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川人文生態治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川人文生態治理走讀鱉溪水利署第九河川局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於109年8月26、27日兩天,在國立東華大學合辦「河川治理、產業與地方社會:秀姑巒溪流域研討會」,今(28)日則在富里鄉鱉溪Timolan棲地復育區舉辦走讀活動,邀請致力生態復育、地方創生與人文研究的專家學者及民眾共襄盛舉,考察鱉溪公私協力成果。透過學術交流與現地參訪,開啟河川復育與人文、產業、地方社會的連結與合作。

九河局謝明昌局長表示,成立鱉溪流域管理平台最主要的核心價值在於共學成長、共同行動及共享成果。此次走讀活動分享鱉溪公私協力及「藍(水)、綠(森林)縫合」經驗,這是一個起點,期待未來產、官、學能持續合作,透過培力計畫協助地方創生,共同為恢復河川生命力的願景努力。謝明昌也感謝研討會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區域研究與區域治理研究群黃宣衛召集人以及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黃雯娟副院長的邀請,讓九河局與大家分享河川人文生態治理的經驗。

當地長期關注鱉溪的在地民眾為此自發性組成工班投入復育工作,豐南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王晉英及部落成員宋雅各、莫言於走讀解說中表示,鱉溪擁有豐富動植物生態,108年提出營造Timolan生態池保育的想法,非常感謝第九河川局全力支持,當颱風季溪流湍急之際,Timolan生態池將可提供菊池氏細鯽庇護處所。[1]

隨著都市發展,河川垃圾變多、發臭,水資源環境全變了樣,再加上極端氣候越來越多,淹水時常發生,因此2017年開始,中央編列2500億,推動為期8年的前瞻水環境計畫,日見成效,目標要恢復河川生命力及親水永續水環境,

不過近日卻遭質疑,許多工程對河川生態毫無幫助,臭味更沒改善不,許多工程只是興建自行車道、景觀橋或停車場,對河川生態沒有幫助,臭味更是沒有改善,浪費人民納稅錢,對此,水利署表示會從中不斷學習,目標不變。[2]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中國廣播公司
  2. [2]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