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沈竹 ( 主持人)
著名主持人
國籍 中國
職業 主持人
知名於 央視第四屆主持人大賽優秀獎
知名作品今日觀察
央視財經評論
交易時間
經濟半小時
文化正午》。

沈竹(shenzhu) 著名主持人[1]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博士,評論員。沈竹因其立體思維看新聞的新聞觀念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也因其大氣的形象,理性的思維,鮮明的觀點,被網友賦予「知性美女」。沈竹認為,轉型期中國的新聞比戲劇還戲劇,這成為了她做好新聞工作的內在動力。在主持風格上,沈竹節目主持有新意,應變能力強,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其這種主持風格也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2]

中央電視台CCTV-2財經頻道主持人,主持財經評論類節目《央視財經評論》(原《今日觀察》),及CCTV-3綜藝頻道《文化正午》。歷任財經頻道《交易時間》、《財經下午茶》主持人、《經濟半小時》欄目主編,《今日觀察》評論員,參與創辦財經頻道公益節目《春暖》。

個人作品

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我想直接向溫總理提問說蝸居

●希望大規模建設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

●奢侈品的稅費改革是大家呼聲較高的事

●我想直接向溫總理提問,說蝸居

如果請您選擇其中一個作為2010年迫切需要解決、而且有希望當年解決的問題作為提案,您會提什麼?

沈竹:廉租房,大規模建設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如果在政策上有支持的話,對解決住房問題是立竿見影的效果。溫家寶總理說要居者有其屋,怎麼做到居者有其屋呢?給富人蓋房子沒有錯,但是最終要保障大家的底線,不能讓在這個城市裡做事的所有人都漂泊在危房裡,這樣對整個城市的安全,公共秩序還有公共保障,都是有很大影響的。而且國家確實是投入了大筆資金,是可以做出成效的,如果沒有成效可能就是下邊執行時出了問題。

如果將時間段放長到3-5年以上,您最期待解決的公共問題是什麼?

沈竹:我比較關心文化產業,關於影視,軟實力。文化建設是最不能自上而下的東西,總是靠國家投資,自上而下的肯定是沒有效果的,數字出版、電影、動漫都遇到了同樣的瓶頸。我們國家想要刺激文化產業得靠新的激勵手法,而且新的激勵手法一定不能是原來在工業社會或者工業社會初級階段用的政策方法。

再一個就是環境問題,這也是特別迫切的問題。我們賣什麼東西都能有換回來的可能,但是高耗資源,破壞環境,就是對我們子孫後代的不負責。

第三個是消費。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但是老百姓沒有錢,怎麼拉動消費。電子元器件漲得那麼凶,就是政府要去買東西。生產設備更新換代,最後還是依賴政府消費。要解決內需的問題,就需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通貨膨脹的壓力、房價的壓力,說到底是老百姓的收入趕不上增長。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拉動內需,也就是拉動富人的內需,但是富人內需大部分都集中在國外。中國奢侈品關稅很貴,以前說過說包機到瑞士買手錶,買包,到紐約奧特賴斯,一個人買8個LV的包,要把這些消費吸引到國內來。否則的話就是給世界做貢獻,有些政策是立竿見影的東西,為什麼不能出台,各個部門也沒有利害關係,就是需要在稅務上的調整,奢侈品的稅費改革也是大家呼聲比較高的事情。

對於中國來講,奢侈品的稅費對他們的消費沒有起到集中的作用,因為大家都跑到國外去買免稅的了。

沈竹:走私代購特別多,購物旅遊成為旅遊市場重要的部分。一個人國內掙完錢不在國內消費,因為我們服務業跟不上。比如海南五星級的酒店卻是一星級的服務,別說吸引不來外國人來消費,國內人都不願意去消費。一個人掙了錢肯定是想消費,但是不想被別人宰,不能這樣對待遊客,對消費者有宰客的心理,對長遠的發展肯定是不利的。發展的只是一個空殼子,最後留下一堆垃圾給我們後代,把旅遊市場和消費市場拱手讓給別人,這個東西沒有長遠的規劃,不像一個大國的做法。愛爾蘭保護自己的環境就像保護自己的兒子一樣,所有的消費市場全是稅務很低,像聖誕節打折,元旦打折,吸引了大量的海內外遊客。人家爭搶我們這個市場,我們卻讓出去。其實服務業升級,靠幾個政策就可以控制起來。

假如您是這次兩會的上會記者,您最希望在兩會中採訪到哪個人或者是哪個部門?

