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江夏區隸屬湖北省武漢市,東與鄂州、大冶毗鄰,南與咸寧交界,西與武漢經濟開發區隔江相望,北與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接壤,是武漢市的南大門,素有「楚天首縣」之美譽。
江夏區總面積2018.3平方千米,有八分山、青龍山森林公園、白雲洞等景點,曾入選工業百強區榜單。[1]
基本概況
江夏區原屬武昌縣,是武漢市的南大門,素有「楚天首縣」之美譽。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現為武漢市新型城區,總面積2018平方公里,人口68萬人。
江夏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武漢市江南唯一的遠城區,地處武漢1+8城市圈南部樞紐,北與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接壤,西與武漢市經濟開發區隔江相望,極具產業吸納輻射功能。武廣高鐵、京廣鐵路、107國道並行縱貫全境,京珠、瀘蓉高速公路在此交匯,長江傍西而過,23個深水泊位正在建設,公路網絡遍布全區,交通樞紐地位十分明顯。
江夏風光旖旎,資源豐富。全區耕地、山林、水面各占版圖面積的1/3,境內大小湖泊136個,其中,有「天然綠寶石」之稱的梁子湖水域面積45萬畝,為全國少有的無污染特大湖泊。
江夏人文薈萃,民風淳樸。「中山艦」名揚四海,「明皇陵」氣勢恢宏,「赤壁古戰場」金戈鐵馬,「賀勝橋北伐陣亡將士陵園」盡展英烈風采。眾多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讓人流連忘返。勤勞、善良、好客的江夏人民,定會讓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區內人才濟濟,20餘所高等院校雲集我區,每年為社會提供萬餘名多領域、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江夏區環境優美,服務優良。通過不斷優化投資環境,營造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創業發展環境,是投資興業、商居旅遊的首選之地。近幾年,全區累計引進各類項目600餘個,協議投資總額840億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9家,國內500強企業13家。
近年來,全區上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現代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為主導產業的新型工業發展體系和新興戰略性產業基地;以現代都市農業為取向,大力發展特色、規模、品牌、效益農業,建成了水產、牲豬、家禽、苗木、蔬菜、果茶等六大類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以重點項目集聚現代服務業發展,打造具有較強集聚力和輻射力的區域商貿中心、物流中心、休閒旅遊中心。
2011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9.1%,全口徑財政收入66.34億元,增長55.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3.42億元,增長52%;規模工業總產值444.25億元,增長45.3%;工業增加值127.96億元,增長3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48億元,增長19.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增長3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0.2%。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縣域經濟第一名,綜合經濟指標已整體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
「十二五」期間,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為上、民生為先、穩定為重,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區、城鄉統籌、富民強區道路。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江夏建成武漢、湖北乃至華中地區的先進裝備製造業生產基地、高新技術輻射基地、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基地、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城鄉融合一體發展示範基地,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武漢大光谷南部生態新城。[2]
歷史沿革
江夏郡
江夏郡:江夏」初為郡名,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兩漢皆治西陵縣(今武漢市新洲區境內),亦有前漢治於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北),後漢治於西陵一說。三國時,魏、吳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治上昶城(今湖北省安陸市西北),吳江夏郡初治沙羡(縣治在今武漢市江夏區境內),孫權自公安都鄂後,立武昌郡,旋復名江夏郡治武昌縣(今鄂州市)。晉平吳後,改吳江夏郡為武昌郡,並將原魏江夏郡治遷回安陸舊城。南朝劉宋時,江夏郡定治於汝南縣城(即夏口)。至隋平陳,江夏郡、武昌郡皆廢,入鄂州。隋煬帝時及唐代中期,因政區通名變化,曾兩度改鄂州為江夏郡,乾元元年後,江夏郡一名始廢。
