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漢市第十四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漢市第十四中學是湖北省一所歷史悠久的重點中學。其前身為創辦於1903年的東路高等小學堂和文普通中學堂,1912年改為湖北省立第一中學,後與湖北省武昌高級中學等校合併,1952年定名為湖北省武昌第一中學,1955年更用現名,1961年被確定為湖北省18所省屬重點中學之一[1] 。該校有着光輝的歷史,董必武陳潭秋李四光曾就讀該校,也曾培養出數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文名:武漢市第十四中學

外文名:No.14 Middle School of Wuhan

簡 稱:武漢十四中

創辦時間:1903年

類 別:公立中學

現任校長:平先柏

知名校友李四光黃侃胡正寰桂希恩趙紫陽朱一龍

所屬地區:中國武漢

主要獎項:湖北省級重點高中

地 址: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117號

學校簡介

武漢市第十四中學位於武昌曇華林,依鳳凰山而建,省級重點高中,是湖北省第一所公立中學。民主革命先驅者宋教仁;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董必武陳潭秋;著名科學家李四光;著名文學家黃鋼嚴文井;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等都曾在這裡就讀 。

歷史沿革

前身是創辦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的東路小學堂和文普通中學堂,1912年改為湖北省立第一中學校,後與湖北省武昌高級中學等校合併,1952年改為湖北省武昌第一中學,1955年定名為武漢市第十四中 學,

5-60年代

五十年代 郭沫若到學校參觀抗戰時期「第三廳」。「第三廳」位於學校東區。

1953年 省教育廳廳長史子榮同志來學校檢查工作並給學校做專題報道。1954年,史廳長又來校參加秋季運動會。

1961年 學校被列為全省十八所重點學校之一。

1961年 黨一大代表,原武漢大學校長李達來校為師生做報告。

1962年 學校舉辦校史展覽。武漢市副市長熊飛等市領導來校參觀展覽。

80年代

1982年秋 原長春市委書記李一平回母校參觀。

1984年 著名報告文學家黃鋼回母校,暢談成長史並題詞:在祖國的母親黃河長江流域孕育的兒女,應不愧長江的壯麗與雄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出卓越的成績。

1985年

為紀念「一二九」五十周年,團省委,省學聯,省青聯根據省委批示,在學校召開全省紀念「一二九」中心座談會。參加這次座談會的有中顧委郭述申,何功偉烈士的親密戰友許雲,省委委員何界生,武漢市委書 記黎智,副市長高順齡等中央省市區領導人和當年參加「一二九」的老校友密加凡等百餘人。

1986年 校友美國加州大學醫學博士美籍華人姜東明回母校參觀。

1987年4月 胡克實同志回母校參觀並題詞:「實現全面發展,培育優秀人才。」

1987年 第三屆教師節,趙寶江市長,高順齡副市長來學校慰問老師。

1988年3月 伍修權同志為學校題詞:「教育為建國之本」。

1988年7月11日 美國民間生物教育代表團一行40餘人訪問市十四中學。

1988年10月 抗戰時期的抗敵演劇隊二百餘人重訪故地——「第三廳」舊址,張光年同志為學校書寫了「繼承並發揚革命文化的光榮傳統」的題詞。

90年代

1990年12月23日在學校舉行「省高」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正夏,省顧委委員密加凡,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鄧澤民,省教委副主任周春華,省政協副秘書長雷萬春,武昌區副區長楊向玲等同志參加了紀念活動。

1991年9月10日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正夏,副省長韓南鵬,省政協副主席參加了教師節慶祝會。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正夏,副省長韓南鵬,副政協副主席剪天聰,省政府孫秘書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鄧澤民,省政協副秘 書長雷萬春,省教委李副主任,市政協常委彭義智,武昌區副區長楊向玲等到會並講話,到會的還有省教委袁希樹處長等。

1991年10月24日 老校友武端卿(國民黨陸軍中將)從台灣回來看母校。30年代的老校長94歲高齡的鄭萬選,校友會負責人雷萬春,高士粹,陸德茂,區教委黨委副書記鍾國強以及區政府外經委德同志參加會見

1992年 教師節慶祝會,省政協副秘書長,校友會負責人雷萬春代表校友向母校贈送四通打字機一部及校友著作數十種。

1993年2月 高順齡副市長來校視察,研究學校總體規劃;同年8月1日李昌祿副市長,市教委副主任朱木廷,基建處處長張其興來校視察併到教工宿舍看望老師。

1993年10月

學校舉行建校90周年慶典,老校友,原武漢市市長黎智,鄧澤民,原武漢科學院院長謝文生,省人大常委趙家駒,箇舊市長朱崇仁,前哈爾濱市市長張德楠等回母校參加慶典活動。校友胡克實,沈辛蓀,原國 家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江文,原中顧委常委伍修權,國家教委副主任鄒時炎及省教委主任孫德華,市人大副主任高順齡,副市長李昌祿等為校慶題詞和撰寫回憶錄。

1994年 學校接受香港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捐款,在市區支持下,興建「逸夫樓」一座,為武漢市第一所接受捐贈的中學。

