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南省安陽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南省安陽市

河南省安陽市,河南省地級市,古稱相、殷、鄴、鄴城、鄴都、鄴郡、相州、彰德等,簡稱殷或鄴,位於中國中北部、河南省最北部,地處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東接濮陽,西臨長治,南接鶴壁新鄉,北臨邯鄲。 安陽市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轄4個區、1個縣級市、4個縣,常住人口519.22萬。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周邊協同發展區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設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2018年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城市。2019年11月15日,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安陽市完成生產總值2300.5億元,比上年增長3.3%,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39.3億元,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008.3億元,增長4%;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052.9億元,增長2.8%。

歷史上,先後有商朝、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在安陽建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盤庚遷殷、武丁中興、奴隸傅說拜相、女將軍婦好、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門豹投巫治鄴地、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竊符救趙、項羽破釜沉舟、曹操鄴城發跡、三朝宰相韓琦、抗金名將岳飛等名人軼事層出不窮。歷史學家郭沫若來安陽時留下「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於讀古書」的著名詩句。[1]

歷史沿革

在25000年前至約13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一帶已經有人類居住,安陽縣小南海的小南海洞穴遺址可以證明。該洞穴遺址位於小南海西南的北樓頂山山腰上,坐西朝東,洞口約3米多寬。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曾對洞穴進行發掘。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將此稱為「小南海文化」。

河南省安陽市1.jpg

上古的三皇五帝時期,五帝之一的顓頊建都於今安陽市內黃縣境內,在位78年。

夏朝,據戰國時期魏國史書《竹書紀年》記載:夏朝第六個國王胤甲(別名孔甲)即位,建夏都於西河(今安陽湯陰西河)。安陽在古代屬衛國之地,明嘉靖《彰德府志·地理》也曾記載:「安陽有西河……今西河屬湯,在羑水之南。」正相符合。《中國古代歷史地圖集》載:「傳說中的夏,第六次遷都於西河。」

殷商後期,安陽是商都殷墟。商朝頻繁遷移都城,據史料記載,商朝一共進行了13次遷都。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統治時期,都城從「奄」(位於今山東省境內)遷到「北蒙」(今安陽市殷都區)並改稱「殷」。史稱「盤庚遷殷」。商朝都城遷殷後,殷成為此後商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商王朝在殷共傳八代十二王,歷時278年。前1046年,周武王率諸侯之師伐商紂,發動了牧野之戰,紂王兵敗自焚,殷亡。近代,這裡出土了15萬多片甲骨文、上萬件青銅器(包括著名的后母戊鼎)、50多座宮殿遺址,發現有宮殿區、王陵區、平民區、鑄銅遺址、手工作坊以及大型祭祀場等。

春秋時期,安陽先屬衛國,繼而屬晉國;戰國時期,安陽屬魏國,後屬趙國。「安陽」一名始於戰國。其說有二,《史記·趙世家》載:趙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廉頗攻魏房子,因城而還,又攻安陽,取之」。「安陽」一名始見於史冊。另《史記·秦本記》載: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王)攻邯鄲,不拔,去……攻汾城,即從唐拔寧新中,寧新中更名安陽」。即「安陽」之名是由「寧新中」改。[2]

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今安陽市所轄地區大致屬河內郡和邯鄲郡。 始置安陽縣。

西漢初年,廢安陽縣併入盪陰縣,此後直到西晉才得以重置。此間今安陽市所轄地區西部屬河內郡,東部屬魏郡(治鄴,即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市北郊)。自東漢至西晉統一前,河內郡屬司隸校尉部管轄範圍,魏郡則屬冀州管轄範圍。

東漢末年屬袁紹勢力範圍。204年,曹操打敗袁紹,攻取鄴(安陽地區),重建鄴城,使鄴城成為東漢實際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為魏王,定魏國之都於此;220年,曹丕代漢,遷都洛陽,鄴仍然陪都,為「五都」之一。此時,今安陽市所轄地區仍分歸魏郡(治鄴)與河內郡管轄。