「江夏」自隋開皇九年起又被用作縣名,當時是改僑縣汝南縣為江夏縣。此前,今武漢市域內最早的縣級行政建制為沙羡縣,始設於西漢。三國吳省之,晉太康元年復置,治夏口。後省沙羡,併入沙陽。東晉末,汝南郡民流寓夏口,因僑立汝南縣。自隋改汝南縣為江夏縣後,「江夏」縣名沿襲不變,直至清朝滅亡。1912年為紀念辛亥革命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寓「因武而昌」之意。
早期
公元前350年周顯王十九年楚置沙羡於塗口(今金口)。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分天下為36郡,沙羡屬南郡。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沙羡縣,為武昌縣建縣之始,治塗口(今金口)隸江夏郡。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因建立水軍需要,在武昌白沙洲建立船塢,造船業興起。
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在武昌蠻王山,建立江夏蠻王的陵墓。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孫劉聯軍拒曹兵於赤壁(今金口街赤磯山),火攻曹營,曹由烏林(今洪湖烏林鎮)遁南郡。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獻帝分江夏為兩郡,南郡六縣,治夏口(今武昌)屬吳,以程普為太守。
三國魏晉南北時期(公元220~589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大動盪、大分裂時期。最盛名赤壁之戰,戰場就在金口赤磯山(存在爭議),現有祭風台、諸葛城、士兵墓等遺址,出土了青銅劍等兵器。
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孫權自公安遷鄂稱吳王,將南江夏郡改名為武昌郡。
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2月,晉滅吳,以武昌郡隸江州。
南朝宋朝時期,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以汝南置江夏郡隸郢洲。
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印度佛教禪師菩提達摩,由金陵溯江至塗口登槐山,後人建達摩亭(今留雲亭)塑像立碑以祀之。
隋唐宋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汝南縣為江夏縣,移江夏縣治於鄂州城(武昌)。塗口屬之。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鄂州為江夏郡治,隸山南道(全國十道)。
江夏郡和江夏縣同一治地。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尉遲恭督修武昌城,在金口青埠灣設磚窯群碑。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封李道宗為江夏王。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恢復鄂州名,隸江南西道。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黃巢攻江夏城,破外廓。唐代江夏紙坊以造紙作坊著名而稱紙坊,沿用至今,當時的造紙規模較大,很有名氣。自唐代興盛的靈泉古市,其交通要道就在紙坊。唐時靈泉古市在靈泉山,由於這裡古代有四通八達的水路交通,東南北三面瀕梁子湖,通樊口、鯰魚口、金口,兩頭都可通長江。
後梁龍德三年(公元923年),江夏縣隸屬鄂州武昌郡。
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改鄂州為武昌郡。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改武昌郡偉為清郡,江夏縣仍屬鄂州。
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將伯顏攻鄂州城,宋守將張晏然開門迎降。到了宋代,冶鐵業、鑄銅業、紡織業等比較發達,江夏龍泉山發掘古銅鼎重36斤,珠光霞彩、燦爛奪目。在宋朝,金口已成江南名鎮,有「黃金口岸」之稱。
元明清
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改鄂州路為武昌路。縣城為武昌路及湖廣行省行政中心。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陳友諒殺徐壽輝,建國武昌,號「大漢」。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江夏縣屬湖北武昌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六子朱楨為楚昭王。楚昭王看中了龍泉山這塊風水寶地,定「靈泉山」為仙壤,闢為「寢山」。自朱楨起,明代274年間,在這裡相繼建起了昭、莊、憲、康、靖、端、愍、恭、賀八代九王塋園。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修築金口槐山石駁岸。萬曆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611~1618年),大司馬熊延弼先後修築張公渡堤、金口龍床磯至白沙洲六十里長堤、四邑公堤。