1995年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和區教委撥專款維修市屬重要文物--「第三廳舊址」。

1996年 老校友程寶渠(何功偉同班),30年代旅美校友謝邦昌先後回母校探望。

1995年4月 「逸夫教學樓」落成。國家教委港澳台辦副主任丁雨秋,省市區領導朱定昌,魏華強,楊向玲,張岱黎,盧本立及來賓,校友會負責人等出席剪彩儀式。

1996年4月 「三廳」舊址維修竣工及「三廳」陳列室開館典禮在該校舉行。省市區領導鄧澤民,黎智,陳華芳,鄧鐵生,楊向玲,吳健等出席典禮。

1996年11月 學校通過區市兩級教育督導檢查,被評為武漢市普通中學辦學水平先進學校。

1997年 學校榮獲「武漢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1998年 學校實行高,初中分離,停招對口初一新生,協助開辦武漢市第十四初級中學(公辦民助)。

1999年 在武昌區創「四名工程」中,該校被評為「武昌名校」,校長鄭戎生被評為「名校長」,代英麗老師被評為「名教師」。

1999年 三十年代校友韓紹琦先生(台灣)與同窗好友訪問母校。

21世紀

2000年4月 該校教師代英麗,出席全國勞模表彰大會,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2001年 經中央,省市區台辦安排,台灣原「檢察院院長」,1938年畢業校友王作榮先生回母校訪問。

2001年 該校召開慶祝建黨80周年大會及科技綜合樓竣工典禮,省市區領導和教育局領導蒞臨。《長江日報》《武漢晚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報道。

2002年 經市教育督導評估,該校被評為普通中學辦學水平示範學校。被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市區共管十所示範高中之一。

2002年 美國喬治福克斯大學麥克艾倫教授來校訪問。

2003年年春季 全校行動防「非典」,學校後來被評為武昌區教育系統防「非典」先進單位。

2003年4日 尼泊爾王國悉多達瓦納斯塔利學院代表團來校訪問。

2003年11月18日 教育部為該校百年校慶發來賀信。

2008年 著名詞曲家方文山來該校進行講座。

2009年 新學期開學典禮全國勞模吳天祥來校發表國旗下的講話。

2010年7月 在荷蘭海夢基金會和AIESEC武漢分部的指導下,該校的海夢俱樂部經過校方兩個月的考核之後,於7月12日正式成立。

2010年7月13日 在2010年國際青少年保護長江策劃賽中,武漢十四中還夢俱樂部為該校贏得「綠色力量城市獎」。

2013年9月19日舉行建校110周年校慶。

辦學特色

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高考上省線率80%以上;學生社團和興趣小組活動蓬勃開展,《未名文學社》成員每年在省內外正式發行的報刊雜誌上發表優秀習作近百篇;校足球隊獲2000年「華晨杯」全國中學生足球聯賽湖北賽區冠軍,學校形成了「繼承傳統,學有特長,多渠道成才」的辦學特色,是省教改試驗學校、國家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現代少年》課程實驗學校和「九五」重點科研課題子課題《中學勞動技術課教材實驗與研究》的實驗研究學校,1996年由武漢市人民政府授予辦學水平先進學校稱號。

教學設施

學校占地8.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齊全,理、化、生實驗室儀器配備達Ⅰ類標準,現代化的學校管理和教學網絡系統居全省中學領先水平。校內現有33個教學班,1800餘名學生。全校教職工178人,有一支廉政、務實、進取的領導班子和一支愛生、敬業、創新的教師隊伍。改革開放以來,18人次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先進實驗室工作者、省市勞動模範、省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等市級以上榮譽稱號,4人被評為特級教師。

知名校友

民主革命先驅者宋教仁

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中的董必武陳潭秋

著名科學家李四光

國學大師黃侃

著名文學家黃鋼嚴文井

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正寰

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沈辛蓀

中科院著名物理學家趙保恆等一批傑出人才;

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總理趙紫陽

中國內地男演員朱一龍。 [1-2]

學校領導

平先柏,中共黨員、湖北大學大學中文系畢業、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武漢市優秀教師、武漢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武昌區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先進校長、武昌區優秀共產黨員、武昌區語文學科帶頭人 、武昌區優秀教育工作者、武昌區教育局「十佳學習型黨員」、湖北省橋協「20年橋牌突出貢獻獎、武昌區「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先進校長、武昌教育優秀人才、武昌英才。歷任鐵四院學校校長、武昌文華中學校 長,現任武漢市第十四中學校長。