沈竹:我想直接向溫總理提問,說蝸居,房價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

獲得榮譽

獲得榮譽 獲得榮譽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新聞學 博士 長江商學院EMBA
法國財經新聞報導訓練營(CCTV) 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 碩士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 學士 2011年當選為北京市第四屆青聯委員
2005年度中華環保世紀行好新聞一等獎 2004年中央電視台第四屆主持人大賽優秀獎
2004年度上海市優秀畢業論文一等獎 《投資與理財》年度論壇、《華夏時報》年度論壇
東方財富網》年度論壇、《每日經濟新聞》年度論壇 赴美參加世界企業公民與社會責任論壇。

專訪美女主持沈竹:市場守望者的中國聲音

馬雲越來越火了,而倒退十年,當他還小荷初露時,正是央視曾捕捉到他最艱辛的一面,也看到他潛力無限的一面。他說過,他當時非常感謝並且欣賞的記者,就是央視的沈竹。

沈竹是何許人也?以馬雲多年與媒體打交道的經驗和他孤傲獨到的閱人目光,能夠被他青眼有加,那麼沈竹的功力似乎頗可一觀。而當時尚未滿25歲的沈竹,已經在財經新聞的圈子裡小有名氣。

十多年時光過去,越來越多的人從《央視財經評論》節目中漸漸熟悉了沈竹這個知性的女主持人。

  • 知性是怎樣煉成的?

沈竹出身書香門第,她外公是曾為相聲名家馬三立寫過《買猴兒》、《開會迷》等經典作品的何遲先生。家學淵源,使沈竹從童年時代就養成了喜歡讀書的習慣,像《約翰?克里斯多夫》之類大部頭的書籍,成年人未必讀的下去,丫髻垂髫的沈竹竟可以讀的津津有味。幼年的習慣,沈竹保持至今。每天清晨起來後讀書,晚上臨睡前讀書,已經是她生活中最甜美的一部分。

讀書不可死讀書。10年前,作為主持人被招進央視的沈竹,做出一個被同事們戲稱為「腦子進水」了的決定——居然放着人人眼熱的主持人不干,主動請纓要求調去當記者。她說,「腦子裡沒東西,屁股坐不穩,要想深入觀察中國經濟的真實版圖,不走萬里路就沒資格去評說。」

在調查記者崗位上,她一干便是7年。7年中,她到過工礦企業、集市鄉村,去過災區、艾滋病村,跨過西藏、青海、大小涼山……她採訪過省部長企業家,更熱衷拍攝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城市貧民……如此近距離地接觸一個個活生生的事實讓她難忘,而複雜的情感讓她留戀這樣的日子——一名調查記者的生活。

今天,但凡有機會,沈竹還是喜歡深入新聞現場,而坐在演播室裡面,當她面對形形色色的經濟問題時,她能夠更清醒地知道問題在哪裡及問題背後的原因應該是什麼,或可能是什麼。「這樣的好處是別人說假話,我更容易識別」,說這番話時,她的表情淡定從容[3]

  • 就那樣把你征服

早在2004年,沈竹就專訪了一系列新經濟代表人物,從馬雲、李彥宏、江南春、陳彤、曹國偉到後來的柳傳志、沈南鵬、周鴻禕、田溯寧、張朝陽、閻炎,凡此等等。不論面對哪一位「大腕兒」,她時而溫婉時而犀利,敏捷睿智同時謙遜含蓄,不時顯現出跨行業、跨學科的豐富知識。

沈竹經常與邀請來的學者嘉賓交往,她欣賞一切擁有經過系統研究、完整思考的觀點的專家們。她認為,由於經濟問題的複雜性、多樣性,沒有誰的意見是「終極真理」,只要是經得起推敲又非譁眾取寵的觀點,都可以討論。

在電視訪談節目中,尤其是在直播節目中,討論隨時可能演變成爭論,這對主持人絕對是一種考驗。對於這種問題沈竹有自己的方式。她說:「在《央視財經評論》這樣的節目中,主持人需要保證嘉賓之間不同觀點的完整訴說。中國不缺情緒化的表達,但在一檔電視財經節目中,不能像戲劇那樣去追求『對峙和衝突』的效果,冷靜的思考遠遠比吵架更起作用。」每當現場出現事先難以預料的場面,沈竹常常談笑風生化解紛爭於無形,使話題重新進入正常軌道。

