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受尊崇的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永受尊崇的主》,副標題:四十年的宣教歷程,作者: 蘇如茵 (June M. Sutton),出版: 天道書樓,初版: 2007/10,頁數: 176,ISBN: 9780975109021。

主,上帝的稱謂之一,在《舊約[1]》中專指耶和華。源於希伯來文阿東乃( Adonai),意謂「我主」。猶太教規定「不可妄稱上帝的名」(出20:7),所以猶太教徒讀經遇到「耶和華」時,便讀為阿東乃。在《新約》中,此名專指耶穌[2]基督。後代基督徒一般只稱耶穌為主,而稱耶和華為「天上的父」。

內容簡介

記述了女傳教士蘇如茵(June Sutton)一生在香港、中國、澳洲和東歐的傳教經歷,她被上帝改變、感動和陶造的不同故事。如茵在書內分享了她在這四十年的宣教生涯,當中經過的起與跌、悲與喜,以及上帝奇妙的帶領和保守。

這書不單記述了很多如茵的宣教故事,它更是一本能激勵信徒,好好裝備自己,接受上帝呼召的書。

上帝

聖經》中的「上帝」源於希伯來文[3]「Elohim」,作為基督教的至高神,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並對人賞善罰惡。最早把「God」翻譯成「上帝」的是利瑪竇,他在1595年編寫的《交友論》中,開始使用「上帝」這個概念來指稱造物主。利瑪竇以基督教的目光閱讀和研究中國典籍時,在中國經典中發現了「天」和「上帝」的概念,認為可以用來翻譯「Deus」;後來,他了解到朱熹將「天」解釋為一種義理,與《聖經》中「Deus」的含義不同,故採用「天主」和「上帝」來翻譯。之後馬禮遜採用「神[4]」一詞進行翻譯。太平天國的傳教士翻譯《聖經》時,「上帝」被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