平先柏同志走上講台的第一天起,本人就立志做一名學生歡迎的優秀的教師。一直以來,專注於課堂教學和教育教學管理探究,閱讀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能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積極投身課程改革,嘗試一些新的教育教學舉措,工作之餘,做了一定的研究,近年來,在教學、研究之路上,留下了一些可喜的足跡:曾榮獲武漢市教師五項技能比武二等獎,2006年——2011年,主持完成的湖北省教育科學「 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關愛教育研究」、2011年,主持研究的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變革時期和諧校園構建策略研究》、2006年,參與區教育局研究的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區域 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2005年,參與研究的「十五」課題「初中發展性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經評審確認武漢市教育學會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主持研究的團隊成果《專業歸隊,踐行關愛謀發展投身課改,提 升內質求突破》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有效推進區域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央教科所第八屆年會上,獲全國二等獎。、2001——2005年間,本人主編的《練考新課堂》,人教版共868頁、蘇教 版共982頁,初一到初三年級語文,由中國計量出版社出版發行、2002年7月,論文《帶領學生走進語文新課堂》,獲中國教育學會、中國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一等獎、論文《教育因班主任而精彩班主任因專業化而完美》獲武漢市二等獎並發表在《現代教育報》、2009年5月,論文《思銳進,鳳凰涅槃,提升內質求突破圖創新,破繭化蝶,踐行關愛謀發展》,在「全國教育專家優秀論文」評選中,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管理中心優秀論文一等獎;被收入《中國當代教育專家成果匯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論文《辦好每一所該辦的學校,讓每一個學生共頂同一片藍天》獲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一等獎。、論文《從課程建設的高度,當好湖北中學生橋牌運動的拓荒人》被收入《中國名優校長治校方略》一書(科學普及出版社)、論文《提升內質求突破,規劃願景謀發展》發表在《成才》2009年第2期P33、論文《創新校本課程建設發展學生橋牌運動》發表在《成功》2009年第5期P65。、論文《論標準化建設中的中學教育創新》發表在《成功》2008年第12期P233­­-234。、論文《談松坪學校課堂模式構建》發表在《成功》2010年第11期P207。論文《文領銜,制度護航,催生管理高績效》2013年獲湖北省二等獎。

馮愛龍老師,1996年畢業於湖北大學數學系。從事中學數學教學10年,熟悉從初中到高中的教學,連續三年帶高三畢業班,教學功底紮實,教學方式靈活,所獲主要榮譽如下:

2001年被評為「武漢市優秀教師」

2003年被評為「武昌區優秀青年教師」

2004年所帶高三(9)班被評為「武漢市先進班集體」

2005年被評為「武昌區數學學科帶頭人」,被聘為「武昌區數學學科指導小組成員」,並破格晉升為武漢市中學數學高級教師。

副校長余心紅

副校長余心紅:男,1964年2月出生,湖北省鍾祥市人,198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6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化學系,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管理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中學化學高級教師,武昌區化學學科

帶頭人,湖北省高中優秀化學教師,湖北省中學化學學會會員,武漢市教育學會會員,武漢市中學化學學會常務理事,武昌區中學德育學會常務理事,華中師範大學教學論碩士生導師。是第十二屆中國教育代

表團(訪日)成員,參加了2007年11月25日至12月6日對日本東京、沖繩、京都、大阪的教育考察訪問。

1987年7月被分配到湖北省襄樊市第五中學(省重點中學)任教,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曾任年級組長、高中黨支部組織委員。

1999年9月調入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任教,曾擔任2002屆年級組長、班主任,歷任教導主任(曾兼任2007屆高一年級時年級組長)、副校長(主管過教學、學工、後勤等部門)。在教育、教學管理和指揮方面積 累了豐富的經驗。2008年3月被任命為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副校長,分管德育工作。

曾獲得的榮譽:2000年、2005年武昌區教育戰線「優秀共產黨員」,2000年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第二屆「十佳師德標兵」,2001年武昌區「優秀班主任」,2001年中共武昌區委員會「優秀共產黨員」。

曾撰寫的論著、論文:《高中化學知識點例析》(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任編委),《3+X理科綜合測試試題精編》(湖北人民出版社 任編委),《新港思聰》(甘肅文化出版社 任主編),《高三化學學與練》(武漢市教科院、教研室 負責「實驗設計」部分),《金版1+1高考雙測》(化學)(北京教育出版社 任主編),《超級考生》(化學)(湖北教育出版社 任編委);《淺談培養中學生化學思維的藝術》獲武漢市化學學會論文評比二等獎,《激勵興趣 活躍思維 培養能力》刊登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教學成果錄》上並獲論文評比一等獎(國家級),《課程改革之我見》刊登在《江漢論壇》上,《創新—基礎教育的主題》刊登在《中國新教育》(香港教育出版社)雜 志上,《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思考》刊登在《中國當代教育思想寶庫》並享有著作權,《淺談學習方式的轉變和科學素養的培養》,《化學史教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論新課程下 教學方式的轉變》,《淺談中學生的學習習慣》、《自主 探究 合作》刊登在《各界》雜誌上等來自教育教學一線的有實用價值的論文、論著。

2003年4月在湖北電視台《百姓·公僕》專欄上作理科綜合複習備考指導,2005年5月應《楚天都市報》的邀請赴宜昌市作理科綜合化學部份複習備考指導報告,多年被聘為武漢市化學高考專家小組指導教師,在 武漢市主講研討課、示範課、教材教法報告等,所帶化學高考多年有滿分學生,輔導學生(平行班)參加奧林匹克化學競賽有湖北賽區國家一、二等獎及省一、二等獎的學生。多年被評為「優秀教師」和奧林匹 克化學競賽「優秀輔導教師」。

視頻

我們的花樣年華-武漢市第十四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