西晉時期,屬司州魏郡(統8縣,林慮縣(今林州市)屬司州汲郡)。十六國時期,仍屬魏郡管轄。同時,鄴先後成為後趙、冉魏、前燕三國的都城。

河南省安陽市2.jpg

南北朝時期,北魏道武帝天興四年(401年),在鄴立相州。此時鄴已經成為相州、魏郡、鄴縣三級治所。東魏初年,鄴成為東魏的都城,安陽縣與盪陰縣一起併入鄴縣。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歡次子)篡魏,改國號為「齊」,仍都鄴。北齊統治極為殘暴,後於577年滅於北周。北周靜帝時,楊堅輔政。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楊堅鎮壓了對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陽)總管尉遲迥,為了防止河北反楊勢力死灰復燃,遂下令火焚鄴城,相州、魏郡和鄴縣及所有居民一併南遷至安陽城。從此安陽城代替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成為新鄴城,原舊鄴縣地劃入安陽縣,同時安陽縣更名為鄴縣。原舊鄴縣地置靈芝縣。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廢天下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安陽城為相州、鄴縣治所。開皇十年(590年)鄴縣治所遷回原地鄴,復安陽縣建制。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廢諸州總管府,實行郡縣二級制,廢相州,存魏郡,治安陽,領11縣。隋末今滑縣一帶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起義,是隋末農民起義的重要部分。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魏郡為相州,領8縣。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相州隸屬於河北道。唐天寶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相州一度改稱「鄴郡」。安史之亂期間,安陽城又是一個大戰場,連年戰爭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破壞,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災難。寶應元年(762年),唐雍王李适討伐駐相州的史朝義(史思明之子)叛軍,史朝義部將薛嵩(薛仁貴之孫)向唐節度使李抱玉投降。唐朝便在相州等六州置昭義軍,以薛嵩為昭義軍節度使,治所在相州。唐末藩鎮割據時期,相州屬魏博節度使管轄。唐肅宗乾元初,時值安史之亂末期,於魏州、博州置魏博軍,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

宋初,相州隸屬河北西路,並置彰德軍節度。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為彰德府,領5縣(一說4縣)。

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隸屬於中書省。

明清時期大體屬河南省,復為「彰德府」。領6縣1州(磁州)。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初,安陽仍為彰德府治所。1913年改彰德府為安陽縣,屬河南省豫北道(1914年改為河北道)。1927年,道級行政區被廢除,安陽縣歸河南省直轄。

河南省安陽市3.jp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1949年5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安陽,成立安陽市。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陽市為省轄市。1952年11月30日,撤銷平原省,安陽市劃歸河南省,仍為省轄市。1983年,國務院決定把安陽縣、林縣、濬縣、湯陰縣、淇縣劃歸安陽市,實行以市帶縣體制。1986年2月,河南省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淇縣、濬縣劃歸鶴壁市,將濮陽市屬的內黃縣、滑縣劃歸安陽市。

建都政權 政權 名稱 都城位置 建都時間 夏

西河

安陽東南

前1643年-前1590年

商(中期) 相 安陽東 前1555年?-前1525年 商(後期)

殷墟

河南省安陽市4.jpg

前1300年-前1046年

曹魏

鄴城遺址

213年-266年

後趙

鄴城遺址

335年-351年

冉魏

河南省安陽市5.jpg

鄴城遺址

351年-352年

前燕

鄴城遺址

357年-370年

南燕 滑台 安陽東南滑台 398年-410年 東魏

鄴城遺址

河南省安陽市6.jpg

534年-550年

北齊

鄴城遺址

550年-577年

大魏 瓦崗 安陽東南 611年-618年

名稱由來

北蒙——盤庚遷殷之前,安陽稱北蒙。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國王盤庚率領臣民從「奄」遷來北蒙。他們自稱為「商」。商朝覆亡以後,有人把他們稱為「殷」。

安陽——安陽之名,始於東周時期的戰國末期。前275年,《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在《史記·趙世家》記載:「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頗將,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還。又攻安陽,取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到安陽。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36 郡。安陽分屬上黨、邯鄲二郡。三國時安陽屬魏郡。

鄴城——580年,隋公兼丞相楊堅鎮壓了對自己不服的相州總管尉遲迥,火焚鄴城,相州、魏郡和鄴縣及所有居民一併南遷至安陽城。從此安陽城代替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新鄴城。隋唐以後的鄴、鄴城、鄴下、鄴中都是指的安陽城,如李白《鄴中贈王大》中的「鄴中」及杜甫《石壕吏》詩中「三男鄴城戍」等。

