長松副研究員分享了其研究團隊在南蘇丹基礎教育調研的成果,並就中國對南蘇丹的教育援助提出了具體且有針對性的建議;陳明昆教授則展示了東非兩國孔子學院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情況的調研報告,並就做好孔子學院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提出可行性建議。坦桑尼亞聖約翰大學Wimana Sebahene探討了教育與當地工業化的關係,認為如何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關係到整個東非的可持續發展,提出東非國家的大學應從知識教育向勞動技能訓練傾斜。我校Ewnetu Hailu Tamene比較了中國與埃塞俄比亞教育的異同,提出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強化中國與埃塞俄比亞之間的教育合作。

參考文獻

  1. 一帶一路建設意義重大 ,搜狐,2021-08-19
  2. 研究員屬於什麼系列職稱?,搜狐,202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