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原行送王南江郡伯之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涇原行送王南江郡伯之任》是一首明朝詩詞,明朝的詩文復古思潮是一個複雜的文化現象,它貫穿了整個明代文學的發展歷程。這個時期的文人通過復古來尋找文學創作的靈感和正宗,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推動了文學的創新和發展[1]。
“ |
五馬何翩翩,金帶緋袍鮮。 王子且駐節,聽我歌涇原。 天下都邑稱關中,關中要地涇原雄。 山川秀拔更險阻,襟帶中華今古同。 黃河匯其陰,崆峒奠其陽。 左控右扼稱四塞,面勢博大森開張。 風氣朴茂近淳古,習俗沉雄盛材武。 先王德化儼猶在,尚義知方似鄒魯。 重城屹屹稱雄奇,邊人亦或窺郊圻。 彎弓矯矢射漢月,百里時見煙塵飛。 漢家保障重刺史,況是茲邦逼戎壘。 往哲勛名代有之,豈無尋常牧民比。 王子才識真罕倫,不是尋行數墨人。 寵命新承人共羨,拂拭乾將意氣振。 朝辭帝都城,遠望涇河水。 可藍山下青草深,勤武堂前暮雲紫。 綏戢流殍蘇沉疴,十邑釀作春風和。 省農時露冕,弔古還悲歌。 書生共說知我寡,試看往哲何為者。 休教桴鼓動邊塵,莫使蕃人來牧馬。 我歌涇原行,送子之涇原。 期年側耳報嘉政,佇見徵書下九天。 |
” |
— [明代]孫承恩 |
明朝詩詞的復古與創新
在明朝的詩文復古思潮中,雖然復古主張是主要的文學趨勢,但同時也孕育了大量的創新。這些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學形式的創新:復古主義者在追求古代文學形式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例如,李夢陽在文體上強調要先其體,將文體作為復古首要考慮對象,這種創新性的復古理論推動了文學形式的發展。
文學內容的拓展:復古主義者在創作過程中,不僅模仿古人的形式,更注重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方以智的詩歌創作就表現出對現實主義的追求,他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詩史」進行探討。
文學理念的更新:復古主義者在繼承古代文學理念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對其進行更新和發展。例如,方以智意識到精神擬古的重要性,認為擬古人之風骨高於擬古人之形式,這一點使得他的詩歌創作保證了較高水準的創新。
綜上所述,明朝的詩文復古思潮不僅是對古代文學的一種回歸,更是在復古的過程中推動了文學的創新和發展。這種復古與創新的結合,使得明朝的文學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又充滿了時代的活力[2]。
參考文獻
- ↑ 高中語文 | 知識積累分類匯總古代文學詩歌流派,搜狐,2020-06-29
- ↑ 李夢陽邊塞詩的創作手法、語言特點,反映了明王朝什麼現象?,搜狐,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