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月童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欣月童話》不幸患上腦瘤並且雙目失明的欣月隨時可能失去生命,然而她卻有個未了的心愿:到北京天安門看升國旗。但欣月虛弱的身體已經無法到達北京,於是當地媒體和社會各界二千多名群眾共同編織了一個美麗的「謊言」:帶着欣月在長春坐車轉一圈,然後到一個能升國旗、奏國歌的地方,告訴欣月那裡就是北京天安門。為了讓這個儀式真實,眾人對乘車路線、交通工具、行車時間都作了精心謀劃,甚至對志願者們進行了明確分工,有的做報站員,有的做導遊,有的做北京公交車上的普通乘客[1]
劇情
楊光(梁家輝飾)每天都在為尋找不一樣的新聞焦頭爛額,卻被妻女批評不懂浪漫、只懂錢。陶彬(黃伊汶飾)總是故意把事情弄得亂七八糟,故意不把事情做完,只因為害怕完的感覺、害怕失去。大勝雖為白領,卻面臨無數現實問題難以解決:薪水、房子、父母、愛情…… 一個騙子用勁詐術行騙,卻因一個「棒棒糖」痛改前非,最後的謊言心存善良。小欣月只有七歲,她有夢想,她的快樂誰也不會想到……
幕後製作
導演闡釋
我覺得看完的直觀感受,第一個感覺是感動。第二是快樂,看的整個過程很輕鬆,有歡笑。並不是為了感動就是哭,第三個給我有回味,有思考,這三個因素。我們做這個影片當中也做了無數的釋放,有專業的人員,有普通的觀眾,有學生,做了不下10場的一個觀影的體驗。我們做了一個調研,就是說流淚的哭的人占了 60%,感動的100%,快樂開心的笑的100%。我覺得我前面可能是一個衝動,當場看完以後,這部影片我要做,但是後面真正在操作過程中,我們就覺得這個定位怎麼定,很容易就想到主旋律。所以我在電影報來採訪的時候,這個主旋律,你來做,能不能做成?因為我們主旋律很容易,所以我講了一句話,沒有市場就沒有主旋律。第二個我覺得就是我們在這個時候看的時候,我們可能有時候我們做企業也需要講一點精神,精神的東西才是人類共通的東西。更重要的我剛才說,我們做了無數場不下於10場的觀影,其實讓我們找到了很好的感受,我們今年其實很不平凡,除了奧運會以外,我們還有地震,地震讓我感覺到中國人團結,我們很多看不到的東西突然釋然了,這一點讓我們覺得這部影片給我們帶來一些感受。裡面除了梁主編在圓夢的同時,其實裡面反映了是一個家庭,所以這部電影我更定位成家庭電影。它是可以讓全家人來觀看,包括裡面的父親,賣電視機,由於父親的堅持才會改變你的想法。
梁家輝的拍攝記憶
那個時候所謂吃苦,在我們電影行裡頭不算很苦了,我們還沒有到大西北,還沒有到銀川那些地方去拍戲。在長春已經算是過得不錯,因為那些劇組條件有限,確實這不是一部商業電影,所以他們的條件不會很好,所以不管我們的生活條件,我們拍攝環境的條件,都不會像平常我們拍戲那麼好。其實大部分人都在吃苦,大部分的演員,工作人員,但是大家都同樣是為了這個故事而來。尤其是我們導演,他那個時候來找我的時候,他是用他的誠意用這個故事來打動我。所以後來跟他算錢的時候也沒法兒算進去。那個時候組裡頭是上下一心,同心協力的完成這個電影。所以很多那個時候來的群眾演員,尤其是我們需要一個場面的時候,很多來的群眾演員都是因為這個故事,而且他們以前就知道這個故事,聽說我們要拍這個戲,所以都志願報名來當群眾演員。我們在廣場上一大清早,所有的人都要來,而且穿着夏天的衣服。
梁家輝的快樂
快樂生活其實很簡單,《欣月童話》讓梁家輝想起自己夭折的弟弟,他在十六歲時,九歲的弟弟染上骨癌,堅持了九個月便離世。而接拍欣月童話讓梁家輝更清楚地明白要懂得珍惜,熱愛身邊人。「生活中每天早上醒來看看自己還活着還很健康就很快樂,原來總是以為人生要到到某種程度獲得某些成就才算快樂,但是拍完這部戲之後,我明白要求越小越少就越容易獲得滿足,人一旦滿足之後就會很快樂,欣月就是這樣小小的願望實現之後得到了大大的滿足。」他說。
花絮:
·本片根據2000人為絕症盲童欣月編織謊言,上演「天安門升旗儀式」的感人故事改編而成。
·香港著名影星梁家輝也傾情加盟本片,飾演一直關注欣月病情並且幫助欣月實現夢想的報社編輯部主任。主演黃海波稱非常期待2人的合作,希望能共同演繹優秀的影片。
·黃海波在熒屏上大多硬漢形象出現,因為飾演軍人占絕大部分,一度被媒體稱為「軍人專業戶」。除了在《諜戰》中有年齡跨度扮演的邱楓為父親外,這是其第二次扮演父親,但由於這個父親的知名度和特殊性,已經讓黃海波感到不小的壓力。
視頻
欣月童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欣月童話 A chinese fairy tale (2008),1905電影網
- ↑ 欣月童話劇情介紹_電影,電視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