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嶽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五嶽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海拔1524米)、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衡山縣,海拔1290米),西嶽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市,海拔1997米),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渾源縣,海拔2017米),中嶽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海拔1440米)。古代帝王附會五嶽為群神所居,在諸山舉行封禪、祭祀盛典。五嶽說始於漢武帝。唐玄宗、宋真宗封五嶽為王,為帝。明太祖尊五嶽為神。漢宣帝定的五嶽以安徽省天柱山為南嶽,河北省曲陽的恆山為北嶽,後始改為以湖南省的衡山為南嶽,隋以後成為定製,明代又以山西省渾源縣的恆山為北嶽,清代移祀於此。五嶽均有寺廟名勝多處,名山首推五嶽。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它們以象徵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聞天下。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嶽歸來不看山」。五嶽稱華夏名山之首,有景觀和文化雙重意義。五嶽各具特色: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北嶽恆山之奇,中嶽嵩山之峻,早已聞名於世界之首,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嶽,中華十大名山之首,位於山東泰安,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首例自然文化雙重遺產項目。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

我國著名的五嶽,歷史文化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岩山。憑藉大自然風雲變換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聲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國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中國書法第一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1]

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中國五大名山,又被稱為「五嶽名山」,它們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頗有名氣,大作家金庸的武俠劇「笑傲江湖」就是圍繞着五嶽名山這個大背景來寫的。它們或優雅、或宏偉等,都有各自的特點,還有着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宗教意義,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駐足觀賞,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華山是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山是中華民族的聖山。據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和歷代專家學者考證:華夏民族最初形成並居住於「華山之周」,名其國土曰華,其後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中華之「華」,源於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五嶽介紹

衡山,又名南嶽、壽岳、南山,為中國「五嶽」之一,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偏東南部,綿亘於衡陽、湘潭兩盆地間,也是五嶽名山中的「南嶽」,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燦爛的宗教文化而聞名於世,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於理想的氣候條件,衡山一年四季都保持着綠色,再加上這片風景區的自然風光,使它被譽為「五嶽獨秀」。它也是中國南方的宗教中心,是道教的發源地,也是佛教禪宗南宗的發源地,主體部分在衡陽市南嶽區和衡山、衡陽縣境內。衡山的命名,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於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是上古時期君王唐堯、虞舜巡疆狩獵祭祀社稷,夏禹殺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物,死後葬于衡山赤帝峰,被當地尊稱南嶽聖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處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釋迦牟尼兩顆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剛舍利塔中。

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或太恆山,是中國五大名山之一,離大同只有62公里,這座雄偉的山從東到西綿延150公里,以其高大的身軀、雄偉的活力和宗教遺蹟而聞名。自周朝以來,它被認為是一座神聖的山,自那以後,大量關於恆山的傳說和神話被記錄了下來,流傳千古,它擁有優越的地理優勢,也是中國北方高原和中國中部平原之間的重要軍事要塞,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岳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是古代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嵩山位於登封縣西北部,被認為是五嶽中最重要的名山,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聖山。嵩山上有重要的道教廟宇,如中嶽寺,然而,這座山也有一個重要的佛教存在,它還擁有大量的佛教文化遺蹟,最著名的少林寺就在這裡,它也被認為是禪宗佛教的發源地。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地處登封市西北面,西鄰古都洛陽,屬伏牛山系介於東經112°56′07″~113°11′32″,北緯34°23′31″~34°35′53″。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主峰峻極峰位於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連天峰位於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通鄭汴,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古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和道教聖地。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詩經》有「嵩高惟岳,峻極於天」。[2]

泰山,位於泰安、濟南和淄博的對面,是一座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山。泰山古稱岱山,泰山乃五嶽之首,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京滬鐵路東側,綿亘於濟南、泰安、長清等市縣間。因地處中國東部,故稱為東嶽。古人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東嶽泰山有「泰安」這個詞的意思是「穩定與和平」,可以理解為「如果泰山是穩定的,整個國家也是如此」(有着國泰民安的寓意),它的主峰是玉皇頂,位於泰安市,約1532.7米(5,029英尺)高。泰山是中國燦爛的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在古代,帝王登上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爬上泰山,向天、地或他們的祖先祈禱。據說有72位不同朝代的皇帝對着這座山朝拜,這些特殊的儀式使這座山譽滿天下,此外,許多詩人和文學學者也參觀了這座山,以獲得靈感,泰山也在佛教和道教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華山是中國五座神聖的道教山之一,是五嶽名山當中的「西嶽」,擁有許多宗教場所:道教寺廟、亭台樓閣等。華山以其陡峭的懸崖和深谷而聞名,它被稱為「天底下最陡峭的山」,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山,是徒步旅行者經常光顧的地方。華山位於西安以東120公里,距市中心約3小時車程,由5座山峰組成:北峰雲台峰,中峰玉女峰,南峰落雁峰,西峰蓮花峰和東峰朝陽峰,徒步旅行者可以選擇去朝陽峰,這是一個可以欣賞清晨日出景色的好地方,(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面,西鄰古都洛陽,東臨鄭州,屬伏牛山系[2] 。介於東經112°56′07″~113°11′32″,北緯34°23′31″~34°35′53″。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主峰峻極峰位於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連天峰位於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通鄭汴,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古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和道教聖地。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詩經》有「嵩高惟岳,峻極於天」。[3]