相州——401年,北魏在鄴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為名,、是為相州名稱之始。鄴城仍屬相州治理。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鄴城被焚,鄴民全部遷至安陽。安陽遂稱相州,亦稱鄴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1192年(金代),升相州為彰德府。此為彰德府名稱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國初年。1913年,廢彰德府,復置安陽縣。1949年成立安陽市,隸屬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銷,安陽市為河南省直轄市。

河南省安陽市7.jpg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底,安陽市轄1個縣級市(林州市),3個縣(安陽縣、內黃縣、湯陰縣),4個市轄區(文峰區、北關區、殷都區、龍安區)、1個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安陽新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渠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括35個鄉、57個鎮、43個街道辦事處、218個社區居委會(其中林州市30個社區)、3285個行政村。總面積5599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43.6平方公里,安陽市人民政府位於安東新區中華路中段。

區劃名稱 面積(km²)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 鎮 鄉 居委會 村委會 安陽市 5599 北關區 455000 43 51 41 216 3266 文峰區 179 東大街街道 455000 15 1 1 70 76 北關區 59 紅旗路街道 455000 9

31 38 殷都區 70 梅園莊街道 455000 9 1 43 41 龍安區 236 民航路街道 455000 6 1 2 16 131 安陽縣 1202 北關區燈塔路街道 455100 12 9 18 590 湯陰縣 646 城關鎮 456100 7 3 6 297 內黃縣 1161 城關鎮 456300 7 10 532 林州市 2046 開元街道 456500 4 16 32 542 註:文峰區數字包含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3街道及安陽新區所轄高莊鎮;安陽縣數字包含安陽新區所轄白璧鎮。

河南省安陽市8.jpg

地理環境

位置

安陽位於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匯點。西倚巍峨險峻的太行山,東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3°37′至114°58′、北緯35°12′至36°22′之間,地處晉、冀、豫三省交匯處,西依太行山脈與山西接壤,北隔漳河與河北省邯鄲市相望,東與濮陽市毗鄰,南與鶴壁、新鄉連接。 地貌

安陽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山區,東部為平原。,西部系太行山東麓,東部屬黃淮海平原,地形複雜多樣,平原、山地、丘陵、泊窪分別占總面積的53.8%、29.7%、10.8%、5.7%。最高峰在林州境內的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處在滑縣境內的金堤河沿岸,海拔50米。

水文

安陽市河流屬於雨水補給類型,水位變化深受降水的季節變化和 年際變化的影響,由於安陽市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所以徑流年內年際變化大,夏秋水位高,冬春為枯水期。

安陽市除滑縣東部為黃河流域外,其餘大部分均屬海河流域的漳衛南運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衛河、漳河、洹河(安陽河)、湯河、淇河等。

氣候

安陽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適中,春季溫暖,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乾燥,歷年平均氣溫12.7一13.7℃。極端最高氣溫43.2℃,極端最低氣溫-21.7℃。全年平均氣壓1001.5毫巴。全年降雨量為606.1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河南省安陽市9.jpg

安陽市地表水資源貧乏,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8.67億立方米。2012年,安陽安陽市水資源總量9.0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3.72億立方米。安陽市境內共有水庫157座,總庫容4.74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安陽是河南省重要的礦產資源市之一,開發利用條件較好。截 至2014年,安陽市已發現包括能源礦產、黑色金屬礦產、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建築材料用非金屬礦產、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等9大類50種(含亞種)。煤及煤層氣、鐵、熔劑灰岩、水泥灰岩、冶金用白雲岩、玻璃用石英砂岩、含鉀頁岩、霞石正長岩、水泥粘土、飾面石材、地下(熱)水等礦藏均是安陽市的優勢礦藏。其中冶金用白雲岩、含鉀砂頁岩、霞石正長岩居全河南省第一位,熔劑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居第三位。煤、鐵及石灰岩已形成安陽礦業的三大支柱,霞石正長岩、含鉀頁岩是安陽的特色礦產。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安陽市總人口5172834人,安陽市區人口1146761人,人口自然比2012年增長率為5.13%,出生率10.49%,嬰兒死亡率11.28‰。

