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光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沈光文
臺灣漢語古典文學之祖
沈光文
姓名 沈光文
羅馬拼音 Sím Kong-bûn(台羅
 文開
 斯庵
出生 1612年10月18日
   萬曆四十年九月廿四日
   明朝浙江鄞縣
逝世 1688年8月8日(75歲)
   康熙二十七年七月十三日
   清治台灣
著作
《文開文集》、《流寓考》、
《台灣賦》、《草木雜記》、
《台灣輿圖考》

沈光文閩南語Sím Kong-bûn;1612年10月18日-1688年8月8日),字文開,號斯庵,法號超光,自稱寧波遺老,是南明時期的文人、官吏;後半生流寓台灣,留下不少紀錄當時台灣風土民情的詩文,被譽為「海東文獻初祖」、「臺灣漢語古典文學之祖」,曾參與「東吟社」,與張蒼水徐孚遠等人並稱東寧三子。對台灣漢文傳播與教育有深遠影響,甚被稱為「台灣孔子」。

生平

生於浙江鄞縣(今屬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是陸九淵門人沈煥的後裔,名神宗朝布政使沈九疇族曾孫;家學以禮為主[1]

在崇禎三年(1630年),在浙江鄉試中副榜;崇禎九年入北京國子監、南京國子監[2]。在十七年(1644年)崇禎帝自縊,沈光文跟隨楊文驄鄭鴻逵鄭彩軍於京口;在1645年,沈光文擔任錢肅樂領軍鄞軍所奉的紹興魯王的太常博士,並參預錢塘畫江之師,因紹興淪陷,隨魯王逃至廈門、馬祖、金門,同時晉升工部郎中,後任兵部職方郎中[3]

1648年,他奉魯王之命,與鄭成功、鴻逵聯絡,來往琅琦、閔安與金廈之間,但後來魯王軍潰,光文滯留金門,後隨陳仕京入廣東、在肇慶朝永曆帝時,累遷為太樸寺少卿。1650年,奉命監鄭鴻逵軍,後廈門失守,鄭成功奪去鄭鴻逵兵權,沈光文退隱於粵東白沙。1651年,清兵攻佔舟山,魯王逃至廈門,沈光文為調停魯王與鄭成功,奔走兩人之間,1652年與沈宸荃兩人搭著小船,卻遇到颱風漂來台灣,沈宸荃下落不明,沈光文漂至台灣宜蘭,後到台南,遇到先他至台的兄長,後結識鄭芝龍的部下洪陞[4]

沈光文,透過兄嫂的薦介,見到當時的荷蘭總督富爾普,總督尊沈光文為賓師,希望他作為荷蘭與明鄭的聯絡人,但郭懷一事件後,荷蘭人對漢人偏見日益加深,又加上鄭成功攻台謠言漸傳,荷蘭人開始監視沈光文,被曾被懷疑是間諜而被囚禁拷問,後雖被釋放,但使沈光文在台的生活卻很困苦,只能躬耕自己,甚至向他人借米。1661年,鄭成功攻台,荷蘭人投降,鄭成功得知沈光文竟在台灣,十分驚喜,以禮相待,並贈予許多軍晌,此外,沈光文還見到一些老友,十分開心,這時期寫了不少推崇鄭成功之詩作,並在政治、經濟、教育方面給了鄭成功不少建議,後來他移居目加溜灣(今善化),教導原住民讀書、並從事簡單的醫療工作[5]

不到半年,鄭成功因病去世,沈光文與其他遺臣謀立魯王,因而使鄭成功的兒子鄭經生厭,沈光文屢次朝殺身之禍,這時期他的詩作充滿了遁世之念和思鄉之情,在此憂危之中,他起了出家的念頭,在1665年於大崗山普陀幻住菴(今超峯寺)出家,法號超光[6]。但後來在王忠孝的斡旋下,減輕鄭經憤怒,沈光文再度能自由出入於內北路諸番社間,後在目加溜灣社定居,後來繼位的鄭克塽對他待遇有佳。在1683年鄭克塽向清朝投降,閩浙總督曾邀請沈光文出仕,但沈光文拒絕了他;諸羅縣令屢次拜訪,接濟他的生活[7]。晚年,沈光文邀請諸羅縣令季麒光等十四人組成「東吟社」,1685年將詩作合編為《福臺新詠》,由沈光文作序。

