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汶河水韻(於躍)

汶河水韻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汶河水韻》中國當代作家於躍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汶河水韻

家住汶河南岸的丘陵山地,祖祖輩輩以種地為生。爺爺說地是莊稼人的命根子。我能理解他們與土地的情感。地里刨食在我們這個地方其實並不容易,土地貧瘠不說,最要命的是缺水。風調雨順還行,只要有旱情,日頭炙烤的不僅僅是秧苗,更是莊稼人的心。地勢高的地塊,只能靠天吃飯;地勢較低的地方還可以鑿井取水,但旱情稍重,井裡也取不出水來。每當此時,莊稼人是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覺。莊稼人不怕出力,但沒有水,就保不了苗,再能的莊稼人,也無計可施。

作為村支書的爺爺,做夢都想讓莊稼人的地旱澇保收。他有一個夢,那就是在汛期的時候把汶河里的水引出來,蓄在壩里,然後開溝引渠,老百姓的莊稼不就有救了?莊稼人的日子不就好過了嗎?可這只能是一個夢,一個讓爺爺難以釋懷的夢。他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汶河裡的水白白地流走。每有旱情,爺爺總是坐在地頭,把煙袋鍋子抽得吱吱作響,溝壑縱橫的臉上,滿是心事。最後,爺爺還是滿懷遺憾地離開了他心愛的土地。

爺爺走了,父親接過爺爺的鋤頭,也成了一個地地道道莊稼人,並延續了爺爺對土地的熱愛。可他也倍受了莊稼無水的困擾與煎熬。記的小時候也曾隨父親擔水播種,鑿井救苗,深深體會到了莊稼人缺水的苦衷。不過父親趕上了好日子,成千上萬的莊稼人,用他們的智慧力量修築了蓄水大壩,開鑿了水渠,把莊稼人做夢都想做的事,變成了現實,讓汶河裡的水真正滋養了百姓。這下可好了,等莊稼缺水的時候,人們就可以打開水壩的閘門,清澈的水嘩嘩地流進莊稼人的地里,流進莊稼人心田裡。莊稼人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臉色種地,走出了靠天吃飯的苦日子。有了水,貧瘠的土地上結出了莊稼人難以想像的的好收成。

從莊稼地里長出的孩子,真的就和這生他養他的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不,小侄子大學畢後,就又回到了我們村,做了一名大學生村官。我有些不解,問他現在的年青人,都卯足了勁往城市里奔,你為什麼倒往農村里鑽?他說農村一樣是施展身手的廣闊天地。他說回來是要搞現代農業的。他講的很有氣魄。

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進一步完善水利設施,他說水是農業的命脈。他似乎讓我看到了未來農村的真正面貌,看到了中國未來農村的廣闊場景。接下來,他還真的申請到了全國農村小型農業水利項目資金。修築標準水渠,把水引到地勢較高的山上,然後鋪設管道,真正把水引到田間地頭。汶河裡的水唱着歡快的歌流進莊稼人的心裡。這十里八村,頭一次聽到汶水潺潺的韻致。

幾輩人都沒能實現的願望,在如今終於變成了現實。有了水,丘陵上,十年九荒的景象一去不復返了。人們驚喜地看到:山上栽下的果樹,都已掛滿了累累的果實;山下是一片片綠油油的有機蔬菜。笑盈盈的莊稼人無不說汶水滋養的甘甜。[1]

作者簡介

於躍,山東泰安寧陽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