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龍吟 梨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龍吟 梨花》

作品名稱: 《水龍吟 梨花》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周邦彥

《水龍吟 梨花》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的詩詞。[1]

周邦彥的詞作,內容不外乎男女戀情、別愁離恨、人生哀怨等傳統題材,反映的社會生活面不夠廣闊。他的成就主要在於兼收並蓄,博採諸家之所長,又摒棄它們的弊端,引導詞的創作逐步走上富艷精工的道路。在他的詞中,既有溫庭筠的穠麗,韋莊的清艷,又有馮延巳的纏綿、李後主的深婉,也有晏殊的蘊藉和歐陽修的秀逸。至於柳永的鋪敘綿密乃至是淫冶惻艷以及蘇軾的清曠豪達,我們都能窺知一二。同時,對於婉約詞和豪放詞的某些缺點,他也儘量避免。因此,周邦彥的詞深得後人讚賞,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

周邦彥所做的,暗合着文藝發展的規律,從重內容到重形式。身為婉約詞人的他,詞的內容既被蘇軾翻新到極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勝。他本人精音樂,又搞過「專業創作」,因此能精雕細琢,研音鍊字,在審訂詞調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擴展了音樂領域,在填詞技巧上有不少新創舉。他更能自己度曲,創造了《六丑》等新詞牌。總之,他繼承了柳永秦觀等人成就,開了格律詞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貢獻。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這首詠梨花的詞純為體物之作 ,不涉個人懷抱,但筆力矯健,詞境恢宏,是一傑作。

起筆「 素肌應怯余寒 ,艷陽占立青蕪地」用工筆描繪出梨花亭亭玉立於艷陽普照的綠草地上,合時合地,靜穆歸一。「素肌」喻梨花之色白。李白有詩:「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梨花開在晚春時節,故說「 應怯余寒」,「應」字,下得輕;「艷陽」,《花間集 》毛熙震《小重山 》:「群花謝,愁對艷陽天」;杜牧詩:「帶葉梨花獨送春」。梨花開時春草已長,所以說「占立青蕪地 」。「 素肌」、「怯余寒」、「占立」,都是用擬人化手法。接下來,詞人把境界再擴大,「樊川照日 ,靈關遮路,殘紅斂避」。時間回溯到漢武帝時代,在長安有一所名為「 樊川」的梨園。「照日」,乃「 日照 」的倒裝 ,以與「遮路」作對。「靈關」,《漢書·地理志》云:靈關在越巂郡。謝朓有《謝隨王賜紫梨啟 》雲 :「味出靈關之陰」,注云:「靈關,山名,種梨,樹多遮路。「斂」字,解作「收」,意謂在「樊川」、「靈關」,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殘春落紅,均斂跡避去。這三句,用豪放之筆,勾畫出一極壯闊的空間。此下,詞人轉筆寫梨花開落的時間 :「傳火樓台,妒花風雨,長門深閉」,韓翃《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美成將這兩句詩概括成「傳火樓台」四個字,極形象而有境界。清明節前二日為寒食,不舉火,唐俗清明日皇帝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傳火」指清明日,「樓台」,代指近臣家,即韓翃所稱五侯家,這四字合時間、空間而成境界 。「妒花」,出杜甫詩:「春寒細雨出疏籬,風妒紅花卻倒吹 」。「長門深閉」,用漢武帝陳皇后事,兼取劉方平《春怨》詩意 :「寂寞黃昏春欲晚,梨花滿院不開門 」。這一句中每句都切時令暮春,點化前人詩句,而能襲古彌新,使梨花的形象更為鮮明。最後以情結束上片內容,「亞簾櫳半濕,一枝在手,偏勾引、黃昏淚 。」「亞 」字作「壓」解 ,動詞 ,省略主語梨花 ,「簾櫳 」,指居室的戶簾及窗牖 。「亞簾櫳半濕 」,應解為半濕的梨花樹枝壓在窗牖上。美成常用這種「 拗句」作提筆入情,成為一篇之「警策」。白樂天詩 :「閒折兩枝時在手」。《花間集》薛昭蘊《離別難》:「偏能勾引淚闌干」。詞人化用一詩一詞之意,提煉成為「 一枝在手 ,偏勾引、黃昏淚」,「淚」前加「黃昏 」,點明時間,此淚,是傷春之淚,甚而是懷人之淚,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過片出人意表 ,用「 別有」二字急轉,變換境界,以雄健之筆,宕開寫去,用唐明皇以漢武帝梨園舊址 ,選子弟教法曲之事,創造一個新的境界。「風前月底」,只四個字 ,把當年明皇梨園的風流韻事作高度概括,「布繁英,滿園歌吹」,想見當年梨園裡梨花香雪 ,絲竹管弦,何等興會!緊接用三個四字句:「朱鉛退盡 ,潘妃卻酒,昭君乍起」,再渲染梨花的潔白和梨花的性格。第一句喻其純淨。第二句將南齊東昏侯潘妃引入 。史稱妃顏色「絜(潔)美」。卻酒不飲 ,紅色不上臉 ,保持其潔白本色,以襯梨花之白。第三句,借琴操昭君歌有「梨葉萋萋」之句,便以昭君這位歷史人物的美麗形象來作比興。這一韻和上片第一韻同是運用擬人化手法,至此,就梨花本身傳神寫照,已無須再多言之。故下一韻起忽然轉從對面落墨,於比較中見尊崇之意。首先拿來對比的是李花 。李花也是白色的 。韓愈詩:「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 。」(《李花贈張十一署》)王安石詩:「積李兮縞夜 ,崇桃兮炫晝。」(寄蔡氏女子))作者由此化出「 雪浪翻空 ,粉裳縞夜」二句,謂此李花「不成春意 」,自不足以比梨花。以一「恨」字領三個四字句:「玉容不見,瓊英謾好,與何人比!」白樂天《長恨歌》用「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來形容太真妃的容貌,又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說她的死 ,取其句意,詞人在這裡暗指太真妃已再也見不到了 。「瓊英謾好 」,「 謾」作「徒」或「空」解,瓊英,謂雪。雪又稱作「玉妃」,此雙關雪與人。結句發出梨花的標格如今無人可比的嘆息。

