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油潑扯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油潑扯麵是一道傳統麵食,在陝西扯麵又叫拉麵拽面、抻面、楨條面香棍面等,製作原料主要有麵粉、菜籽油、香醋醬油等。面煮熟撈出,至碗中加鹽、醋、切碎的蒜苗、辣椒麵,油燒熱澆至辣椒麵和蒜苗之上,拌勻可食[1]
據說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油潑麵是在周代"禮面"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秦漢時代稱之為"湯餅",屬於"煮餅"類中的一種;隋唐時代叫"長命面",意為下入鍋內久煮不斷;宋元時代又改稱為"水滑面"。[2]

簡介

元代韓奕所著《易牙遺意》記載:"水滑面: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劑。一斤作十數塊。放在水中,候其面性發得十分滿足,逐塊抽拽,下湯煮熟。抽拽得闊薄乃好。"清代朝廷大臣薛寶辰在其著作《素食說略》中記載更為詳細:"其以水和面,入鹽、鹼、清油揉勻,復以濕布,俟其融和,扯為細條。煮之,名為楨面。"書中還指出:"作法以陝西朝邑、同州為最佳。"關於楨條面的形狀,書中說道:"其薄等於韭菜,其細比於掛麵,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其餘如面片、面旗之類"。同樣一塊面,能址抻成多種不同的形狀,可見技術的精湛非同一般[3]
現今扯麵的製法基本承襲舊法,和面時用鹽和鹼面,以提高麵團的筋韌性能,還有用"拉麵劑"代替使用鹽鹼的。如今扯麵的形狀,有拉拽寬厚如腰帶的大寬長面,俗稱"biangbiang面";有細薄似韭葉的二寬面;有細如銀針的龍鬚麵;有粗繼如筷子的箸頭面;有三棱形似寶劍的劍刃面;有拽成短節的"空心面"[4]

做法

用料

• 小麥麵粉300克

調料

• 食鹽2克
• 蔥2湯匙
• 姜1湯匙
• 蒜2湯匙
• 生抽3湯匙
• 水161克
• 水161克
• 辣椒粉2湯匙
• 陳醋1湯匙

製作

• 麵粉加一勺鹽,一點點的加入溫水活成面絮,多揉一會兒揉成光滑、柔軟的麵團,然後蓋上濕毛巾醒半小時,麵團可以活的稍微軟一些,扯麵的時麵團延展性更好
• 將醒好得麵團均分為若干份,在盤子和小份麵團上刷上花生油防粘連,蓋上保鮮膜繼續醒1小時以上
• 1小時後麵團將變得非常的柔軟,將麵團擀薄,用筷子在麵皮中間按一下
• 雙手分別抓住麵皮兩頭,順着筷子印記的方向將麵皮一點點的拉長,拉長後的麵皮中間可能會比兩頭厚,所以感覺兩頭厚度適中後要將中間在稍微拉伸一下,最後從筷子印的位置將拉長的麵皮撕開,如果麵皮比較寬也可以多撕一次
• 開一鍋水,在等待水開的時間,將香蔥大蒜切末,辣椒打成粉備用
• 水開後下扯好的麵條,開蓋煮2分鐘左右,將麵條撈出,撒上蔥蒜末、辣椒粉
• 另起鍋取一大勺花生油燒至8成熱,將燒熱的花生油以劃圈方式澆在香蔥、蒜、辣椒粉上
• 再根據自己口味洗好調入適量生抽香醋,拌勻後即可食用


視頻

陝西美食:油潑扯麵

《白鹿原》中那一碗油潑麵,看餓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