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泡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泡囊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泡囊是一種由單層膜包裹的細胞器,可把它看作是溶酶體的複合物或內膜複合物的一部分。由高爾基體或內質網的特定區域釋放,再輸送到生長點與質膜結合。

根瘤菌到達皮層內部後,根瘤菌利用根細胞的營養大量繁殖,並在突起中形成許多特殊結構-泡囊,每個泡囊含6-8個根瘤菌。

1896年Janse首先命名了「泡囊」,由一種內生菌根真菌在植物細胞內產生,並同時產生「叢枝」,這一真菌與植物之間形成互惠共生關係,稱為「泡囊-叢枝菌根(VAM)」。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共同領導、中國科學院代管的全國性機構。

全國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名詞規範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學技術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開展中國術語學學科建設和中國國內外術語學學術交流活動。

據2018年10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顯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各名詞審定分委員會95個;聘請了中國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35人擔任全國委員;數千位科學家參加過名詞審定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