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觀測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觀測站(探測裝置)原圖鏈接來自 騰訊科技 的圖片

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觀測站(英語: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簡稱JUNO)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的一座建設中的中等基線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站。實驗的目的是決定中微子質量層級結構,精確測量龐蒂科夫-牧-中川-坂田矩陣元素。實驗以先前眾多試驗的混合參數結果作為基礎。該合作項目於2014年7月成立,工程於2015年1月10日動工,計劃2022年建成並開始運行取數。該國際性合作項目由中國科學院[1]提供資金援助。

項目原計劃是大亞灣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的後續,建在同一位置,但由於廣東當地第三座核電站陸豐核電站的建設,阻斷了實驗跟鄰近核電站所需的固定距離,故站點被遷移到距離陽江核電站和台山核電站53公里處。

探測器

主探測器由直徑35.4米的透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圓球組成,內含2萬噸直鏈烷基苯液體閃爍體。探測器被約5.3萬根光電倍增管(1.7萬根半徑51厘米的大型管加上其縫隙中的3.6萬根7.6厘米小管)支撐的不鏽鋼桁架包圍,浸泡在裝有2000根擔任μ子否決的額外光電倍增管池中。探測器深埋於地下700米,將檢測出能量分解出色的中微子[2]。270米高的花崗岩山充當的覆蓋層,會減少宇宙μ子的背景。

反應堆之間的距離更大(相比離大亞灣不到2公里的反應堆),也使得試驗能夠更好地分辨出中微子振盪。但是探測到足夠數量的反應堆中微子,就需要更大、屏蔽更好的探測器。

原理

探測器測量中微子振盪的主要方法是觀測未來兩座53公里遠的核電站的電子 - 反中微子(νe)。由於中微子到達探測器的預期速度,可以從發電廠流程中得知,因此缺少某種中微子風味可以指示過渡過程。探測器對超新星中的大氣中微子、地中微子和中微子也很敏感,雖然它們不是主要的測量目標。

預期敏感度

大亞灣實驗站和RENO測量出θ13,斷定其具有較大的非零值。大亞灣會測量精度≈4%的值,而RENO會在幾年後測量精度≈7%的值。JUNO的設計目標是要將幾個中微子參數的不確定性降低到1%以下。

視頻

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觀測站 相關視頻

中國江門中微子實驗預期2022年建成
深層地下中微子實驗的科學-中英字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