2013年末,安陽市總人口為576.45萬人,常住人口為509萬人。城鎮化率為43.8%。出生率10.55‰,死亡率5.89‰,自然增長率4.66‰。常住人口中0歲~14歲人口數占總人口的22.15%,15歲~64歲人口數占總人口的68.34%,65歲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的9.51%。

民族

安陽市屬少數民族雜散居地區,截至2013年底,有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壯族、苗族、藏族、彝族等共42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共有6883人,約占安陽市總人口的1.33%。

區域政治

主要領導 職務 人員 市委書記 李公樂 市人民政府市長 袁家健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公樂 市政協主席 葛愛美

河南省安陽市0.jpg

經濟概況

綜述

安陽是河南省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 截至2013年,安陽市已初 步形成了冶金、電子、化工、電力、機械、紡織、醫藥、煙草等工業體系。安陽市現有限額以上工業企業466家,大中型企業64家。安陽鋼鐵集團公司、安彩集團公司被列入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安彩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彩色玻殼生產基地,產量位居世界第四。「安彩」牌玻殼、「YA」牌熱軋帶肋鋼筋、「紅旗渠」牌香煙、「金鐘」牌電池等產品成為全中國或全河南省知名品牌。

2013年,安陽市生產總值1683.65億元,比2012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9.2億元,比2012年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966.1億元,比2012年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523.4億元,比2012年增長6%。三次產業結構為11.8:57.1:31.1。

2013年,安陽市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2.2億元,比2012年增長10.3%,其中,稅收66.6億元,比2012年增長19.5%,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7.2%。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5.6億元,比2012年增長5.3%,其中,教育支出比2012年增長4.4%,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比2012年增長18%,醫療衛生支出比2012年增長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比2012年增長13%。

第一產業

安陽是河南省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是農業部規劃的糧食、棉花、油料優勢種植區域,是國家確定的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市。 2014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577.05萬畝,糧食總產量220.32萬噸,連續12年實現豐產豐收。內黃縣花生、紅棗,林州市大紅袍花椒、山楂、核桃、板栗,湯陰縣、龍安區綠色無公害小雜糧,龍泉花卉等名優特農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安陽內黃縣的紅棗,內黃大棗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名錄。內黃紅棗種植面積46萬畝,年產紅棗12萬噸,面積和產量均為全國之冠,素有棗鄉之稱而享譽國內外。

2013年,安陽市糧食種植面積843.8萬畝,比2012年增長1.3%,其中,夏糧種植面積461.49萬畝,比2012年增長0.7%;秋糧種植面積382.3萬畝,比2012年增長2.1%。棉花種植面積8.8萬畝,下降37.3%。油料種植面積90萬畝,比2012年增長7.7%。糧食總產量達354.34萬噸,比2012年增長1.4%;棉花產量6560噸,下降30.9%;油料產量27.3萬噸,比2012年增長11.9%。安陽市肉類、禽蛋、牛奶產量分別達23.7萬噸、30萬噸、6.7萬噸,比2012年增長3.7%、1.9%、-23%。

第二產業

河南省安陽市00.jpg

工業 安陽是豫北工業中心,初步形成了冶金建材、裝備製造、煤化工、食品醫藥4個主導產業和紡織服裝、電子信息、新能源3個優勢產業的工業體系,擁有安鋼集團、安陽捲菸廠、安彩高科、安化集團、沙鋼永興、林州重機等一批重點企業,共有11家企業榮膺省「百強」企業和「百高」企業稱號。

2013年,安陽市全部工業增加值855.5億元,比2012年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772億元,比2012年增長12.4%,其中,輕工業增加值202.2億元,比2012年增長4.7%;重工業增加值569.8億元,比2012年增長15.1%。高技術產業增加值18.4億元,下降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99家,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415家,其中,100億元以上企業2家,50億元以上企業10家,10億元以上企業57家。

