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企業全力打造生產信息管理系統
一、案例簡介
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着重從四大方面改善企業生產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產線生產信息採集與監控、生產管理問題匯總統計與跟蹤解決、設備點檢管理、員工技能權限管理。利用多種信息管理手段與設備相結合,打造一套完整的生產管理信息化體系。
二、案例背景介紹
系統實施前,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產現場管控能力不足
2.目視化管理水平不高;
3.故障響應處理機制單一;
4.各類經營生產問題管理信息化不足;
5.設備管理效率低,數據信息準確性不高。
生產信息管理系統實施後,從四大方面改善企業生產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產線生產信息採集與監控、生產管理問題匯總統計與跟蹤解決、設備點檢管理、員工技能權限管理。利用多種信息管理手段與設備相結合,打造一套完整的生產管理信息化體系。
三、案例應用詳情
生產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功能集中在資源管理、生產過程管理、生產質量管理、生產設備管理、文檔管理、現場監控、自動化採集、人員管理、數據可視化管理、數據統計分析管理、包括與其它系統的集成、數據分析和挖掘等幾大方面。
資源管理:通過對車間、產線、工位、設備、物料、產品、人員的綜合管理,平衡各方面的關係, 達到縮短生產準備時間和生產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全面提升設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生產安排和調度效率,更有效的利用車間資源,快速提升車間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有效控制產品的質量問題,大幅度提高在制品追溯速度和準確性,工時管理更加科學合理,減少成品/半成品庫存積壓,縮短交貨時間,及時響應市場變化的目標。
自動化採集:通過與生產設備連接的自動化採集過程,實現了設備和生產數據的集中管理和實時採集,減少了人工錄入的時間和差錯率,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和採集效率。
實施前:現場自動化生產設備等先進的控制系統分別對各個生產裝置進行生產控制,實時生產數據分散存儲於各個獨立的控制網內,沒有統一的實時數據存儲和查詢平台。
實施後:(1)系統採集生產過程的實時數據,同步上傳存儲在數據庫中,實現了高效透明的生產監控;同時統一的數據庫為其他子系統的數據應用奠定了基礎;(2)系統可以對每一個數據進行出錯檢查,剔除明顯的壞值,並給予可信度顯示,確保數據的可靠性。系統可實現工程單位的自動轉換,虛擬位號功能提供對原始數據進行加工和處理的手段,極大地方便了使用。
現場監控:通過物料庫存監控、設備狀態監控、生產進度監控、質量狀態監控,提高現場管理的靈敏度。
實施前:(1)管理人員了解生產情況的主要手段是看報表,但報表不具備實時性,對需要實時了解的現場情況未提供方便,及時的工具。
實施後:(1)對公司的主要生產產線和生產設備的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的圖形顯示,用戶可通過系統瀏覽各個生產線的實時狀態,了解現場生產情況;同時,系統配置了公司重要參數監控界面,管理人員可以在一個界面看到公司所有重要實時信息;(2)系統對每一條產線,設備的工藝和生產數據做出實時分析,實現了查看一段時間內的趨勢圖、求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值、合格率、平穩率、偏差、最長超標時間、累積超標時間等數據分析功能。
生產設備管理:通過自動採集和人工輔助結合的方式,對生產設備進行管理,保障生產過程持續正常地進行。
生產過程管理:控制指引製造過程,對產品各工序的生產、檢驗、維修以及交付過程進行控制和指引,在提高操作效率的同時杜絕作業操作錯誤的出現。實時監控生產,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和控制。
實施前:(1)各班組人員在交接班記錄本上進行記錄;(2)管理人員需要到班組操作室查看記錄。
實施後:(1)各班組人員通過產線終端設備的生產管理功能進行生產情況錄入,實現交接班記錄電子化,便於對歷史記錄的保留和追蹤,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系統和終端APP在辦公室隨時查看生產過程及人員內容;(2)不僅實現了生產車間的交接班記錄電子化,而且實現了油品、質檢部等輔助車間的交接班記錄電子化。
生產質量管理: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對原料、生產、檢驗、交付各環節進行質量保障和質量跟蹤,提高產品質量。對缺陷及維修過程進行跟蹤和管理,實現有針對性的生產質量改進過程。
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化:對生產中的各類問題進行集中的電子化管理,建立生產問題信息化管理平台,對生產中的早會問題、TOP5問題、LPA問題中所涉及到的物料、人員、安全、生產、設備、工藝、質量等各類問題進行集中統一管理。針對每類問題,會進行跟蹤管理,包括問題開始時間,問題描述,責任人、責任人部門、計劃完成時間、實際完成時間、確認人、關閉人、當前問題所處狀態等等,管理所有生產中問題的全生命周期。
工廠基礎信息管理
實施前:(1)沒有專用的統一的生產管理系統;(2)企業最基礎的信息存儲於各自獨立的系統中,信息對象未組態形成數據模型,缺乏有效、便捷的查詢手段。
實施後:(1)生產信息管理系統完成了生產網絡架構和數據存儲設計,保證了系統安全正常的運行;(2)對企業最基礎的信息對象在關係型數據庫中進行集中存儲,包括工廠結構、車間、產線、工位、設備、產品、人員、模具等物理信息及其從屬、關聯等關係信息,用戶可以通過對工廠信息模型的組態,形成面向對象的管理數據模型。
數據統計分析和挖掘:通過生產過程大量採集的現場作業數據,提供滿足管理和業務的各類統計查詢報表,並為將來的數據挖掘提供詳實的數據。
實施前:(1)報表的數據需要調度人員手工計算並將結果錄入報表系統,效率不高,操作複雜,出錯機率較大;(2)報表維護複雜,且沒有有效的電子化管理;(3)報表屬單獨系統,應用範圍較小。
實施後:(1)快速生成報表:結合工廠實際生產需求生產各類統計報表;(2)統一數據源:所有統計數據來源統一服務器的數據庫中,保證數據的穩定性及安全性。(3)報表維護更加方便:統一模板,只需維護人員作簡單的維護即可滿足報表的修改。
綜合分析:通過整合企業整體的業務,集成不同業務模塊的數據,獲得管理層和業務部門關心的關鍵指標,從生產、成本、質量、進度、設備、安全、人力資源[2]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層挖掘和數據分析,形成跨部門、跨職能的綜合分析報告,為企業各級領導提供方便、靈活、有效、快速的企業綜合信息匯總,輔助高層管理者進行決策,使企業生產和管理更趨合理化。
四、創新性與優勢
生產信息管理為車間管理帶來的益處:
1)提高產品質量;
2)避免裝配過程中的漏裝、錯裝;
3)利用生產信息管理系統記錄的生產過程數據,建立產品檔案(包括生產時間、物料、工藝參數、裝配人員、測試數據、設備狀態及生產數據、良品、不良品、FTQ、OE、SA、各類統計數據等 等信息),為日後發生質量問題時或售後服務工作提供準確依據,同時為零件供應商評價提供準確依據;
4)減少各生產線停機時間,跟蹤管理各產線、各設備實時狀態;
5)提高各生產線工作效率,通過生產過程數據科學分析,找出提高繞線產線,線圈壓裝產線,器身裝配產線,乾燥浸漆固化產線,總裝配線生產效率瓶頸因素,實時進行生產資源調整,提高裝配生產線生產效率;
6)提高現場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 ↑ 數據庫發展史 ,搜狐,2019-07-12
- ↑ 乾貨!人力資源的概念,搜狐,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