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原圖鏈接來自 環球網 的圖片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德語:Schlachtschiffe der Scharnhorst-Klasse)是納粹德國設計建造的一級戰列艦。同時也是納粹德國海軍在一戰後建造的第一級戰艦。同級艦兩艘:首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由於「格奈森瑙」號先服役,所以部分資料亦稱其為格奈森瑙級戰艦。該級艦裝備了3座三聯裝SK C/34 280毫米主炮。

該級兩艘軍艦均在1935年開工建造,在1936年末下水,在1939年早期進入納粹德國海軍服役[1]。兩艦在二戰前期一起執行過多次行動,包括對英國商船隊的一系列攻擊和入侵挪威的行動,在行動期間,兩艦曾與英國皇家海軍「聲望」號戰列巡洋艦交戰,並於1940年6月8日擊沉皇家海軍「光榮」號航空母艦及「熱心」、「阿卡斯塔」兩艘驅逐艦,在對「光榮」號的攻擊中,「沙恩霍斯特」號創下了在最遠距離上擊中敵艦的記錄。

1942年2月,沙恩霍斯特級兩艦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在「瑟布魯斯-雷霆」行動中一起通過英吉利海峽返回德國。同年2月26、27日,格奈森瑙號在盟軍襲擊基爾港的行動中嚴重受損。

1943年3月,沙恩霍斯特號前往挪威加入俾斯麥級提爾皮茨號戰艦所屬的北極船團一同襲擊了盟軍給蘇聯運送物資的補給線。同年年底,在北角海戰中,皇家海軍約克公爵號戰列艦擊沉了「沙恩霍斯特"號戰艦。與此同時,格奈森瑙號的大修工作也開始進行,但是,在其姊妹艦被擊沉後,該艦的修復工作也被擱置。最終,格奈森瑙號被當作封鎖用船舶被鑿沉于格丁尼亞港。

分級

該級戰列巡洋艦被納粹德國海軍定級為戰列艦(同時也是首級戰列艦),而之前的德國戰列艦則被定級為裝甲艦(Panzerschiffe)。

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則把它們定級為戰列巡洋艦,但在戰後將其改為戰列艦。《簡氏海軍年鑑1940》將沙恩霍斯特級和俾斯麥級均定級為「戰列艦(Battleship)」,而美國海軍則一直將其定級為戰列艦

發展歷程

德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其海軍主力艦的建造受到凡爾賽和約的嚴格限制,僅允許其保留8艘老舊的戰列艦。新式的替代艦隻能在舊軍艦下水20年之後才可開始動工建造,而且最大排水量被限制在10,160噸以內,主炮口徑也被限制在280毫米內。但到了20世紀20年代,法國與蘇聯不斷增長的艦船建造噸位迫使德國建造新一代的主力艦。該級主力艦在1928年的最初設計中定為排水量17,500長噸的戰列巡洋艦,裝備4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但這一計劃隨着阿道夫·希特勒的上台而發生改變,因為希特勒無意建造一隻強大的艦隊來挑戰皇家海軍,他擔心的則是可能會威脅德國海上交通線的法國海軍,為了達到保護海上航線的目的,他批准建造兩艘D級巡洋艦。D級巡洋艦(隨後被沙恩霍斯特級取代)在設計中的排水量為19,000噸,其武器裝備和航速均與先前的裝甲艦相同,但同時加強了裝甲防護。希特勒想通過此舉顯示自己並沒有公然挑戰凡爾賽和約。

隨着法國海軍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在30年代的建造,促使納粹德國海軍設計更為強大的戰列巡洋艦。自從1933年,海軍元帥埃里希·雷德爾就一直建議開展增強裝甲艦的防護工作,並且設計攻擊力較強的三聯裝主炮,這樣一來,D級巡洋艦的計劃無法滿足其要求。希特勒批准了裝甲艦的防護增強工作但關於三聯裝主炮的設計工作直到1934年二月才得以通過。新型軍艦在設計中的排水量為26,000長噸,裝備3座三聯裝283毫米口徑主炮[2]。為了得到建造這些新型軍艦的政治自由,希特勒簽訂了英德海軍協定,協定中規定德國可以擁有皇家海軍主力艦噸位的三分之一,從而擺脫了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海軍的限制。

此後,D級巡洋艦的建造工作便被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所取代,而為D級巡洋艦各艦設計的名稱則被用到其他新船上。由於種種原因,沙恩霍斯特級的建造工作被擱置了14個月。因為英德海軍協定中規定德國軍艦主炮的最大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406毫米),所以希特勒曾考慮該級軍艦裝備380毫米(15英寸)口徑主炮,但因為283毫米主炮已經建造完畢,而380毫米口徑主炮還需要多年的時間研製,因此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主炮最終採用283毫米三聯裝主炮,而380毫米主炮則被安裝到了俾斯麥級戰列艦上。

視頻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 相關視頻

二戰用艦炮擊沉英國航空母艦的戰艦,德國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二戰用艦炮擊沉航母之戰,德國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