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毒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毒力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毒力表示病原體致病能力的強弱。

毒力(virulence):是指藥劑本身對不同生物發生直接作用的性質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對嚴格控制條件下,用精密測試方法,及採取標準化飼養的試蟲或菌種及雜草而給予各種藥劑的一個量度,作為評價和比較標準。

毒力;表示病原體致病能力的強弱,是菌體對宿主體表的吸附,向體內侵入,在體內定居,生長和繁殖,向周圍組織的擴展蔓延,對宿主防禦功能的抵抗,以及產生損害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總和。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