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李自成過武昌,改江夏縣為瑞符縣。六月,清軍占領武昌,沿明制。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段燦(金口人)出資修葺槐山達摩亭,更名「留雲亭」。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軍東王楊秀清、督翼王石達開占領武昌城。
民國以後
中華民國(公元1912年),為紀念辛亥革命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寓「因武而昌」之意。初隸江漢道,1930年後隸湖北省第一專署。
1949年6月10日武昌縣人民政府在武昌區成立,隸屬於大冶專署。1952年5月大冶專署撤銷,改屬孝感專署。1959年11月劃歸武漢市郊縣。1960年縣治移於紙坊鎮。1961年4月,復歸孝感專署。1965年8月,改屬咸寧專署。 1975年11月劃歸武漢市至今。1995年3月,撤銷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至今。
1995年轄:紙坊鎮 金口鎮 流芳鎮 烏龍泉鎮 大橋鎮 鄭店鎮 法泗鎮 安山鎮 賀站鎮 湖泗鎮 五里界鎮 豹澥鎮 寧港鄉 段嶺廟鄉 金水鄉 河垴鄉 山坡鄉 保福鄉 舒安鄉 大屋陳鄉 龍泉鄉 土地堂鄉 范湖鄉
2001年5月,撤銷大橋街道、賀站鎮、龍泉鄉、金水鄉、范湖鄉、段嶺廟鄉、土地堂鄉、大屋陳鄉、寧港鄉、河垴鄉、保福鄉。
2004年轄5個街道、5個鎮、2個鄉,1農場:鄭店街道、金口街道、流芳街道、紙坊街道、烏龍泉街道、五里界、豹澥鎮、湖泗鎮、法泗鎮、安山鎮、舒安鄉、山坡鄉、金水農場。[3]
行政區劃
2013年江夏區域劃分,共轄12個街道,1農場。
其分別為:紙坊、流芳、金口、鄭店、烏龍泉、五里界、安山、山坡、湖泗、豹澥、舒安12個街道辦事處,及金水農場。
紙坊街道辦事處駐紙坊,人口168231人,面積180.38平方千米。
流芳街道辦事處駐流芳嶺,人口54811人,面積194.22平方千米。
金口街道辦事處駐金口,人口82658人,面積230.68平方千米。
鄭店街道辦事處駐鄭店,人口41807人,面積141.21平方千米。
烏龍泉街道辦事處駐烏龍泉,人口49163人,面積179.82平方千米。
五里界街道辦事處駐五里界,人口45842人,面積221.3平方千米。
豹澥街道辦事處駐豹澥,人口40252人,面積88.63平方千米。
安山街道 2011年1月28日,市民政局以武民政[2011]14號《市民政局關於撤銷江夏區安山鎮設立江夏區安山街道辦事處的批覆》同意設立安山街道辦事處,駐地為馬安路36號。
辦事處駐安山,人口26108人,面積127.06平方千米。
山坡街道 辦事處駐山坡,人口53989人,面積323.9平方千米。
湖泗街道 政府駐湖泗,人口31903人,面積81.85平方千米。2012年6月29日,省民政廳以鄂民政發[2012]53號《省民政廳關於武漢市江夏區撤銷湖泗鎮的批覆》同意撤銷江夏區湖泗鎮。7月23日,市民政局以武民政[2012]124號《市民政局關於撤銷江夏區湖泗鎮設立江夏區湖泗街道辦事處的批覆》同意設立湖泗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南墩街49號。
法泗街道 政府駐法泗,人口31585人,面積87.25平方千米。2012年3月5日,湖北省民政廳以鄂民政發[2012]15號《省民政廳關於武漢市江夏區撤銷法泗鎮的批覆》同意撤銷江夏區法泗鎮。3月27日,武漢市民政局以武民政[2012]52號《市民政局關於撤銷江夏區法泗鎮設立江夏區法泗街道辦事處的批覆》同意設立法泗街道辦事處,駐地為法泗洲76號。
舒安街道 辦事處駐舒安,人口24944人,面積151.28平方千米。
金水農場 駐金水閘,人口7442人,面積7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截止到2008年末,江夏區總人口為63.03萬,其中,鄉村人口40.26萬,城鎮人口22.77萬,總戶數202800戶。全區民族構成的絕大部分為漢族,新中國成立初,區境少數民族僅有回族、苗族、侗族、壯族等4個少數民族。到1985年,全縣少數民族增至16個。
到2008年,全區有回族、苗族、侗族、壯族、土家族、滿族、布衣族、水族、彝族、蒙古族、白族、京族、朝鮮族、維吾爾族、藏族、黎族、瑤族、僳僳族、佤族、畲族、納西族、土族、羌族、毛南族、仡佬族25個少數民族,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
2017年,全地域常住人口91.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1萬人。年底戶籍人口61.1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65萬人,農村人口38.50萬人;其中男性31.42萬人、女性29.72萬人。2017年出生人口12695人,死亡人口6009人 ,區域人口自然增長率7.3‰。[4]
地理環境