2013年,安陽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210.3億元,比2012年增長24.8%;汽車製造業增加值60.3億元,比2012年增長19.7%;煉焦業增加值38.5億元,比2012年增長21.8%;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39.6億元,下降8.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65.6億元,比2012年增長11.9%;煙草製品業增加值57億元,比2012年增長9.9%;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39.2億元,下降0.2%;通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17.2億元,比2012年增長2.4%;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24.2億元,比2012年增長18.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21.7億元,比2012年增長9.2%。

2013年,安陽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80.7億元,比2012年增長15.9%。實現利潤總額219.4億元,比2012年增長39.7%。

建築業 2013年,安陽市全年全社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05.6億元,比2012年增長11.2%。

第三產業

固定投資 2013年,安陽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368億元,比2012年增長22.2%,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328億元,比2012年增長23%。

貿易 2013年,安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32.7億元,比2012年增長

安陽太行山

河南省安陽市-.jpg

13.6%,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為88.8億元,比2012年增長14.5%;零售業實現零售額為377.4億元,比2012年增長14.5%;住宿業實現零售額為3.7億元,比2012年增長3%;餐飲業實現零售額為62.8億元,比2012年增長7.8%。

2013年,安陽市進出口總額186712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45.6%,其中,進口總額142585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83.6%;出口總額44127萬美元,比2012年下降8.9%。實際利用外資38057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20.5%。

交通業 2013年,安陽市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63.7億元,比2012年增長5.4%。公路貨運周轉量1042億噸公里,比2012年增長12.5%。公路客運周轉量54.7億人公里,比2012年增長6%。

旅遊業 2013年,安陽市全年接待國內遊客2726.63萬人次,增長9.2%;國內旅遊收入181.42億元,增長8.1%。接待入境遊客7.8萬人次,增長11.9%;外匯收入2051萬美元,增長12.1%。

金融業 2013年末,安陽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584.5億元,比2012年末增長17.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56億元,比2012年末增長18.4%。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753.2億元,比2012年末增長8.9%。

金融機構列表 類別 列表 國有商業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交通銀行 政策性銀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河南省安陽市=.jpg

股份制商業銀行 廣發銀行 浦東發展銀行 招商銀行 中信銀行 鄭州銀行 本地銀行 安陽銀行

村鎮銀行 安陽珠江村鎮銀行 林州德豐村鎮銀行 證券公司 中原證券民生證券 廣發證券 大同證券

對外開放

安陽市先後同美、英、法、德、比利時、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和科技文化合作關係,出口商品200餘種,玻殼、電池、澱粉、自行車等名牌產品遠銷東南亞、非洲、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3年,安陽市有各級各類學校2919所。高等院校9所,普通高中38所,中等職業學校23所,初中258所,小學1362所,特殊教育學校 8所,幼兒園1161所,職業技術培訓學校60所。基礎教育在校生999567人,其中,學前教育192500人、義務教育722519人(小學528486人、初中194033人)、高中 83401人、特教 1147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36323人。另外培訓學生18745人。基礎教育教職工64404人,其中,專任老師 53675人;中等職業教育教職工2687人,其中,專任老師220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75%。

河南省安陽市``.jpg

高中 安陽市第二十中(南京師大安陽實驗中學) 安陽市第一中學 安陽市第三中學 安陽市第六中學 安陽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安陽市外國語學校 安陽市實驗中學 湯陰縣第一中學 林州市第一中學 內黃縣第一中學 安陽縣第一中學 安陽縣第二中學 安陽縣實驗中學 安陽市第三十六中學 安陽市第二中學 安陽縣第三中學 安陽高等院校名單 學校名稱 成立時間 辦學層次 主管部門 備註 安陽師範學院 1908年 本-碩 河南省 公辦 安陽工學院 1983年 本科 河南省 公辦 安陽學院 2003年 本科 河南省教育廳 民辦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1951年 高職高專 河南省 公辦 安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1978年 高職高專 河南省 公辦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 2009年 高職高專 河南省 公辦 安陽廣播電視大學 1982年 高職高專  - 公辦 科研院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科技

安陽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科教基地,科教資源比較集中,現有科研院所8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9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9家,11家企業被確定為省創新型(試點)企業,8項科技成果獲得省科技成果進步獎。2013年,安陽市專利申請總量再創新高,達到2030件,同比增長1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672件,同比增長39%。授權專利總量1080件,同比增長14%;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21件,同比增長20%。安陽市是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並連續四次被評選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衛生

