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沿海沙地防護竹林培育技術應用案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沿海沙地防護竹林培育技術應用案例東山縣始建於上世紀 60~70 年代的木麻黃防護林,已出現樹種單一、林分質量下降、二代更新困難、老化退化嚴重、低效林分多以及病蟲害增加等突出問題,亟待更新修復。颱風和乾旱是當地主要的自然災害,颱風多發於 7-8 月。

一、應用場景

東山縣始建於上世紀 60~70 年代的木麻黃防護林,已出現樹種單一、林分質量下降、二代更新困難、老化退化嚴重、低效林分多以及病蟲害增加等突出問題,亟待更新修復。颱風[1]和乾旱是當地主要的自然災害,颱風多發於 7-8 月。

東山島沿海立地屬於濱海沙土立地類型組,該立地類型最突出的問題在於沙質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貧瘠,成為限制當地植物物種豐富度的主要原因。

在沿海沙地裸地以及木麻黃老化退化、低效林分下,通過防護竹林的培育,可顯著增加了沿海防護林樹種多樣性、防護能力和綜合效益。

二、主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沿海沙地優良竹種的篩選及高效培育,形成復層林分結構的防護林,增加防護效能,增加沿海防護林樹種多樣性、防護能力和綜合效益。

三、技術要點

1、沿海沙地優良竹種選擇應用在沿海沙地引種了綠竹、麻竹、吊絲單竹等竹種 111 個,綜合評價了造林成活率、生長量和生產力等指標,篩選了適合沿海沙地生長、抗風、抗旱和抗鹽竹種 38 個,包括花吊絲竹、吊絲單竹、大頭典竹等具有生長迅速、成林快的中大型竹種,以及鼓節竹、青絲黃竹、青皮竹等具有生長迅速、景觀效果好的的中小型觀賞竹種,大部分竹種為叢生竹,根系發達,枝葉繁茂,枝幹韌性好,更新能力強,具有防風固沙效果明顯,耐鹽鹼、耐瘠薄等突出優點,適宜濱海沙地發展。

2、造林整地挖大穴、客土、施基肥、追肥是沙地叢生竹造林成活、成林的最根本措施。挖穴,把表土和心土分別放置穴的兩側,回土時每穴應取 200kg 紅心土施於穴底, 與挖穴時挖出的心土充分攪拌,以利保水保肥。

3、母竹準備花吊絲竹、吊絲單竹、大頭典竹、綠竹等叢生竹根徑較長或較大稈竹種,竹株粗大,竹兜根系發達,可採用單株挖篼,帶土要多些;鼓節竹、青絲黃竹、青皮竹等小型竹種竹株較小,密集叢生,竹根分布也較集中,可以 3~5 株成叢挖起栽植。母竹挖起後,發枝低的竹稈,留 2~ 3 盤枝,在竹稈 1.5~2m 高處,從節間中斜行切斷,切口呈馬耳形。起苗後,將母竹用塑料薄膜充分纏繞包裹,可顯著降低水分消耗,提高造林成活率。最好當天挖掘,當天造林,若需長途運輸,造林時間不得超過 3 天。

4、造林技術造林季節選擇春季 2~4 月,以陰天雨天為宜,移母竹造林,剝離母竹筍芽外層的筍籜,將母竹斜植於穴中,馬耳形切口向上,調正母竹的外放位置,分層填土,使竹兜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壓實,灌水,最後覆土以超過母竹原入士深度 3cm 為宜。

5、幼林撫育造林後幼林連續撫育 3 年,造林當年一般撫育 3 次,第 1 次於 4~5 月進行全面除草培土,同時可結合撫育,檢查成活率。如有死亡,應及時補植。為提高造林成活率,可溝施保水劑 60.00-90.00 kg/ha,施複合肥[2] 720 ㎏·hm-2(N:P:K 為 2:1:1)。

6、成林管理成竹留養:留外不留內(即留養竹蔸外圍的筍,挖去竹蔸內側的筍),留稀不留密(留取外圍空檔處的筍,不宜 2 株並列),留大不留小(大筍留養作母竹,小筍可挖去)。成竹更新:竹林成林後,每年都要進行更新工作,伐去 6 年生以上老竹,留養新竹,使每叢竹年齡結構保持合理。

四、應用成效

針對我國東南沿海防護林樹種單一、二代更新困難等突出問題,首次在福建沿海沙地引種了綠竹、麻竹、吊絲單竹等竹種 111 個,綜合評價了造林成活率、生長量和生產力等指標,篩選了適合沿海沙地生長、抗風、抗旱和抗鹽竹種 38 個;構建了以「移母竹保成活、施肥料提地力、保水劑促生長、保水劑和氮肥耦合配施增效益」為核心內容的整套沙地竹林培育技術,有效降低了海嘯和風暴潮的危害,顯著增加了沿海防護林樹種多樣性、防護能力和綜合效益,開拓了竹子應用新領域。

五、適用範圍

適宜在東南沿海沙地推廣應用,目前已經在福建省東山、漳浦、莆田、長樂、福鼎等地得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自然知識科普篇|颱風 ,搜狐,2023-07-21
  2. 複合肥料的意義 ,搜狐,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