五嶽歷史

「五嶽獨尊」的稱譽。古代帝王曾多次在此舉行封禪大典。文人墨客也多來此探勝訪古,留下無數吟誦的名句。泰山成山於太古代,距今約25億年,為片麻岩構成的斷塊山地。山勢雄偉,景色壯麗,名勝眾多。總面積426平方千米,主峰天柱峰,海拔1524米。風景名勝有天柱峰、天燭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對松山、五大夫松、望人松、六朝松、;龍潭飛瀑、雲橋飛瀑等。天柱峰為泰山極頂,因建有玉皇殿而稱為玉皇頂。玉皇殿為明代建築,造型古樸,內有玉皇大帝像。殿東有觀日亭、西有望河亭。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為岱頂的四大奇觀。天燭峰在泰山後石塢,峰自谷底拔地而起,高擎如燭。在玉皇頂東南,峰坡有一空曠地帶,也是觀日出的佳地。泰山文物古蹟甚眾,殿、廡、樓、閣、亭、台星羅棋布。主要的建築多達20餘處。岱宗坊、王母池、南天門、碧霞祠、普照寺等都極有名。岱宗坊是泰山門戶,始建於明代,清雍正九年(1731)重修。以泰山花崗石為材造成。王母池在岱宗坊北,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明清建築,分成前後院。前院有王母池,水清甜甘冽。拾級而上,有正殿三間。東為觀瀾亭。後院有七真殿五間。南天門為泰山十八盤頂端,被視為泰山的標誌。南天門建於元世祖中統五年(1264)。門上建閣,名摩空,門額鐫刻「南天門」三字。南天門獨踞飛龍巖、翔鳳嶺雙峰之間,鎮守岱頂,氣勢非凡。碧霞祠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廟,始建於宋,經明清兩代修葺增建成為一組宏大的建築群。為防止高山雷擊,採用金屬鑄件和土木磚石相結合的設計。祠以山門為界分成內外兩院。這組高山建築范銅鑄鐵,為國內罕見。普照寺在泰山南麓,傳為六朝古剎,明代重修。泰山上題字刻石比比皆是,有國內最古的文字刻石之一《秦二世泰山石刻》,被稱為榜書之宗的經石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石刻,唐玄宗御書紀泰山銘摩崖石刻等,均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泰山上有古代農民起義遺址、孫中山奉安紀念碑、馮玉祥墓等。泰山是中國山嶽公園之一,又是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

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於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是上古時期君王唐堯、虞舜巡疆狩獵祭祀社稷,夏禹殺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物,死後葬于衡山赤帝峰,被當地尊稱南嶽聖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處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釋迦牟尼兩顆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剛舍利塔中。

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僅在泰山的中軸線上就現存有各種石刻1800餘處。泰山岱廟天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殿並稱為中國三大宮殿。在靈岩寺還有40尊宋代的羅漢塑像,造型突出個性,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精湛的雕塑技藝和藝術表現力。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4]

古代帝王附會五嶽為群神所居,在諸山舉行封禪、祭祀盛典。"五嶽"一說始於漢武帝,五嶽中"岳"意即高峻的山。中國古代,認為高山"峻極於天",把位於中原地區的東、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為"五嶽"。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和道教開始在五嶽修建佛寺、道觀,進行宗教活動,每個"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稱"大帝"、"神君"等)作為掌管該岳的最高神祗。這幾座山上的天然風景亦逐漸被開發出來,供朝山信徒遊覽。於是,五嶽又成為中國以山嶽自然景觀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觀之勝的風景名勝區。唐宋以前,五嶽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觀並存。宋以後,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會勢力彼此展開爭奪。到明清時期,南嶽、北嶽和中嶽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東嶽和西嶽則以道教勢力為主,成為中國道教的中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