2013年,安陽在安陽市所有基層醫療機構實現了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標準化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截至2013年,安陽市共有衛生機構(不含診所、村衛生所)248家,其中三級醫院7家,二級醫院26家,一級醫院74家,鄉鎮衛生院9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家,衛生監督所(中心)10家,婦幼保健院(所)9家。擁有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2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5個,在惡性腫瘤防治領域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在中醫藥、心胸疾病、顱腦疾病、骨科、眼科、口腔科、新生兒救治等專業領域達到了河南省內領先水平,人均衛生資源占有量和衡量人口健康狀況的主要指標均處於河南省前列。2013年參合農民數量432.61萬人,參合率99.29%。

體育

河南省安陽市`.jpg

安陽市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截至2013年,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已達150萬,安 陽市有1個縣榮獲全省體育先進縣稱號,1個城市社區被評為國家級體育先進社區,4個被評為省級體育先進社區。安陽市體育學校首批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多年來為國家和省運動隊培養和輸送了如圍棋世界冠軍豐芸、武術世界冠軍陳靜 、航模世界冠軍牛安林及跳傘亞軍宋艷薇、射擊亞洲冠軍趙貴、國際象棋亞洲冠軍吳少彬等一大批優秀運動員。在2001年舉行的全國九運會上,安陽市輸送的運動員肖業諶、劉曉春、姚興昌、李振江奪得自行車場地4Km團體追逐冠軍,為我省爭得了榮譽。

主要體育場館:安陽體育館、南關體育館

歷史文化

地方飲食

特色餐飲:道口燒雞 、老廟牛肉、安陽三熏 、曹馬芝麻糖、三不沾 、安陽燎花 。

地方小吃:扁粉菜、粉漿飯、安陽燴菜 、皮渣 、血糕、內黃灌腸、關家酥燒餅。安陽血糕為著名風味小吃,用蕎麥麵、豬血佐以其它配料蒸製成糕,然後切片油炸,抹上蒜汁後食用。

土特產:內黃大棗、山楂、核桃、陽梨、板栗、大紅袍花椒、林州東姚小米等。

民間藝術

秦氏絹藝

在明崇禎十七年,滑縣秦氏家族的一位先人,喜獲唐伯虎一幅名畫《蟈蟈白菜》。他如獲至寶,愛不釋手, 萌發了用絹布仿製名畫,讓蟈蟈白菜有立體感的念想。他日日揣摩,一遍一遍試驗,終於創造了形似名畫勝似名畫的獨門絕技秦氏絹刻藝術。風格獨特的秦氏絹藝,在我國手工技藝中實屬罕見。作品多次榮獲全國金獎、優質獎, 被國家、河南省、安陽市等博物館收藏,在國內外很有影響。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安繡

安繡繼承古代刺繡基本技法 ,加之現代的美學理念,在傳統中求創新,發展而來。以刺繡歷代名古畫為主 , 古樸典雅,生動細膩,形象生動,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短針細密,針腳平齊,片線光亮,變化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極具收藏觀賞價值 ,是現代人高雅貴重之禮品。

剪葉

剪葉藝術是安陽民間藝術一絕,是以桐樹葉、橡樹葉、鐵樹葉等為底料,據其周長直徑,順其脈紋雕刻成 不同的典故、人物、花鳥等圖案,揉合工藝、剪刻、雕鏤、裝飾等多種手法,精美絕倫,渾然天成。民間藝人王玉僧所剪《百鳥朝鳳》等作品曾赴京展出,獲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一絕藝術」稱號。

安陽風箏

河南省安陽市10.jpg

早在南北朝時,安陽東北古鄴城出現過風箏和風箏載人的事跡。古書《鄴中記》曾載後趙武帝石虎和皇后以鳳凰風箏作「鳳詔」。此外 ,古書里還有鄴城風箏載人上天的記載,可見安陽風箏歷史之久。現安陽的風箏種類繁多 ,常見有鳳凰、蝙蝠、蝴蝶、螃蟹等多種。放風箏也成為安陽百姓春季一項有益有趣的戶外活動。