江夏區位於江漢平原向鄂南丘陵過渡地段,中部高,西靠長江,東向湖區緩斜,以第四系紅色粘土組成的網狀平原為主,其兩側為平坦的沖積平原,東側為梁子湖底地。三種地貌形體基本平。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區境北部,呈東西向帶狀,橫刻在網狀平原和沖積平原之中。東部和西部為濱湖平原,地面高程約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崗丘。境內有大小山體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區境內最高點。境內大小湖泊136處,主要湖泊有大溝湖、梁子湖、牛山湖、豹澥、魯湖、後石湖、斧頭湖、上涉湖、團墩湖、湯遜湖、青菱湖等。主要河流有長江、金水河流經西部。江夏區地域廣闊,城鄉兼備,具有得天獨厚的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居中的地緣優勢。水面約占總面積39%。
位置境域
江夏區坐落於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東經114º01』~ 114º35』、北緯29º58』~ 30º32』。江夏區正北與武漢市洪山區毗連,東北與鄂州市接壤,東南與大冶市相鄰,正南與咸寧市交界,西南與嘉魚縣相靠,西北與漢陽區和漢南區隔長江相望。區境南北長83.2公里,東西寬54.17公里。
地形地貌
江夏區位於江漢平原向鄂南丘陵過渡地段,中部高,西靠長江,東向湖區緩斜,以第四系紅色粘土組成的網狀平原為主,其兩側為平坦的沖積平原,東側為梁子湖底地。三種地貌形體基本平。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區境北部,呈東西向帶狀,橫刻在網狀平原和沖積平原之中。江夏區東部和西部為濱湖平原,地面高程約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崗丘。境內有大小山體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區境內最高點。
地貌按成因類型可分為三大類。堆積地形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沖積平原,主要分布於區境的沿江沿湖地區。剝蝕堆積地形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岡狀平原,主要分布於區境中部,即長江三級階地,高程為30~40米,高差為15~25米,坡度6~7米,構造剝蝕地形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丘陵,分布於紙坊、金口、烏龍泉、鳳凰山、黃龍山等地,質地由古生界頁岩、石英砂岩、硅質岩、灰岩等組成,高程為100~272米,呈東西向長條狀分布。
氣候
江夏區屬中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其年平均氣溫介於15.9~17.9℃之間,歷年平均值為16.8℃,年總降水量為889.2~1 862.6毫米,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 347.7毫米,日照時數為1 450~2 050小時之間,溫暖濕潤、四季鮮明、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雨熱同季。 無霜期268天。[5]
自然資源
這裡礦藏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16個品種,尤其是白雲石、石英石、石膏、膨潤土等礦體分布廣,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
水資源
江夏區境內有大小湖泊136處, 97萬畝水體面積,其中,梁子湖、湯遜湖等湖泊盛產魚蝦蟹鱉,馳名中外的武昌魚就繁殖在鄂州的梁子湖樊口。主要湖泊有大溝湖、梁子湖、牛山湖、豹澥、魯湖、後石湖、斧頭湖、上涉湖、團墩湖、湯遜湖、青菱湖等,水面約占總面積39%。區內主要河流有長江、金水河流經西部。
生物資源
這裡物產豐富,株山茶醇、楊岑桔熟,樟呈雅韻、丹桂飄香,碧荷千池、王藠百頃,山藏奇珍、水納錦鱗,「梁湖」牌綠茶和「三白」等農產品遠銷東南亞,此外,界府蒸肉、豹澥百花菜、金口風乾魚、龍泉豆腐圓子、湖泗合菜面、法泗三嫂子香辣黃剁椒都獨具風味。
江夏區內林地到20世紀80年代均被次生林、灌木、草本群落所取代。到2004年,在丘陵岡地和村落附近,尚保存少量殘林或圍林。 常綠闊葉喬木樹種有苦櫧、石櫟、青岡櫟、樟樹和冬青等,落葉闊葉喬木有楓楊、小葉櫟、黃檀、朴樹、三角楓、合歡、黃連木、楓香、栓皮櫟、山槐、粗糠樹、厚殼桂、銀杏、牛鼻栓等。還有映山紅、算盤果、白檀、牡荊、長葉凍綠、鳥欽樹、鬧羊花和野桐等次生灌木叢,兩者合計250多種。 經濟林有桃、梨、李、山楂、柑橘、葡萄、板栗、枇杷、柿、棗、油桐、油茶、木梓、油橄欖、竹、茶葉、銀杏、苧麻、藠頭、生薑、黃花、煙草等。水生植物有蓮藕、菱角、茭白、芡實、荸薺、蒲草及蘆葦。江夏區 境內藥用植物有332種,有虎杖、尋骨風、黑旱蓮、菟絲子、馬鞍草、附子、大莉、蒼耳子、金櫻子、蒼朮、女貞、扁竹、沙參等,比較名貴的有玄湖、白芍、生地、玄參、天門冬等。江灘、湖灘、堤防有耐水的池杉、水杉、楓楊、和柳樹,地下水位較高的平湖地區植有意楊、水杉、樟樹和楓香。土層深厚、土壤濕潤而排水條件良好的植有杉木、檫木、香椿等,較乾燥的薄地和岡嶺上部植有法桐、刺槐、側柏等。屬草叢類旱中生草場24個,計3800公頃。
區境動物有豹、狗獾、麂子、豺狼、狐狸、水獺、豹貓、松鼠、兔子、野豬、野鴿、斑鳩、布穀、八哥、鷺鷥、黃鸝(又名黃鶯)、啄木鳥、喜鵲、蒼鷹、貓頭鷹、畫眉、白頭翁、鸚鵡等。區境魚類有9目、21科、58屬、68種。經濟魚類有鰱、鱅、青魚、草魚、鯿魚、魴、鯉、鯽、白鱤、鲶、烏鱧、黃鱔等20餘種。珍貴魚類有團頭魴(武昌魚),鱖、鯝、鰻鱺(白鱔)等。[6]
城市交通
