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死亡九分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死亡九分鐘》,又名死亡9分鐘,類別:文化思考,作者:(美)里奇 著,陳建民 譯。

文化是人類在不斷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過程中,在不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創造的並獲得人們共同認可和使用的符號(以文字為主、以圖像為輔)與聲音(語言為主,音韻[1]、音符為輔)的體系總和。用更簡煉的文字表達,則可縮寫為:文化是語言和文字的總和[2]

內容簡介

死亡線上重返人世——二十歲那年,喬治·里奇在巴利營區的軍隊醫院裡,因病醫治無效死亡。九分鐘後,他復活過來,然而就在他死亡的短短九分鐘裡,他經歷了靈魂離開軀體的一段旅程,就是這段經歷徹底地改變了他的生活觀。本書是他在成為醫師數十年後寫成的,一經出版就暢銷不衰,幫助許多人重新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成為生活的強者。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生不能解決的難題,死也無法逃脫。本書熱銷歐美二十餘年,被譯成多國文字廣為流傳,中國大陸首次引進出版,為您一解生死之謎障。

……看到《死亡九分鐘》這本書我非常激動,我也曾經死過一次,那是1974年5月,那年我32歲。和作者一樣,我不敢跟別人提及那段經歷,因為從沒聽人說起過這種事情……

——傑姬·斯特·希拉里[美]

……曾經有一段日子我很想自殺,有人給了我《死亡九分鐘》這本書,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特別是這句「他們糾纏在自殺所引發的後果中」,意思是一旦你死亡了,也不能馬上從過去的悲痛中解脫出來,仍然要繼續承受。這改變了我原來的想法,寧願現在就去面對自己的問題了。里奇博士的經歷多麼奇妙啊!使我嚮往更美好的生活……

——梅麗·普里斯[澳]

追溯哲學的歷史和發展,委實可以將它描繪成「百轉千回話死亡」。死亡向來是哲學家最深刻、最根本的關懷焦點!一九六五年,當我還是二十歲的哲學系學生時,我得知有個人經歷了明顯的醫學上的「死亡」,他不但在這段時間裡獲得了不可思議的經驗,同時還活着在向人描述這事呢!因此,毫元疑問的,我立刻大受吸引。事情不止如此,這人還是一位可敬的醫生——那時他已是執業十四年的駐院精神病醫生——且極願意與別人分享他的故事。於是我借即機會跑去聽他敘述,這當然不在話下;不過當時印象雖頗深刻,但隨及我就在心理上將它「歸檔冷藏」了。後來——再聽見類似的事件,我才開始調查這些臨死的經驗。

這位精神病醫生名叫喬治·李齊,如今他將這經歷敘述出書:是三、四個我所知的最奇特而且紀錄完整的「死亡」經驗中,屬編年記敘體的一本。若說僅有這個記載,則李齊醫生的故事讀來已是令人驚駭萬分;何況若一個人豁然知曉,曾有過數以百計的人們從千鈞一髮的死亡線上重返人間,並且攜回顯著相似的描述,驚訝更是不可言喻的。

一定有許多人會問:「喬治·李齊(以及其他又過類似的經驗的人)當真死了嗎?」無可諱言的,若將「死亡」定義為——理由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身體不可能再恢復功能的狀態,那麼,這些人沒有一個死了。但按醫院臨床的意思,對於判斷死亡的標準根據等等,這些事至今尚在爭論中,畢竟連整個醫學界都還不能對此蓋棺定論呢!至於我自己的看法是,不管一般人所了解的死亡狀態為何,我敢於說,李齊醫生和其他同此經驗的人,實在比大部分活着的人類更接近於死亡的境界,僅毫釐之差吧。單為了上述的理由,我個人已相當樂意傾聽他們所想講的了。

針對這些經歷,往往有一個問題會被提出來,詢問到底它們對這些人產生了何種影響?這可從李齊醫生的敘述中明白的看出,這經歷在他身上產生了極大的——着實是最根本的——影響。可惜的是,唯有我們這些與他親近的朋友,才能夠感受出他深沉的善良、包容、以及他對別人那種處於愛的關懷,正是這些特製刻劃了這位不尋常的人。

透過以上的短語,讓我就此避開,並且向您介紹我這位朋友喬治·李齊,盼望讀過這本書後,您也會認識他、喜歡他,像我和我一家人一樣。

生命以後的生命》作者瑞蒙·慕迪序

參考文獻

  1. 音韻,豆丁網,2011-05-26
  2.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設棧,201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