在清康熙二十七年七月十三日(1688年8月8日),沈光文病逝,葬於目加溜灣社(今善化區坐駕里)[8]

著作

沈光文流傳於世的著作有《文開詩文集》三卷,以及《流寓考》一卷,《台灣賦》一卷,《草木雜記》一卷,《台灣輿圖考》一卷。

紀念


沈光文紀念碑

在沈光文定居的台南市善化區有許多相關的紀念事物,有光文里、光文路、光文陸橋(又稱北仔店陸橋)、斯庵橋(位於光文路)、光文樓(位於善化國中內)、沈光文紀念碑(位於光文路北側,於1978年9月建立)、沈公光文教學處遺址紀念碑(位於善化國中前、於1998年10月建立)、沈光文紀念廳(位於善化慶安宮內,於2006年1月22日開館)、善化火車站廣場的沈光文紀念亭(2012年啟用),在2018年,由在地企業家林昭園特別贈送善化區公所2尊沈光文銅像,一尊將放置於善化慶安宮、另一尊則放於台糖善糖文化園區,善糖文化園區也將另新闢沈光文紀念園區[9]。 而善化慶安宮主祀天上聖母,在1982年雕塑了沈光文的金身,安座於後殿,與「五文昌」並祀,但2006年另建了一間「沈光文紀念廳」[10]

每年9月27日,善化會舉行沈光文誕辰紀念活動,由於沈光文曾在詩作中形容菊花像他孤傲的個性,強調自己的忠貞,諷刺隨波逐流的人,因此善化區公所誕辰祭典時,特地規劃種菊祈福儀式來紀念[11]

另外其他在彰化縣鹿港鎮,有縣定古蹟文武廟內的文開書院以及戰後改名的「文開國小」(日本時代為鹿港第二公學校)。在台南延平郡王祠內有「明太樸寺少卿沈光文神位」,台南一中的校歌歌詞亦中有「思齊往哲 光文沈公」句以紀念沈光文。

沈光文的故鄉浙江省寧波市將原沈氏宗祠闢為沈光文紀念館,以示紀念,2017年1月被確立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影片

20120928 公視中晝新聞 清初哲人沈光文 善化立亭紀念恩德


參考文獻

  1. 龔顯宗. 台灣文學家列傳.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7: 1. 
  2. 劉昭仁,《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6),頁30。
  3. 龔顯宗編著. 《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增編:紀念沈光文誕辰400年》. 臺南市: 南市文化局. 2012: 41–45. 
  4. 龔顯宗. 台灣文學家列傳.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7: 2–3. 
  5. 劉昭仁. 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 秀威資訊科技. 2006: 32–34. 
  6. 龔顯宗. 台灣文學家列傳.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7: 10–13. 
  7. 劉昭仁. 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 秀威資訊科技. 2006: 36–37. 
  8. 劉昭仁. 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 秀威資訊科技. 2006: 32–34. 
  9. 李其樺. 企業贈沈光文銅像 紀念園區明年開幕. 中時. 2018-10-27. 
  10. 黃 彥昇. 這個神明很少見/「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 今日新聞NOWnews. 2018-09-21. 
  11. 〈南部〉「台灣孔子」沈光文 小檔案. 自由時報. 2015-11-02. 

參考資料

  • 翁佳音,〈史實與詩:明末清初流寓文人沈光文的虛與實〉《文史臺灣學報》第7期,2013.12,頁9-37。
  • 《沈光文斯庵先生專集》,台北市,寧波同鄉月刊社,1977
  • 〈沈光文事蹟新探〉,石萬壽,《台灣風物》四十三卷二期,1993年6月。
  • 許壽裳(2010)〈三百年前臺灣破荒的偉人沈光文-海東文獻,推為初祖〉《許壽裳臺灣時代文集》。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此文刊登於臺中《和平日報》,1948年1月1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