江夏區交通便捷、區位優越,是武漢市的南大門,地處武漢「1+8」城市圈南部樞紐,東與鄂州、大冶毗鄰,南與咸寧交界,西與武漢經濟開發區隔江相望,北與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接壤,具有近距離吸納兩大國家級開發區產業輻射的區位優勢。京珠、滬蓉高速在境內交匯,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武廣高速鐵路、武咸城際鐵路、107國道貫通南北,長江黃金水道傍西境而過。
城鄉路網發達,城區距天河機場、漢口火車站、武昌火車站、武漢客運港均在30公里左右,水、陸、空運聯繫全國、通達八方,以江夏為中心,距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均為8小時左右車程。境內山水資源充裕,耕地、山林、水域面積各約占三分之一。
東、北、西南三面臨湖,形成江湖懷抱之勢,境內大小湖泊136處,其中梁子湖水面面積42萬畝,為湖北省第二大、全省唯一保持二類水質的特大型湖泊。境內有大小山體114座,山體植被保護良好,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江夏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勝古蹟眾多,其中,尤以中山艦、明代楚昭王寢最富盛名。
江夏基礎設施完善,水、電、路、氣、通訊配套完備。科教優勢明顯,境內雲集26所高校,各類科教人才濟濟,擁有國家p4實驗室、高壓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機構。
江夏區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縱貫南北,京珠、滬蓉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武咸城際鐵路七月底交付使用,各等級公路網絡遍布全區。
2017年,全區公路里程3104.69公里,比上年增加45.81公里;民用汽車擁有量69408輛,比上年增加2349輛。公交車路數29路,實有公共汽車(電)車營運車輛500輛,實有出租汽車數200輛。[7]
經濟
綜合
201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70.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3.86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78.07億元,同比增長12.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9.04億元,同比增長9.4%。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區農林牧漁業完成增加值108.82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農業完成增加值72.48億元,同比增長4.3%;林業完成增加值1.47億元,同比下降13.1%;牧業完成增加值17.27億元,同比增長4.5%;漁業完成增加值12.65億元,同比下降2.3%;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增加值4.95億元,同比增長32.6%。
2017年,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0618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2120公頃,比上年減少680公頃。全年糧食產量24.35萬噸,比上年減少0.56噸;棉花產量161噸,比上年減少131噸;油料產量4.18萬噸,比上年增加866噸。畜牧水產略有下滑,全年生豬出欄109.10萬頭,比去年增加5.17萬頭;年末生豬存欄79.79萬頭,比去年增加0.25萬頭;年末水產品產量達到8.41萬噸,比去年增加0.076萬噸。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全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93.32億元,同比增長15.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6.37億元,同比增長13.0%。
2017年,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0戶,比上年增加5戶。產值過50億元的企業2戶,過10億元的企業23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93.32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規模以上輕工業完成產值193.36億元,比上年增加30.74億元,同比增長18.9%;規模以上重工業完成產值1199.96億元,比上年增加217.98億元,同比增長22.2%。
2017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6.37億元,同比增長13.0%。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00.58億元,同比增長23.7%;本年應交增值稅28.02億元,同比增長2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5.86萬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總量59.59萬噸標煤。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1%,與上年持平。
