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池邊·夜半·廟院——留在我童年記憶中的趙佩賢先生(冀光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池邊·夜半·廟院——留在我童年記憶中的趙佩賢先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池邊·夜半·廟院——留在我童年記憶中的趙佩賢先生》中國當代作家冀光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池邊·夜半·廟院——留在我童年記憶中的趙佩賢先生

趙佩賢先生是長子縣城裡人。婆家就在東街文廟西牆外,是老革命家李楠的結髮妻。她曾在我上過學的長子縣第一民高(即現在的《丹朱鎮東方紅》)學校教過學。但我沒叫過她一聲「老師」,卻喚過她「姨」,而且還是她讓我大聲地喊她「姨」呢。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開始了全面大規模侵略我中華的戰爭。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領導下,怒潮洶湧地掀起了抗日愛國救亡運動。激情愛國、義憤填膺的女秀趙佩賢先生,同丈夫李楠則是走在這救亡運動中的前列者。她街頭演講,奔走城鄉,四處宣傳……1939年日本侵略軍,第二次攻入上黨,進占長子縣城後,縣犧盟會轉入鄉下。在我老家色頭村也來了犧盟會的工作人員,兩位女同志就住進我祖父北房的西間,一位叫江玉珍,另一位就是趙佩賢。那時我六、七歲,只記得在他們來之前後,聽到過從遠方傳來日本侵略軍進攻長治的「隆隆」炮聲,至於她們在村里都做了些什麼,我就不知道了。但有兩件事卻留在我的心中。

色頭村位於長子縣東南方,是個大村鎮,坐落於雞叫一聲鳴三縣的炎帝農耕始起的羊頭山北麓,離縣城五十華里。我家的位置在村東南頭。在我家院門外有條通往東山的小道,沿小道往村外走四、五百米處,在小道北側下,有座三、四畝地大的水池,是蓄夏雨流水而成,到了初春就變成了乾池。盛水時,村裡的媳婦、閨女們就在這裡淘滌洗衣地忙活着。

一天,秋田大都垡過的一天,我揀了滿滿一筐玉茭茬背在肩上,踏着鬆軟的田土往回走,忽聽從池邊處傳來鬥嘴嬉鬧的聲音——

「老趙老趙,吃屎喝尿!」

「老江老江,吃屎喝湯!」

……

我邊聽邊走地來到水池北岸,見趙佩賢、江玉珍二位先生跪在水池邊,一上一下地邊搓洗衣服,邊鬥嘴取樂。後來竟由嘴斗上升到了水斗——

「你個老趙!」

「你個老江!」

……

打起了水仗——嬉鬧鬥趣,水花飛舞,好一幅人間仙境畫。我站在北岸,靜靜地看着看着……

這時,突然從南岸水池邊,傳來一聲對我的喊話:「叫我姨!」

我愣了一下,隨叫道:「姨!」

「叫趙姨,大聲叫!」

「趙姨!」我大聲地叫起來。

接着江姨也讓我大聲叫她。

現在憶起,這間隙的青春情趣與孩童時代幸福快樂的愉悅場面,實乃人間正常生活之需求。但是在那時,卻被侵略者日本帝國主義給剝奪了,代之以來的是蹂躪、炮火、殺戮……

我家和我祖父不住在一起,是住在隔壁院我大伯父的西房,那時父親不在家,就母親、弟弟和我三人。趙姨經常來我家同我母親坐,講形勢,說歷史,宣傳抗日的事兒;我母親也很想知道國家大事,世界新聞。她和我母親還以姐妹相稱,一開口先喚我母親大姐。一天夜裡,我睡到半夜起來撒尿時,見我母親同趙姨在那盞昏暗的小煤油燈下,又是使剪刀、又是抽針線地裁改着衣服。「這怎麼了?」我邊撒尿邊迷迷糊糊地問。「快睡吧!」母親又讓我鑽進被窩裡睡下了。當我再次醒來時,小煤油燈熄了,窗紙已透進了晨曦,母親和衣躺在炕邊。屋內悄默默的,十分安靜。趙姨什麼時候離開我們家的?我不知道,只管自己在被窩裡香甜地睡。到了吃早飯時,堂叔啟龍小爸端着碗,邊吃飯邊走進我家說:「都穿上兔子鞋跑了!」這「都」說的就是住在我們村裡的趙姨、江姨等他們這犧盟會的人。我這才知道趙姨和他們的同志們,當夜離開我們村了。

堂叔是一個愛說風趣話的人,他說那話並無惡意。快到吃中午飯時,他又來了,緊張地對我母親說:「街上來了許多兵,拖着大鍘刀,抓人哩!」後來聽人說,這是從高平縣過來的突擊隊,是閻錫山的兵;再後來才知道這是閻錫山搞的十二月政變。

日本投降、上黨戰役、長子縣城解放後,父親所在的長子縣抗日第一民高,從根據地王村西李村遷入縣城,住進東街文廟。秋後,我隨父親到這裡上學。一天在大院裡吃早飯時,我突然看到了趙佩賢先生。她還是六、七年前在色頭村時那個樣子。這時她和同學們一樣,也端着碗站在院子裡吃飯。我,一個從1939年深冬之六、七歲的小小孩,到達1945年初冬之十二、三歲的大小孩,已過去六、七年時間了,按現在的話來說,應該是有進步、有提高、有長進、敢出臉的人了,但因自己一直生活在山村鄉野,面對這滿大院一張張陌生的男男女女、大大小小的面孔,卻十分膽怯,只是瞪瞪地望着她,沒敢吭聲;她也靜靜地望着我,沒讓我再喊她姨。

自打這次以後,我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後來聽說她同丈夫李楠調往晉南了,再後來聽說她病逝在工作崗位上。這讓我驚愕,心裡十分地糾結,悔恨自己當時為什麼就沒有再叫她一聲「姨」呢?

[1]

作者簡介

冀光明,1932年出生,山西長子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