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棗花開(馬秀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棗花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沙棗花開》中國當代作家馬秀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沙棗花開

又到沙棗花開的時節了,如果天氣正常,每年的5月底6月初,我們這的沙棗就開始開花了。在鄉下,不經意間你就會邂逅幾棵或一片沙棗林,在布爾津去阿勒泰的道路兩旁,有許多的沙棗樹,開車路過那兒時,常會減慢車速,搖下車窗,那淡淡的沙棗花香讓人心曠神怡。辛勤的養蜂人也開始將自己的蜂搬到沙棗林里,在沙棗林中你常會看見一排排的蜂箱,養蜂人和他們的小蜜蜂們忙前忙後釀造着屬於自己的甜蜜幸福生活

上小學時,鄰村叫六隊(現在叫喀勒加爾村)是個哈薩克族聚集的小村莊,村上只有一戶漢族,姓吳,記得他們家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和我們一個班,會說哈薩克語,讓我們即驚奇又佩服,有時她還帶來酸的或甜的奶疙瘩,分給我們吃。後來她們全家搬去甘肅老家了。村上的學校本來學生就寥寥無幾,班裡又中途少了一位會說哈薩克語的同學,大夥心裡空落落了好一陣。不知這位吳同學現在生活得怎樣?也該是為人妻為人母,雙肩扛起生活重擔的年紀了。

去六隊的條田邊上,有好多沙棗樹,應該是老一輩人們為防風固沙栽的,一放學,我和小夥伴們就會結伴去六隊摘沙棗,有些調皮點的哈薩克族小巴郎就攔着,不讓我們摘,理由是那些樹是他們村的,我們就會叫幾個男同學來幫忙,有時會喊上哥為我們去壯膽。小孩子之間的友誼很單純,也很好建立,很快我們就和這些調皮的哈薩克族小巴郎們熟悉了,大家成了好朋友,他們常會主動爬上樹幫我們摘沙棗,大家一塊摘沙棗,吃沙棗,一起分享着那一顆顆甜甜的小沙棗帶來的歡樂。

斗轉星移,不知那些沙棗樹,還有那些幫我們摘沙棗的調皮的哈薩克族小巴郎,他們現在還好嗎?如果沙棗樹會說話,我想他們一定會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微笑着給我們講述童年時的那些和沙棗有關的快樂而美好的故事,這些故事很長,一連要講好幾天呢。

鄉下長大的孩子都知道,霜打後的沙棗會變得更香甜,村里小孩沒別的零食可吃,香甜的沙棗就成了他們最好的零食,身上的幾個口袋裡總會鼓鼓囊囊裝滿連着葉子的沙棗,我們把它當糖吃。周末,在街上看見有人在買沙棗,現在吃沙棗,再也吃不出小時候的那種味道快樂了。

小康村房子旁的那幾棵沙棗樹,是村民們搬到小康村時,村里統一栽種的,那時,它們還是株小樹苗,每年門前的那口井裡來水時,母親就會給它們按時澆水,十幾年過去了,母親走了,這幾棵沙棗樹還在,現在它們長大了,年年開着花結着果,為我們擋風遮蔭,像母親一樣守護着我們。

每年沙棗花開時,常會到酒廠後的河邊走走,那兒有幾棵沙棗樹,常會摘些沙棗花帶回房子,聞香留念。[1]

作者簡介

馬秀芳,回族,現居新疆,簽約作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