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武漢理工大學中文外網 的圖片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武漢理工大學的特色與優勢學院,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正逐步成為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師資隊伍: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依託「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辦學,學科現有教學科研、實驗技術支撐人員300餘人,其中教授142人,副教授118人。學科擁有一支以院士、「973[1]」和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傑青為學術帶頭人,整體科研能力強、結構合理、富於創新的學術隊伍。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歐洲科學院院士2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1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1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士3人,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會士1人,國家「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2人,「萬人計劃」5人,國家傑青、優青9人,湯森路透「全球21位熱門科學家」1人(2012年)、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1個,「111計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4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黃大年式教學團隊1個。

人才培養:

學院依託學科辦學,形成了覆蓋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門類齊全的材料類專業設置,學院開設的本科專業有8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湖北省省級品牌專業)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2]試點專業,2014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複合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學院下設材料科學系、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系、高分子與複合材料系、金屬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與加工工程系和實驗教學中心,負責現有3000餘名本科生和1800餘名研究生的教育培養工作。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期堅持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在長期的教學改革和實踐中,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教學研究項目36項,已建設國家級教學團隊2支,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承擔了一批國家精品教材、國家級規劃教材、系列新編教材的編寫工作,其中《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無機非金屬材料實驗》、《材料概論》(雙語)等教材被數十所院校採用,近五年出版教材共21部;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並與「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09年以來,獲得國家級教學改革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改革成果獎6項。

國際交流:

瞄準國際一流,推行國際化發展戰略,先後與牛津、密歇根、日本東北大學等國際著名大學開展實質合作,建立了「材料複合新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和「環境友好建築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2個國家級國際聯合實驗室,「材料複合新技術與先進功能材料」(2007年)和「功能薄膜新材料的先進制備技術及工程應用」(2013年)2個「111」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教育部)。2009年以來,與世界多所著名大學建立了聯合實驗室,聯合承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22項,總經費5600萬元;聯合培養研究生40餘名,聯合發表SCI論文300餘篇。主辦有影響的國際會議20餘次,包括第35屆國際熱電會議、第13屆國際非晶態固體物理會議、《Nature》能源材料國際會議。

將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特色班本科教學,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國際化培養途徑。與美國密歇根大學、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英國瑪麗皇后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建立了「2+2」、「3+2」、「4+1」等人才聯合培養模式,近100名學生參與。2015年國家外專局和教育部依託本學科建立了全國首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示範學院」。

視頻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新材料新能源新機遇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介紹視頻~歡迎報考武漢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