這首詞以穠艷著稱,但實際則極盡沉鬱頓挫之能事。上片結以情語,下片舊至比興,塑造了梨花無人可比的精神風致,音韻有不盡。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3]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

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4]

周他與屬於舊黨的蘇門詞人不同,在政治上傾向於變法的新黨。他28歲時,因向宋神宗獻《汴京賦》,歌頌新法,而大獲賞識,由太學諸生直升為太學正。神宗死後,舊黨執政,蘇門諸君子紛紛回到朝廷,周邦彥則被擠出京城,到廬州(今安徽合肥)、荊州(今屬湖北)、溧水(今屬江蘇)等地任職。等到新黨上台把持朝政,蘇門詞人盡遭遠貶,周邦彥重返朝廷,官到提舉大晟府。由於不願與蔡京奸黨合作,晚年又被逐出朝廷,到順昌(今安徽阜陽)、處州(今浙江麗水)等地主官。徽宗宣和三年(1121)病逝於南京(今河南商丘)。

周邦彥是婉約詞之集大成者,繼承前人,吸收提煉,發揚光大,為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薰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詞典.前言》)。周邦彥創出整飭字句的格律派之風,使婉約詞在藝術上走向高峰。[5]

周邦彥雖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為宋徽宗設立的大晟府的「音樂官員」,上寵下捧,過着舒適的「專業創作」生活;雖生逢北宋之末,但國家破滅的慘變發生在其身後。

視頻

周邦彥作品及風格

陳情:多情詞人——周邦彥

參考資料

  1. 《水龍吟 梨花》 詩詞名句網
  2. 周邦彥: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極富音韻美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11-01 11:46
  3. 周邦彥簡介 古詩文網
  4. 《片玉集》周邦彥 個人圖書館,發布時間;2018-12-30 09:19
  5. 周邦彥經典宋詞六首,後世譽為「詞家之冠」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9-17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