建築業
2017年,全區有資質的建築業企業127家,同比增長10.4%。其中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94家,同比增長11.9%;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71.40億元,同比增長26.6%;完成建築業增加值39.98億元,同比增長17.9%;房屋施工面積280.3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4%;房屋竣工面積122.3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0%。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全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9.20億元,同比增長11.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28億元,同比增長16.1%;第二產業298.94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工業投資完成298.94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125.74億元,同比增長3.5%。
2017年,全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27.05億元,同比增長32.1%。房屋施工面積920.2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1%。商品房銷售面積222.9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2%。商品房銷售額214.27億元,同比增長40.8%。商品房待售面積39.7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4%。
貿易外經
2017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0.04億元,同比增長11.5%。分行業來看,限額以上批發業累計實現銷售額151.55億元,同比增長13.7%;零售業實現銷售額363.27億元,同比增長15.1%;住宿業實現營業額11.62億元,同比增長16.1%;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5.49億元,同比增長12.1%。
2017年,全區招商引資579.85億元,同比增長19.2%,其中引進內資560.35億元,同比增長18.8%;實際利用外資26693.3萬美元,同比增長18.0%。全年出口創匯20795萬美元,同比增長7.0%。
金融
2017年,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32.43億元,比年初增加116.37億元,增長22.6%。其中:單位存款餘額339.69億元,比年初增加91.32億元,增長36.8%;個人存款餘額282.44億元,比年初增加25.25億元,增長9.8%;財政性存款餘額10.28億元,比年初減少0.21億元,下降2.0%。
2017年,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71.79億元,比年初增加54.22億元,增長17.1%。其中:短期貸款餘額74億元,比年初增加13.05億元,增長21.4%;中長期貸款餘額286.51億元,比年初增加53.22億元,增長22.8%;票據融資餘額11.27億元,比年初減少12.05億元,下降51.7%。
服務業
2017年,全區66家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52.55億元,同比增長21.8%;其中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25.07億元,同比增長19.1%;交通運輸業營業收入19.05億元,同比增長41.7%。[8]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全區擁有普通中學25所,與上年相比增加1所;在校學生19420人,比上年增加1235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與上年持平;在校學生3140人,比上年增加82人。小學51所,與上年相比增加4所;在校學生38214人,比上年增加3078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944,比上年增加6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222人,與上年相比減少10人;小學專任教師2233人,比上年增加54人。
科技
2017年,完成高科技產業產值806.96億,比上年增長24.5%。全區專利授權量1592件,比上年增加299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數11099人,比上年增加1658人。
文化建設
2017年,全區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279.546千冊,比上年增加21.746千冊;擁有劇場、影劇院11個;體育場館1個。
衛生
