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濱路 (廣州從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濱路 (廣州從化)
圖片來自ppfocus

河濱路中國廣東廣州的西南-東北走向主幹道,在從化街口溫泉鎮地區。西南邊從廣場路及從城大道交界開始,一直到東北方的935縣道。形狀為S形。全長7760米,寬24米,雙向4車道。雖路分為南、北兩條,但南北分界有欄杆分隔,無法直行及左轉。

名字歷史

此路臨近流溪河西邊因而得名河濱路。

河濱路的南北道路

途經道路

從南到北,字為主幹道:

廣東省

廣東省,簡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南部沿海省份,省會為廣州。「廣東」一名起源於兩漢時期交州刺史部治所廣信縣,取「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之意,後稱廣信以東區域為廣東,宋至道三年(997年)設廣南東路,為今日廣東省名之出處。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鄰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接壤,與海南瓊州海峽相望。全省陸地面積17.97萬平方公里,海域總面積41.93萬平方公里,擁有全中國最長的大陸海岸線(4114.3公里)。

廣東是中國大陸最早進行改革開放的省份之一,經濟總量自1989年起常年居於中國大陸首位,是中國大陸經濟第一大省,其中,包括中國兩大一線城市廣州深圳在內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在經濟起飛的同時,廣東亦吸引大量外來人口移居,人口總量由1950年代的中國第六位躍升為中國之首,截至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為1.26億[1]。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海三大族群,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

歷史

史前時期

舊石器時代中期, 廣東省內的韶關曲江區有馬壩人生活, 雲浮肇慶市的封開縣都有居民。 而從香港大埔區黃地峒遺址文化中可得知早在四萬年前,珠三角一帶已進入中石器時代,其時華東還在冰蓋的覆蓋之下。

古代

秦朝以前,廣東是嶺南百越人聚居之地,稱為「百越之地」。前887年建立的楚庭,(楚庭可能在今日廣州市區,今日廣州市區越秀山有古之楚庭牌坊)當時楚庭成為當時廣東地區的管治中心。秦始皇在前214年佔領嶺南後建,劃廣東為南海郡。到秦朝滅亡後由南海郡郡尉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象郡稱王,南粵國獨立(南越國),建都於番禺,即今廣州。廣東成為南越國政權的中心地帶。前111年,漢武帝南越,復置南海郡。前106年劃入交州,包含今越南北緯13度以北全境。

三國時代226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即今廣東地區及廣西中部,置為廣州南北朝因之。隋文帝在位時廢南海郡,置廣州總管府。601年因避太子楊廣之諱而改為番州。607年復置南海郡,屬番州。621年復置廣州,初為總管府,後改都督府。627年置嶺南道。758年,罷嶺南道採訪使,改設嶺南節度使,僅轄今廣東地區。862年嶺南分東、西二道,今廣東屬嶺南東道。唐末諸藩崛起,南漢國在嶺南立國,廢嶺南道,而廣東成為南漢政權的中心地區,直轄於南漢朝廷。

宋太祖971年滅南漢廢其建制,復置嶺南道。997年設廣南東路,獲認為是今日「廣東」一名出處。元朝1278年,廣東屬江西等處行中書省(江西行中書省),並設廣東道宣慰使。明朝1369年5月改廣東道為廣東行省。1376年7月廣東行省改為廣東承宣佈政使司,通稱廣東省。清朝時廣東省受兩廣總督管轄。

參考文獻

  1.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三號). www.stats.gov.cn. [2021-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