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正名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正名篇》,中國古代邏輯學著作。荀況(見「荀子」)著。

內容簡介

本文為《荀子》的一篇,主要討論正名理論,同時也論及判斷、推理和論辯。闡述了正名的作用、意義、根據和方法,提出了制名原則,給出了概念分類,指出了在思維過程中運用概念和運用其他諸種基本思維形式的關係。將正名的作用和意義從已往儒家正名論的政治倫理領域擴展到邏輯領域。認為正名具有明貴賤、別同異、正名實、便于思想交流、解除思想困惑、避免政令廢弛的作用和意義。為正名提供了唯物主義的哲學根據。認為名詞、概念的差異是以事物的實際差異為客觀根據的。只有「同實同名」、「異實異名」,才能「名定而實辨」、「名聞而實喻」。別同異、正名實的過程是個通過感官認識事物屬性的差別,進而運用思維整理感覺材料,確定名詞和概念的過程。「何緣而以同異?曰:緣天官。凡同類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約名以相期也。」據此,提出了具體的制名原則。名作為事物的名稱,給事物命名,其原則是「約定俗成」;名作為事物的概念,確定事物的概念,其原則是「指實定數」。事物有變化,彼此有同異差別,「制名以指實」。給出了類概念的邏輯分類及其序列。將類概念區分為「大共名」和「大別名」兩類。進而大共名,「推而共之,共則有共,至於無共然止」;大別名,「推而別之,別則有別,至於無別然後止」。還闡述基本思維形式的種類及其定義、作用和關係。將基本思維形式分為名、辭、辯說諸種。「名也者,所以期累實也。辭也者,兼異實之名以論一意也。辯說也者,不異實名以喻動靜之道也。」認為它們具有弄清事理,以補君子對於奸言「無執以臨之,無刑以禁之」的作用。這些思維形式是統一起作用的。「實不喻然後命,命不喻然後期,期不喻然後說,說不喻然後辯。」本文標誌儒家的正名論思想已從政治倫理領域深入到邏輯學領域,為儒家的正名論及全部邏輯學奠定了唯物主義哲學基礎;增加了辯證法的因素。它對於名稱、概念與事物關係的論述、概念分類的論述、所提出的制名原則,充實了已往概念論的內容。

工具書

工具書是專供查找知識信息的文獻。它系統匯集某方面的資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編排,以供需要時查考使用。根據工具書的基本性質和使用功能,可以劃分為檢索性工具書[1]和參考性工具書[2]美國工具書專家蓋茨稱其為控制-檢索型工具書和資料型工具書,Information:control and access,Sources of information)。另外還可以根據語種、學科內容、規模大小等標準進行劃分。

視頻

正名篇 相關視頻

邏輯學6.19(1)
1.5邏輯學的基本準則

參考文獻

  1. 檢索工具書可以用哪些 ,搜狐,2019-12-20
  2. 參考工具書,道客巴巴,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