麥稈畫

麥稈畫是我國早已失傳的隋朝宮廷工藝品,是內黃民間傳統工藝品,已有千年歷史,享譽海內外。該工藝以 當地盛產的麥杆為原料,經過熏、蒸、漂、剖開整平後製成麥稈片,再通過熨、燙使其表面炭化,在熨燙過程中通過剪、裁、印、編、雕刻等十幾道工序的技術處理,既保留了麥杆的自然光澤,又使之古色古香、形象、生動、逼真。在製作技術上大膽吸收了國畫、剪紙、烙畫及刺繡等姊妹藝術的表現手法,製作出的作品古樸典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被世人譽為「中華一絕」,「巧奪天工」。 作品有人物、動物、花鳥、亭台樓榭 200多種題材,給人以古樸、自然、高貴、典雅之美,被世人譽為 「中華一絕、巧奪天工 」。

豫劇

以豫劇表演家崔蘭田、張寶英為代表的崔派藝術在豫劇界獨樹一幟,系豫劇五大流派之一。 1979年,安陽市豫劇團與香港金馬影業公司合拍了電影戲曲片《包青天》,使獨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河南秦香蓮」飲譽香港和東南亞。80年代以來,安陽市豫劇團排演的《秦香蓮後傳》、《尋兒記》、《山高水長》、《洞庭秋》、《大路朝天九十九》等先後在河南省戲劇大賽中獲獎。代表劇目有:《包青天》、《賣苗郎》、《桃花庵》、《秦香蓮後傳》、《對花槍》等。

文化遺產

河南安陽殷墟已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在這裡出土問世。在「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評選中,安陽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名居榜首。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婦好請纓、蘇秦拜相、西門豹治鄴、岳母刺字等歷史故事都發生在這裡。安陽文物古蹟較多,境內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2處。

1952年11月毛澤東視察安陽,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郭沫若留下了「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詩句。江澤民也於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兩次視察安陽,並親筆題詞:「弘揚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陽」、「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陳運和寫詩《殷墟》、《羑里城》、《湯陰岳飛廟》等。2006年7月13日,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安陽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03月,《安陽燈謎》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T0161680d39f2d174c2.jpg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安陽滑縣段屬於隋唐大運河永濟渠,在大運河中占據重要位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夾弦》 《大平調》 《大弦戲》 《跑帷子》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分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稱 遺產地點 民間文學 《趙家牌坊的故事》 安陽縣 《.比干傳說》 湯陰縣 《燈謎》 北關區 傳統美術 《泥塑》 北關區 傳統舞蹈 《花架鼓》 安陽縣 《花棍舞》 林州市 傳統戲劇 《大平調》 內黃縣 《豫劇崔派藝術》 安陽市豫劇團 民間傳統手工技藝 《水冶酥燒餅製作技藝 》 文峰區(王家) 傳統體育與競技 《三皇炮拳》 安陽縣 《夕陽掌》 文峰區 傳統醫藥 《骨科》 安陽縣(馬氏) 《正骨術》 內黃縣(李氏) 《小兒化積消食口服液》 安陽縣(賈氏)

友好城市

T0183680037f1a99916.jpg

國際友好城市 國內友好城市 國家 城市 省/直轄市 城市/城區 日本 草加市 山東省 臨沂市 俄羅斯 加里寧 山西省 太原市 比利時 斯哈爾貝克市 山西省 長治市 加拿大 萊橋市 福建省 廈門市 肯尼亞 納庫魯市 黑龍江省 黑河市 韓國 安養市 海南省 海口市

河南省 商丘市

福建省 漳州市

吉林省 通化市

遼寧省 丹東市

上海市 閘北區

山東省 濟南市

風景名勝

景點

安陽市國家A級旅遊景區總數達22個,其中,5A級旅遊景區1家,為殷墟;4A級旅遊景區6個,分別是紅旗渠、太行大峽谷、羑里城、岳飛廟、馬氏莊園和洹水灣旅遊區;3A級旅遊景區7個,分別是顓頊帝嚳陵、黃華神苑、天平山、太行屋脊、萬泉湖、洪谷山、扁鵲墓廟;2A級旅遊景區8個,分別是袁林、天寧寺、珍珠泉、小南海、蠟梅園、都里漳河灣、林州五龍洞和彰德府城隍廟。

