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泰山萬仙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山萬仙樓位於山東省泰安市的五嶽之首泰山中麓紅門宮北,又名望仙樓。是跨道門樓式建築,明萬曆年間(1620年)創建,保存了清代建築風格。原供祀王母,後來祀奉碧霞元君。傳說是泰山群仙聚會、議事講經的地方。樓前有古柏3株,挺拔並列,蒼翠凌雲,碣書「三義柏」。萬仙樓是萬曆皇帝為紀念其母李太后眼疾痊癒,感念泰山聖母有功而敕建的。

由來

萬仙樓是萬曆皇帝為紀念其母李太后眼疾痊癒,感念泰山聖母有功而敕建的,青山綠水之間,矗立着這座門樓式建築,雕樑畫棟,莊嚴雄偉,白雲藍天映襯着黃色的琉璃瓦,一派皇家風範。因泰山是華北地區的兩大神山之一,神仙眾多,民間的最高神玉皇大帝高居泰山極頂,其麾下眾神遍布泰山的角角落落,有名有姓的神仙在泰山有112位,因此 泰安府古稱神州,民諺:濟南府的官多,泰安州的神全,即是指此。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因此泰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具有靈氣,富含神韻。因此樓上有「景會群真」的匾額,泰山是道教名山,稱仙為真。[1]

簡介

萬仙樓門洞東側有隱真洞,為舊時道人修煉處。殿內塑128位神仙,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萬仙樓下層是石砌拱形門洞,高3.4米,寬2.9米,石額南刻「萬仙樓」,北刻 「謝恩處」。整個下層東西寬17.4米,進深13.65米,高4.4米。門東砌為隱真洞,深1.76米,高1.95米,寬0.9米。萬仙樓上層建在下層頂台偏北處,面闊3間13米,進深6.3米,通高11米,三柱 七檁五架梁,重梁起架,黃琉璃瓦九脊歇山頂,前為重檐雙步廊式。檐下施影作斗 拱,一斗二升交麻葉頭,枋檁額上遍飾墨線大點金彩繪。殿牆下部四周鑲滿明代朝山進香施財合山會題名碑63塊。下層東北角有石階與上層相通。萬仙樓樓門洞高4.4米,上層有樓閣三間,黃琉璃瓦覆頂。門洞之上刻「謝恩處」三字,傳說舊時帝王登山,地方官員護駕於此,帝令回府,群臣謝恩。另一種說法香客朝山順利而歸,在此處叩謝 碧霞元君保佑,故有引名,樓東側挺立古柏三株,人稱「三義柏」。萬仙樓明清多次重修,1954年翻修,1973年維修門窗,1980年彩繪。萬仙樓盤山道西側的石壁上有石刻,特殊之處是勸「風」、「月」二字之字心組成,意謂此處風月無邊,風景美不勝收。學者王克煜曾撰有著名散文《蕭瑟秋風走萬仙》,這是一篇泰山題材的遊記散文。是1985年12月創作的。該文在報紙文學版上發表後,多家雜誌、書刊轉載。在本文中作者通過對萬仙樓秋天的實景描述,抒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歌頌中華民族精神,尤其是泰山精神,讚美創造未來的勞苦大眾。[2]

景色

樓前有古柏3株,挺拔並列,蒼翠凌雲,碣書「三義柏」。再前西崖題「勇登仙境」,下有洞,洞內有石龜,俗稱龜洞。樓北是 革命烈士紀念碑,1946年建。碑載新四軍一縱三旅轉戰南北的壯烈事跡。 環刻解放泰城時犧牲的708名烈士英名。

謝恩處 (萬仙樓背面)

紀念碑西側有峭石挺立,清人題「 拜石」。附會宋代大書畫家米芾[3]知無為軍時, 拒不朝拜貪官麥知州,而是每早穿禮服拜古石玩器,並且口中念念有詞:「寧拜無知 石,不拜面老鼠。」結果被貶官。後人題此以頌耿直清廉。又據《宋史文苑米芾傳》載:無為「州治有巨石,壯奇醜,芾見大喜曰:『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萬仙樓與紀念碑之間的東溪內為櫻桃園,又名桃花澗,清人曾頌:「 櫻桃生澗底,石上多古苔。山下花已落,山頭花未開。」澗中石坪廣闊,斷崖跌宕,溪水潺潺而來,瀅洄湍急而去,或為瀑,或為潭,或潛流,匯為深廣碧池,名碧泉灣 。今澗內桃、櫻均無,唯楊、槐滿谷,柏林夾岸,石峽飛流,瀑水如簾。紀念碑東側有斷崖,古刻遍布。唐大曆八年(773年)泰山著名女道張鍊師題記及元代鎮壓紅巾軍的元將題名等依稀可辨。[4]

視頻

泰山風光—萬仙樓


參考文獻

  1. 萬仙樓傳說 「呂洞賓之子收押眾仙」,中國民族建築網
  2. 攜程旅行網
  3. 米芾古詩詞網
  4. 泰山名勝萬仙樓,琴島搜青島西海岸新聞網,2018-11-18 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