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䳭
Isabelline Wheatear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Sergey Yeliseev 拍攝

基本資料

學名     Oenanthe isabellina

目/科/屬  雀形/鶲/即鳥

遷徏狀態   迷鳥

普遍性    

體長/體重  16-17cm/21-39g

沙䳭,雌雄相似。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 雄鳥:
  1. 全身大致沙褐色。眼先黑色,眉線白,眼前部分較粗而白眼後細而淡,黑色眼先向後延伸成過眼線,耳羽色淡,比頭頂淺。
  2. 小翼羽、尾羽末端及中央尾羽黑色,其餘尾羽白色,末端黑帶約為中央尾羽的2/3,張開呈「凸」形。
  3. 站立時,身形挺直,腳長,尾短,脛羽無黑斑或不甚明顯,尾羽通常不會觸及地面。
  • 雌鳥:體型稍小,眉線較不白,眼先為淡黑色,過眼線不明顯。
  • 飛行時,翼下覆羽乳白,尾羽末端黑帶張開呈「凸」形。

棲地&習性

乾旱,開放,植被稀疏的地區,包括乾燥平原,山區和低地平原,半沙漠地區。

主食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性物質;主要是長度2–40毫米的昆蟲,尤其是甲蟲螞蟻

繁殖

以色列的4月中旬至7月中旬,約旦的4月至5月;3月至6月在亞美尼亞巴路支斯坦[1]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一般普遍到非常普遍。

鳴聲

發出生硬聲,「chack」聲或「chek-chek」哨音「wiuu」。

外觀相似性

漠䳭雌鳥嘴較細小,眼先不黑,翼覆羽及飛羽黑色與背有明顯對比,脛羽有黑斑。飛行時翼下覆羽略帶有黑色(雄鳥全黑),尾羽張開幾近全黑。

穗䳭雌鳥冬羽及1齡冬羽,嘴較細,眼先黑色較淺,耳羽色較深,背羽色也較深,翼上覆羽羽軸斑黑色並具淡色羽緣,與背有明顯對比,脛羽有黑斑。飛行時翼下覆羽有斑駁暗灰色斑紋,尾羽黑色花紋呈倒「T」型。

沙䳭似本種雌鳥及1齡冬羽,但嘴較粗,眼先較黑,眉線眼前較白,耳羽色較淡。翼上覆羽羽軸褐色與背羽色差小,脛羽無黑斑或不明顯。飛行時翼下覆羽乳白,尾羽末端黑帶張開呈「凸」形。

分佈

希臘東北部,保加利亞南部,中東和烏克蘭南部和東歐特貝卡利亞蒙古內蒙古,中國北方和巴基斯坦西部;東部非洲,橫跨薩赫勒地區到阿拉伯半島和東南亞(巴基斯坦和西北印度),分佈在中東地區。[2]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Isabelline Wheatear * Chasco-Isabel - Dobrogea
Isabellsteinschmätzer - Isabelline Wheatear - Oenanthe isabellina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