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此生》,副標題:與己身最美的相遇,蔣勛 著,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書籍的歷史[1]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着緊密的聯繫。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2]、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

目錄

內容簡介

蔣勛親述《此生》——

我對自己的身體很陌生,這個使我快樂、也使我不快樂的身體,我可以多了解一些嗎?

父親往生,我看着他的身體,很久很久。母親往生,我擁抱着她的身體,覺得跟親人的身體告別,是如此艱難的功課。跟父母告別,均是艱難的功課,但是我知道,還有更艱難的功課在等我,那就是——跟自己的身體告別。

我寫過一系列「肉身覺醒」、「肉身供養」的文字,談埃及古文明對待身體的方式,談古希臘對身體完美的追求,談古印度在生死中流浪的身體……儒家文化很少談身體,談真實肉身存在的愛與痛,談真實肉身存在的憂愁、喜悅、欲望……

《此生》也許是我自己對身體的剖白,從身體真實的剖白開始,希望可以做好「此生」的功課。我們羞於談論身體,我們逃避談論身體,我們甚至用過多對他人的議論轉移對自己身體的恐懼。但是,那艱難的功課最終一直在等我們,羞恥,逃避都無濟於事。

《此生》是轉過頭來面對自己的一本書,開始準備最終要跟自己告別的艱難功課。

作者介紹

蔣勛,

着名作家、畫家、詩人、美學大師。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聯合文學》社社長。

其文筆清麗流暢,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多年來,蔣勛常以文章和畫作來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深入淺出地帶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着有《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孤獨六講》《天地有大美》《因為孤獨的緣故》《愛欲書》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