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村經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村經濟》,原名 《中國農民的生活》,副題《長江流域農村生活的實地調查》。有關中國農民生活的人類學專著。本書是作者1938年在英國倫敦經濟學院人類學系的博士論文,論文原來的標題是 《開弦弓——一個中國農村的經濟生活》。1939年由倫敦路透列基書店出版時,書名改為 《中國農民的生活》,後來重印過4次。本書剛一出版,就在同年由仙波泰雄等譯成日文,生活社出版。中文版遲至1986年方始由戴可景譯出,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書名改為《江村經濟》。書後附有作者後來撰寫的 《重訪江村》(1957)、《三訪江村》(1981),根據作者的建議,還把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葛迪斯1956年所著《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農民生活》,副題為《對開弦弓村再調查》 (1963) 一書做為附錄收在書後。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16章,書前有馬林諾夫斯基的序。書後附有《關於中國親屬稱謂的一點說明》。各章的標題依次為: 序言、調查區域、家、財產與繼承、親屬關係的擴張、戶與村、生活、職業分化、勞作日程、農業、土地的占有、蠶絲業、養羊與販賣、貿易、資金、中國的土地問題等。本書是作者根據1936年夏在江蘇省吳江縣開弦弓村的實地調查,在人類學權威馬列諾夫斯基指導下撰寫的。貫穿本書的兩個主題是土地利用和農戶家庭的再生產過程,通過對開弦弓村農戶的生產、分配、消費及交換組織的詳細記述,展示了中國江南水鄉農村的全貌。書中除了從民俗學的觀點,對中國南方農村習俗、信仰及家族關係的描述,還在對當地土地制度變化及蠶絲業興衰記敘分析的基礎上,說明了中國農村演變的一個歷史趨勢。隨着工廠取代傳統的家庭手工業,使這片封建的土地上萌發了資本主義的幼芽。

本書出版後,在國外受到廣泛關注。被列為社會人類學的世界名著之一,並被一些大學作為人類學課程教本。它證實社會人類學不限於對未開化人類社會的研究,而能卓有成效的應用於具有先進文化的社區(見馬列諾夫斯基序言)。通過農村調查所記錄的農村實態及發展趨向是彌足珍貴的,對解決土地問題及開展鄉村工業的設想,也是有參考價值的(見日文譯者序)。

作者簡介

作者費孝通 (1911— ),中國社會學家、社會活動家。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江村經濟 相關視頻

【翹楚同學】幫你讀懂中國的好書有哪些?| 許倬雲《萬古江河》費孝通《江村經濟》《毛澤東早期文稿》
費孝通:《江村經濟》中的時代密碼和拳拳抱負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