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調歌頭 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調歌頭 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

來自 中國華文教育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 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辛棄疾

水調歌頭 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之一。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出生在濟南,成長期正值中原淪陷,北方人民的災難給他留下深刻印象。[1]

正文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 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驂鸞並鳳,雲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間。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 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 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 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2]

注釋】:

原註: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白 、東坡事見寄,過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約。八月十四日余臥病博山寺中,因用韻為謝,兼寄吳子似。

①作於罷居鉛山時期。趙昌父:見前《滿庭芳》(「西崦斜陽」)注①。望日:陰曆十五稱望日。用東坡韻:指用蘇軾著名的《水調歌頭》中秋詞的韻腳。敘太白、東坡事:未見趙昌父原詞,其事不詳。參閱本篇注④。過相褒借:對我讚揚過甚。秋水之約:約會於瓢泉秋水堂。博山寺:見前《鷓鴣天》(「不向長安路上行」)注①。吳子似:見前《沁園春》(「我見君來」)注①。  情韻略似東坡中秋詞。詞以「夢登天」領起,以下直至「天地方圓」,皆夢境仙境。邀太白偕東坡直上高寒,援北斗而飲,敞胸懷而歌,人間何來此樂?形眠神馳,鴻鵠凌霄,一覽天地方圓,無疑屈子上下求索之意。知詞人承《離騷》餘韻,繼太白、東坡遺風,着力於精神追求,理想探索。夢覺惘然一問,深沉中見悲涼。結韻應題,殷切思念友人。

  ②「我志」兩句:嚮往神遊太空,昨晚夢中登天。寥闊:即寥廓。此指宇宙太空。疇(chóu仇)昔:昨晚。昔通「夕」。疇:此指助詞,無義。《楚辭·九章》:「昔余夢登天兮。」

  ③「摩挲」兩句:攬月俯仰之間,人世已過千年。摩挲(suō梭):用手撫摸。素月:皎潔的明月。俛仰:即俯仰,抬頭低頭之間。俛:是「俯」的異體字。

  ④「有客」三句:有客乘鸞跨鳳,和李白、蘇軾相約,共上月宮游賞。按:此當為題序「敘太白,東坡事」中的一部分。客:指趙昌父。驂(cān參):古代駕車時位於兩旁的馬。這句是說以鸞和鳳為「驂」。云:說。青山、赤壁:代指李白和蘇軾。李白死後葬於青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蘇軾貶官黃州時,有赤壁之游,並有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賦(前後《赤壁賦》)名世。高寒:天上高寒之處,指月宮。蘇軾《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⑤「酌酒」兩句:他們以北斗為勺,開懷暢飲,我也有幸廁身其間。酌酒援北斗:《楚辭·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漿。」援,拿。虱其間:韓愈《瀧吏篇》:「得無虱其間,不武亦不文。」虱,作動詞,意謂無才而渺小,不配與他人為伍。

  ⑥少歌:小聲吟唱。楚辭《九章·抽思》有「少歌」一詞,王逸註:「小唫(吟)謳謠以樂志也。少,亦作小。」

  ⑦「神甚放」兩句:形體雖眠,神魂卻自由騰飛。

  ⑧「鴻鵠」兩句:言神魂如鴻鵠不斷騰飛向上,想看一看天地是方是圓。按:這幾句本自賈誼《惜誓》:「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圓方。」鴻鵠(hú湖):大雁,天鵝。古人常合二為一,指能展翅高飛的大鳥。鵠,亦稱黃鵠。

  ⑨「欲重歌」三句:夢覺深思:人事何以有虧有全?東坡《謝蘇自之惠酒》:「醉者墜車莊生言,全酒未若全於天。達人本是不虧缺,何暇更求全處全。」重歌:再唱。惘然:若有所失貌,疑惑不解貌。底:為什麼。虧全:缺損與圓滿。

  ⑩「有美人」兩句:縱有知己可語,但有漫漫秋水相隔之憾。這兩句用杜甫《寄韓諫議》詩意:「美人娟娟隔秋水。」美人:指知己朋友,即指吳子似。嬋娟:姿容美好。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3]

隱居生活

1178年決定在信州(今江西上饒)定居。1181年冬,41歲的辛棄疾因受-被免職,歸隱上饒。淳熙十五年(1188)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於鉛山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辛陳之晤(見後文「名士相會」);鵝湖之會後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為之一振。辛棄疾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年六十五歲,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離職,辛棄疾懷着滿腔憂憤回瓢泉。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開禧三年秋天,農曆九月初十,愛國詞人辛棄疾帶着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68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後贈少師,諡號忠敏。[4]

主要作品

辛棄疾現存詞600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其詩集《稼軒集》已佚。清人辛啟泰輯有《稼軒集抄存》,近人鄧廣銘增輯為《辛稼軒詩文抄存》。《全宋詩》錄有其詩。

參考資料

  1. 辛棄疾 中國華文教育網
  2. 「辛棄疾」詩詞全集 水調歌頭 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 詩詞名句網
  3. 辛棄疾古詩文網
  4. 辛棄疾濟南市 歷城區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