T010ac400ab8891a602.jpg

類別 名單 世界文化遺產 殷墟 中國大運河(永濟渠) 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殷墟 天寧寺塔 修定寺塔 靈泉寺石窟 小南海石窟 羑里城遺址 岳飛廟 明福寺塔 三楊莊遺址 紅旗渠 馬氏莊園 曹操高陵 白營遺址 固岸墓地 陽台寺雙石塔 大興寺塔 興陽禪寺塔 韓王廟與晝錦堂 高閣寺 彰德府城隍廟 惠明寺 曹操高陵 袁林 鄴城遺址(安陽區) 洪谷寺塔 千佛洞石窟 國家5A級景區 殷墟博物苑

國家4A級景區 紅旗渠 羑里城 太行大峽谷 岳飛廟[5] 馬氏莊園 國家3A級景區 黃華神苑 二帝陵 風景名勝區 林州五龍洞森林公園 紅旗渠·林慮山國家風景名勝區 彰武南海國家水利風景區 林慮山國際滑翔攀岩基地 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 林州太行大峽谷

博物館 中國文字博物館 殷墟博物館 內黃三楊莊漢代民居遺址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 林州博物館 滑縣民俗博物院 安陽八景 鯨背觀瀾 鹿苑生輝 柏門珠沼 漳河晚渡 韓陵片石 龍山積雪 善應松濤 漫水長虹 千年古縣 湯陰

T01375fec54d95af7f0.jpg

特產

安陽市土特產有:安陽燎花、血糕、內黃灌腸、關家酥燒餅、內黃大棗、山楂、核桃、陽梨(洋梨)、板栗、大紅袍花椒等

著名人物

顓頊帝 帝嚳 婦好 傅說 西門豹 商鞅 翟讓 李延壽 傅奕 韓琦 韓忠彥 韓侂胄 岳飛 鄭廷玉 郭朴 崔銑 劉洋 趙紫陽 許三禮 冉閔 魏徵 張改平 趙紀彬 郭巨 谷文昌

本段城市榮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八大古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河南省「雙擁」模範城八連冠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書法名城 中國針織服裝名城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市 2007-2008年度中國最佳管理城市 2008中國魅力中小城市 中國文化旅遊名城 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 全國十大「和諧名城」 國家園林城市 省級文明城市 中國優秀燈謎城 中國綠色城市 中國魅力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航空運動之都 文字之都 中國八大古都 西安 洛陽 開封 南京 北京 杭州 鄭州 安陽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華北(14) 北京市 天津市 承德市 保定市 正定縣 邯鄲市 山海關區 大同市 平遙縣 新絳縣 代縣 祁縣 太原市 呼和浩特市 東北(4) 瀋陽市 吉林市 集安市 哈爾濱市 華東(40) 上海市 南京市 蘇州市 揚州市 鎮江市 常熟市 徐州市 淮安區 無錫市 南通市 宜興市 杭州市 紹興市 寧波市 衢州市 臨海市 金華市 嘉興市 歙縣 壽縣 亳州市 安慶市 績溪縣 曲阜市 濟南市 青島市 聊城市 鄒城市 臨淄區 泰安市 蓬萊市 泉州市 福州市 漳州市 長汀縣 景德鎮市 南昌市 贛州市 泰州市 煙臺市 中南(28) 洛陽市 開封市 安陽市 南陽市 睢陽區 鄭州 濬縣 濮陽市 荊州區 武漢市 襄陽市 隨州市 鍾祥市 長沙市 岳陽市 鳳凰縣 廣州 潮州市 肇慶市 佛山市 梅州市 雷州市 中山市 桂林市 柳州市 北海市 瓊山區 海口市 西南(20) 成都市 閬中市 宜賓市 自貢市 樂山市 都江堰市 瀘州市 會理縣 重慶市 遵義市 鎮遠縣 昆明市 大理市 麗江市 建水縣 巍山縣 拉薩市 日喀則市 江孜縣 會澤縣 漢中市 西北(16) 西安市 咸陽市 延安市 韓城市 榆林市 武威市 張掖市 敦煌市 天水市 同仁縣 銀川市 喀什市 吐魯番市 特克斯縣 庫車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