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法蘭克·馬丁(法語:Frank Martin,1890年9月15日-1974年11月21日),瑞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早年學習數學,後曾任鋼琴手和羽管鍵琴手。1946年移居荷蘭,1950-1957年在科隆音樂學院任教,學生中有史托克豪森馬丁的音樂色彩多變,情感非常豐富。他善於將十二音體系和調性音樂結合起來,創造出獨特的和聲語言,被譽為最重要的瑞士作曲家。

法蘭克·馬丁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他是牧師家庭中第十個也是最小的孩子。他甚至在上學之前就在鋼琴上演奏和即興創作。

到了九歲時,法蘭克·馬丁創作了迷人的兒童歌曲,這些歌曲完美平衡,而且從未被教過音樂形式或和諧。在十二歲的時候,巴赫的聖馬太激情表演給作曲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他來說,巴赫仍然是真正的大師。

法蘭克·馬丁參加了高中的古典語言,並為了取悅他的父母,繼續在日內瓦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兩年。同時,他開始和約瑟夫勞伯一起學習鋼琴和作曲,約瑟夫勞伯在「工藝」中發起了他,特別是在儀器方面。1918年至1926年間,法蘭克·馬丁Frank Martin)住在蘇黎世羅馬巴黎,獨自工作,尋找個人音樂語言。

1926年,法蘭克·馬丁創立了「日內瓦音樂學院」(SociétédeMusique de ChambredeGenève),他作為鋼琴家和大鍵琴演奏家領導了十年。他在日內瓦音樂學院的「Institut Jacques-Dalcroze」和室內樂中教授即興創作和節奏理論。1933年至1940年,他是「Technicum Moderne de Musique」的藝術總監,並於1942年至1946年間擔任瑞士音樂家協會主席。

1932年,他對阿諾·荀白克的12音技術產生了興趣。他將某些元素融入他自己的音樂語言中,創造了色彩和十二音技術的綜合,但卻沒有放棄音調感 - 即音符之間的等級關係。LeVinHerbé(1941)是他完全掌握這種非常個人成語的第一部重要作品。與Petite Symphonie Concertante(1944-45)一起,它確立了他的國際聲譽。

馬丁在瑞士的許多音樂活動干擾了他的作品所需要的和平與專注。因此,他決定於1946年搬到荷蘭。十年來,他一直住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最後於1956年定居在納爾登小鎮。1950年至1957年,他在科隆的「StaatlicheHochschulefürMusik」教授作曲。 。

之後,馬丁停止了所有的教學活動,更喜歡在家工作,偶爾與瑞士大提琴家亨利·奧乃格一起巡演,並接受邀請,在許多重要的音樂中心(包括美國的音樂中心)演奏自己的音樂。

法蘭克·馬丁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榮譽和獎項。

法蘭克·馬丁清唱劇的廣泛「全部作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73年5月,他在洛桑大教堂舉辦了他的安魂曲世界首演,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法蘭克·馬丁的作品一直保持著同樣的生命力,直到他的生命結束。他曾在大合唱的Et la競爭L'emporta到十幾天,他於1974年11月21日去世前。

目錄

作品視頻

法蘭克‧馬汀 : 敘事曲 Frank Martin Ballade for flute and piano

參考資料

  • Frankmartin.org [1]
  • 影片來源[2]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