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沔城清真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沔城清真寺

中文名稱;沔城清真寺

亦稱;禮拜寺

建築面積;共為2682平方米

所在地區;沔城回族鎮

沔城清真寺亦稱禮拜寺,又名清真東寺。。阿拉伯語"麥斯吉德"和"者瑪爾體"的意澤,原意為"俯首叩拜處",後演變為寺。這是穆斯林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沔城清真寺內保存着自唐宋以來的經典和建寺以後的碑文與史籍,這是一座回族文化的寶庫。它集眾多的學科價值於一體,成為伊斯蘭文化的一個縮影。[1]

序言介紹

沔城是一座具有一千四百多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城,地處江漢平原腹部,南臨東荊河畔,北依排湖岸邊,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人文景觀獨特,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古廟」之稱。

初建

沔城原有兩座清真寺。據傳東寺建於明洪武年間。據《馬氏宗譜》(銅柱堂)記載:其三世祖馬仲所於順治四年(公元1647)由西安"販毛布貿易湖廣。夫長驅至楚,至沔邑鳳凰台棲息。因七里城有清真寺,遂移茲土,買置房屋以落籍"。另據《沔陽州志》載:康熙年間,沔陽境內已形成"回漢雜居"局面。據以上資料,沔城東寺最遲當建於明末。

修繕重建

清代有重修。1941年兩寺均遭戰火焚毀,成為廢墟,所存經典、文物、碑石等蕩然無存。新中國成立後於1955年在西寺舊址重建。

規模建制

沔城清真寺清真大院的總面積約為四千五百平方米,建築面積共為2682平方米。該寺總建築面積2682平方米,布局嚴謹,典雅雄渾。西寺為清嘉慶年間所建,位於紅花堤,建築面積共有2500平方米,氣勢不亞於東寺。

建築特點

沔城清真寺寺門東向八字形,門媚懸"古清真寺"巨匾,門頂為望月樓,高10米左右,檐下石獅對峙於大門兩側;禮拜大殿為宮殿式雙重合檐建築,可容千人禮拜,內多《古蘭經》文裝飾;殿前遊廊與南北廂房相連。錯落有致。

寺規模宏偉,布局嚴謹,建築奇特,典雅樸素,蔚為壯觀。正大門(向東)成八字形,上懸巨幅匾額,書"古清真寺"四個斗方大字。屋頂築望月樓一座,高三丈余,樓正中懸掛着長兩尺余,直徑八寸的雕空木質梆鼓。檐下石獅對峙於大門兩側。朝覲大殿,乃宮殿式雙重合檐古式建築,可容干名回民會禮。大殿正上方和兩側牆上的巨幅橫額,雕刻成綠堂金面的阿拉伯文立體金字,上書"清淨詞"、"讚詞"、"祈禱詞"等《古蘭》經典。殿前拜越台兩側耳殿遊廊,與明五暗七的南北茶堂相毗連,錯落有致。四周青石台階上,築有浮雕欄杆,中間形成長方形院落,院中培育着名貴花木,給人以清新莊嚴之感。正大門前的清真大院可容萬人集會,是全縣回民聚集的中樞。

地理交通

沔城清真寺位於沔城回族鎮仁風門外的七里城。

相關視頻

航拍旅遊名鎮沔城

參考資料

  1. 沔城清真寺 , 國內清真寺- 穆斯林在線 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