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瀋陽南關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瀋陽南關天主(教堂)原圖鏈接來自 豆瓣網 的圖片

瀋陽南關天主教堂,位於瀋河區樂郊路40號。教堂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900年被義和團焚毀,1912年法國蘇悲理斯主教利用庚子賠款在原址重建。

現在這座天主教堂是1912年重建的,整個建築分成東、西兩個院落,教堂在東院的北端,南北長66米,東西寬17米,高40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500人。教堂屬於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頂部是兩個方錐形的尖頂,裝飾着十字架。教堂前面是三扇拱門,兩側有成排的小窗,內有二十四根石柱支撐,穹窿鑲嵌着巨大的花紋。教堂的西側有一座四層樓房,占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餘平方米,房屋近100間,這是1926年建築的主教府。

哥特式特點

哥特式教堂型制由羅馬式教堂[1]發展而來,基本仍採用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平面,但擺脫了羅馬式教堂的沉重感而朝向輕巧、雅致甚至矯飾的方向發。哥特式較羅馬式教堂出現這樣的改變,主要是由於在建築結構上將承重結構變成了框架式的,由羅馬式的扶壁演變成飛扶壁,羅馬式教堂的扶壁為兩側沉重的牆。

哥特式教堂出現的飛扶壁[2]則由豎直向上的支撐扶壁和水平向上的弧形飛券組成。承重牆變成了框架,框架之間的空擋就可以開窗。建築的結構明顯變輕了,教堂可以建的更高。因此那個看起來像想要上天的教堂就是哥特式教堂。

教堂歷史

南關天主教堂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3年),為法國傳教土方若望所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義和團焚毀,現存建築是由南滿教區法國蘇悲理斯主教利用《辛丑條約》中的庚子賠款在原址上重建的。

義和團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興起的民間武裝組織,以「扶清滅洋」為宗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了盛京,6月30日,義和團在0師劉喜祿和張海的率領下首先燒毀了大東門外的英國教堂,接着又燒毀了洋人辦的教會醫院和講書堂。最後他們包圍了南關法國天主教堂。主教紀隆指揮教徒負隅頑抗,義和團連攻幾日,都沒能攻破。7月3日,在清軍炮火的支援下,義和團終於將教堂摧毀,將法國人紀隆主教、5名法國神父、兩名中國神父、2名修女、400餘名信徒全部燒死在教堂內,造成歷史最大的「瀋陽教難」。

全國文保

瀋陽是東北地區的天主教中心。從1838年到1949年的100多年間,瀋陽教區的七名主教都是法國人,中國神甫處於附屬地位。1949年9月20日羅馬教廷首次任命中國人為瀋陽教區主教、東北教區總主教。瀋陽天主教堂1988年被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布南關天主教堂(瀋陽天主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瀋陽南關天主教堂 相關視頻

瀋陽小南天主教堂,中國最美教堂之一,精美的文藝復興哥特式建築
瀋陽天主教堂 時空轉換 穿梭到歐洲的即視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