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瀘溪縣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瀘溪縣圖書館位於湖南省湘西州瀘溪縣。1976年11月從縣文化館分離出來的。原名「廬溪縣文化館圖書室」,現名「滬溪縣圖書館[1]」。建館後,由於沒有館舍,一直借用縣文化館原圖書室83平方米的一間平房作為藏書用地,當時接收縣文化館圖書室的藏書一萬餘冊。

基本介紹

瀘溪縣圖書館位於湖南省湘西州瀘溪縣。1976年11月從縣文化館分離出來的。原名「廬溪縣文化館圖書室」,現名「滬溪縣圖書館」。建館後,由於沒有館舍,一直借用縣文化館原圖書室83平方米的一間平房作為藏書用地,當時接收縣文化館圖書室的藏書一萬餘冊。

展廳展館

該館設報刊閱覽室、少年兒童閱覽室、講座室。書庫分為基藏、輔助兩個庫。擁有閱覽座席100個,書架總長度1500米。主要設備有:打字機一台,彩印機一台,電腦設備一套,音像設備一套。

該館機構設置有采編組、諮詢組、輔導組和辦公室。工作人員8人(4男4女),其中具有大專文化的3人,中專1人,高中4人;中級職稱2人,助理館員2人,管理員1人。

館藏實力

該館總藏書量10萬餘冊,其中中文圖書6萬餘冊,報刊資料3萬餘冊,年購書經費5000元。各類書刊比例為:社科60%;自科22%;綜合類18%。特藏有《滬溪縣誌》、《滬溪文集》、《苗族屯錄》等文獻[2]資料。

該館設有公務目錄2套(分類目錄、書名目錄)、讀者目錄2套(分類目錄、書名目錄)。使用《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服務項目有外借、諮詢、打字彩印以及館外流動借閱等。借閱方式實行開閉架相結合。同時,結合讀書輔導,開展書評、讀者座談、徵文演講等活動。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編印各種科技致富信息資料,跟蹤服務,定點服務。每年下鄉不少於60天,送書趕集,為農村基層建設服務。

歷史沿革

縣文化館圖書室的前身是民國末年的「民眾圖書館」。民國38年(1949年)春,由於湘西「三·二事變」大動盪,民眾圖書館的幾千冊圖書幾乎損失殆盡,僅殘留一套《萬有文庫》。解放後,文化館圖書室配專人管理,每年添置數百冊圖書,至1966年已近一萬餘冊。「文革」中,藏書再次全部散失。「文革」後,又陸續購買了一些馬、恩、列、斯、毛澤東的着作等少量的圖書,所以到1976年建立圖書館時,藏書仍然只有萬餘冊。1984年,為了解決瀘溪縣長期沒有圖書館館舍的落後現狀,由省、州、縣共投資17萬元在瀘溪縣南正街新建一座占地6畝,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的圖書館館舍。新館於1987年1月1日落成,並正式對讀者開放。

視頻

瀘溪縣圖書館 相關視頻

走進國家圖書館 開啟書香之旅
圖書館資源介紹

參考文獻

  1. 圖書館使用小指南 ,搜狐,2020-10-12
  2. 乾貨|關於文獻的那些事,搜狐,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