2017年,全區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2362張,比上年增加189張。有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723人,比上年增長10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32人,比上年增加5人。
郵政通訊
2017年,全區固定電話用戶達9.77萬戶,比上年增加0.07萬戶;移動電話用85.72萬戶,比上年增加6.84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30.20萬戶,比上年增加4.74萬戶。
能源
2017年,全社會用電量325487.71萬千瓦時,同比減少3.9%,其中工業用電量184179.26萬千瓦時,同比減少12.4%,居民生活用電量62607.42萬千瓦時,同比增長4.7%。
人民生活
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06元,同比增長9.6%,增收2263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121元,同比增長10.2%,增加支出1677元;我區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1989元,同比增長9.6%,增收281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69元,同比增長9.4%,增收1697元。
社會保障
2017年,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71個;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數3516張。年末全區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0119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2968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2879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024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1048人。
資源環境
2017年,全區森林面積29260公頃,自然保護區面積3929.3公頃。全年城區空氣質量優量天數270天,比上年增加12天;擁用垃圾處理站28個,紙坊城鎮污水處理廠1個,紙坊城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89.5%,全年城區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498.90噸,比上年減少756.31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988.36噸,比上年增加771.99噸;煙(粉)塵排放量802.45噸。[9]
旅遊資源
江夏旅遊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為了更好地整合和開發利用其旅遊資源,加快旅遊業發展步伐,江夏特別推出江夏「一日游」精品旅遊線路,重點推介代表江夏特色的三大旅遊區,即中山艦旅遊區、龍泉山風景區、梁子湖風景區。
中山艦旅遊區
中山艦旅遊區位於素有「小漢口」之稱的金口古鎮,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中山艦核心景區、杜家海旅遊區、民俗風貌區、軍事遊樂區、旅遊產業區五大板塊,其中核心區於2007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其主體工程—中山艦博物館已全面竣工,見證百年滄桑的中山艦於2008年5月15日遷至博物館內並現已對外開放。中山艦是全國最大的可移動文物。中山艦旅遊區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抗擊侵略的英雄氣概,大力弘揚武漢保衛戰的精神,它的建成將使廣大青少年接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教育,是一部「立體教科書」,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而金口地區還有三國時期赤磯山赤壁古戰爭遺址(存在爭議),唐朝時期栽下的稱為「武漢第一樹」的古銀杏,武漢明代槐山留雲亭與槐山磯石駁岸,及中華民國號稱最大的水利工程金水河段的金水閘工程。
龍泉山風景區
龍泉山風景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郊,距市區12公里,總面積7.6平方公里。這裡三面環水,山清水秀,林木蔥鬱,古蹟遍布。龍泉山自古即被視為「世外桃源,詩鄉福地」,尤其是明代楚昭王及其後裔的「九王陵」,頗負盛名,素有「三龜九寢十二陵」之稱,與北京十三陵形成遙相呼應之勢,號稱「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寢」。此外,還有歷代先賢古墓48座,形成龐大的古建築群和古墓葬群。早在2001年,明楚昭王墓群被批准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武漢市規劃發展的九大景區之一,龍泉山風景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相繼修復了楚昭園正門、神道、陵恩殿、龜碑亭等建築,風景區進一步加大投資建設步伐,恢復重建靈泉古寺,整體修復景區入門廣場、道路、停車場等旅遊服務設施,使景區面貌煥然一新。