  • 專業,還要更專業

任何一位主持人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每一檔精彩的節目背後,都有一個辛勤的團隊在精心地策劃操作。2012年,《央視財經評論》——央視二套唯一的觀點類欄目誕生。從那時起,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做經濟的「觀察者」,而立志從「全球的高度、平衡的尺度、大眾的角度」這三個維相上,從國家級電視台這個無可替代的平台上,努力發出權威的聲音。沈竹是這個團隊中令人矚目的一員。

回顧兩年多的工作,沈竹對《央視財經評論》的工作團隊充滿自信與自豪,單純、寡淡,潔身自好,一心一意做事,是她對這個團隊的評語。從事財經報道,當然要與不同的專家學者、不同的企業公司打交道。但《央視財經評論》面對任何人或企業,無論是炙手可熱的專家或是清貧淡泊的學者,名滿天下的商業領袖還是初出茅廬的行業新人,節目都在有充分的交流的基礎上保持分寸。沈竹認為,這事關公信力。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背後都有着不同的利益。如果不能保持一定的距離,就難以保持相對的獨立性。而一個失去獨立性的主持人,怎能讓公眾信服?

保持距離,並不意味着我行我素。獨立性,不是獨斷性。沈竹特別強調《央視財經評論》的極大包容性。拿當下最熱門的房地產話題來說,公眾有強烈的意見,開發商們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各級地方政府有各自的考慮和糾結。這個時候,需要讓不同的意見得到完全的表達,即使是「泡沫」,當它破裂時也應該讓人聽到那警報似的聲音。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是否具有包容性以及包容程度的高低,要從兩方面檢驗一檔評論節目的水準:一是檢驗其「廣度」,反映其視野的涵蓋範圍,話題的廣泛性,專業知識的跨度;二是檢驗其「深度」,反映其對多種話題的駕馭能力,把握政策的精準,專業知識以及理論素養的深刻性,等等。

按照早先的設想,《央視財經評論》的目標受眾是財經界的高端人群,但隨着節目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正在有越來越多的觀眾用手中的遙控器表達自己對這一節目的喜愛和支持。如同沈竹所言,將「精英意識與草根意識有機結合」,既不高高在上不接地氣,也不一味「媚俗」,無原則地迎合那些缺乏通盤考慮,不顧及長遠利弊和關聯影響的「大眾觀點」。把握好這樣的分寸,加上相對的獨立性和極大的包容性,使《央視財經評論》形成了獨有的權威性,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談到今後的發展,沈竹提出兩個觀點。首先,作為國家電視台的節目,《央視財經評論》有責任凸顯自己的主流聲音,特別是當改革向縱深發展、「政策密集出現」時,權威性的政策解讀,精細化、職業化的新聞傳播,恰恰是自己應該有所作為和負責任的地方。其次,在大數據時代,每個觀眾同時是「觀察者」、「調查員」。因此,《央視財經評論》應該成為開放性的節目,增加節目與觀眾的及時甚至是即時的互動。在日積月累的評論過程中,把最真實客觀新鮮的觀點邏輯和事實擺在觀眾面前,陪伴大家思索思辨探究,對受眾保持發自內心的信任和期待,與受眾最大程度地分享社會的每一點進步。

這就是沈竹,她非常自律,常年堅持晨起,堅持健身,堅持不斷閱讀以保持充沛的精神和對知識的更新。她非常感性,可以為自己工作中的成績驕傲和幸福,也會為觀眾在自己微博上的留言而感動地淚流滿面。她不斷追求,希望自己可以更接近人的本質,與觀眾可以一起成長,共同成為具有現代價值觀的人。

社會評價

她知書達禮,見多識廣,聰慧過人。在成為央視主持人之前,她的學歷上先後記錄着: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工學學士,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博士,最後是長江商學院的EMBA。多麼令人咋舌的一名女性,蹦蹦跳跳自顧自地學轉了一圈之後,最後成為了貫通央視財經節目和文化節目的主持人。

視頻

智薇章艷秦方沈竹 央視財經美女主播養眼
沈竹和楊志剛主持健康素養大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