白雲洞
白雲洞位於江夏區紙坊街八分山南,是前後貫穿的天然大溶洞,俗稱石洞。全長約300米,分前洞、中洞、天井(天竅、天竇)和後洞四部分。洞口朝南,呈圓形。洞口右上壁刻有「白雲洞」三字,為明代兵部尚書、江夏(今武昌)人熊廷弼所書。洞口兩旁原有一對武士石雕,是朱元璋駐兵於此攻打武昌後所建。
梁子湖
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有「天然綠寶石」之稱,其2/3水面位於江夏區。江夏風景區座落在風景秀麗的梁子湖畔,依託梁子湖清新的水質、無污染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濕地景觀,美麗的傳說,以及湖周邊凝結厚重文化的宋代古窯址,着力打造別具一格的湖泊生態旅遊。風景區堅持科學可持續發展觀,面向大梁子湖區域,統籌江夏南北與周邊發展,立足保護環境,既有效保障濕地生態功能,又充分利用濕地生態優勢,促進旅遊業發展。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分區分期高標準建設,形成在濕地生態資源下,融自然、歷史、現代於一體,保護與利用相結合,集生態旅遊、休閒度假、人居相協調統一的環境體系,為人們提供一個放鬆身心的天然大氧吧。
江夏,地處華中腹地,素有「楚天首縣」之稱。境內丘陵起伏,河湖縱貫。歷史和地理的雙重因素,孕育出燦爛的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更是絢麗多姿,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得儘自然之精華、山水之靈氣。龍泉山由天馬峰和玉屏峰兩條山脈蜿蜒相環,形成「二龍戲珠」之勢,舊時頗受文臣武將、騷人墨客、士紳賢達以及陰陽堪輿家的青睞。自西漢起人們就陸續遷入靈泉幽谷居住,明代楚藩王更是將此闢為寢地。梁子湖、湯遜湖、斧頭湖、魯湖等湖光山色美不勝收,經過歷史積澱,故事連篇,娓娓動聽。白雲洞傳說着白雲仙子的故事。金口古鎮素有「黃金口岸」之稱,一代名艦——中山艦在此浴火重生,引起世人關注。金口槐山古木參天,達摩渡江,留下千古絕唱。槐山駁岸雄渾壯觀,是長江沿岸留下的不多的古代人工大型航運設施。還有梁子湖、斧頭湖沿岸發現的170餘座唐宋古瓷窯址,更是改寫了該地無瓷窯的歷史。江夏獨特的湖山文化是大自然的恩賜,豐富的人文景觀是先祖們譜寫的壯麗詩篇。
這裡英傑輩出,明代兵部尚書熊廷弼,京劇大師譚鑫培,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英雄熊秉坤,新四軍創始人之一項英都出生在江夏這片熱土。這裡景觀眾多:有鑄就中國海軍艦魂的「中山艦」,有譽為「江南紫禁城」的龍泉山風景區,有雲集千古風流人物的赤壁古戰場,有盡展英烈風采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賀勝橋北伐陣亡將士陵園,有光耀海內外的黃氏宗祠,素有「天下黃姓出江夏」,有充滿神奇色彩的冰川期遺蹟白雲洞,有風景秀麗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展示民族風情的華泰山莊、民族文化村,有代表都市農業發展特徵的農業生態觀光園、萬畝苗木花卉基地。
新石器時代遺址
江夏區有新石器時代遺址15處,均屬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晚期早段為屈家嶺文化,距今約5000年左右,有紙坊的棺山遺址、烽火台遺址,五里界的潘劉村遺址,金口的龍床磯遺址、香爐山遺址,山坡的銅留底遺址,鄭店的鑼鼓包遺址,豹澥的神墩遺址、楓墩遺址。晚期晚段為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有山坡的上屋嶺遺址、路邊高遺址,金口的聶家灣遺址、楊家灣遺址和紙坊的船山遺址。
商周至漢代遺址
江夏區有商周至漢代遺址17處:舒安的城上遺址、古寨遺址,湖泗的陳月基遺址、銅墩遺址、團墩遺址、金盆頂遺址,安山的廟嘴遺址、廟山遺址、程子城遺址,山坡的古城山遺址,流芳的張橋遺址,紙坊的金盆山遺址、粟山遺址、大商家壩遺址,金口的黃龍潭遺址、斬龍台遺址,烏龍泉的五穀城遺址。
赤壁古戰場遺址
赤壁古戰場遺址位於金口街范湖社區赤磯山村赤磯山一帶,緊臨長江南岸。遺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500米。1996年,江夏區文管所在此發掘出4座六朝古墓葬。另在距此不遠的金水閘洪家灣、火焰一帶發現一批三國時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青銅劍、鐵劍、銅鏡等。文獻《荊州記》、《水經注》均記載東漢赤壁塗口(金口)赤磯,表明三國時著名的赤壁之戰(公元208年)在此發生。因村民開採石頭,遺址破壞較嚴重,但南邊山峰保存較好。1999年8月,江夏區人民政府將遺址命名為第二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其他景點
除上述景點外。還有唐代紙坊八分山南麓白雲洞,宋代湖泗浮山古窯群遺址,民國時期有賀勝橋北伐將士紀念亭,新中國時期建成的青龍山森林公園、熊廷弼公園、江夏革命烈士紀念館,新世紀廣場,江夏市民活動中心,譚鑫培生態地質公園等。[10]
城市排名
2018年11月,江夏區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榜單,排名第57位。
2020年11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