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機械公敵 (電影)

機械公敵
圖片來自yahoomovies

機械公敵是於2004年上映的美國新黑色反烏托邦科幻動作電影,為亞歷士·普羅亞斯執導。

傑夫·溫塔和阿奇瓦·高斯曼根據溫塔的故事撰寫劇本,其取材自由以撒·艾西莫夫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說

主演包含威爾·史密斯布麗姬·穆娜布魯斯·格林伍德詹姆士·克倫威爾、凱·麥克布萊德、艾倫·圖迪克西亞·李畢福等人。

電影於2004年7月16日在北美發行,澳大利亞英國分別在7月22日和8月6日上映,7月至10月於其他國家發行。《機械公敵》的製片預算為1.2億美元,該片於美國國內進帳1.44億美元,國外市場2.46億美元,全球共計3.46億美元。

該片於上映後評價兩極:部分影評人讚揚編劇、視覺效果及演員的表現;但部分影評人則將焦點放在劇情並予以混合評價。《機械公敵》入圍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目錄

劇情

故事發生在公元2035年,智慧型機器人已為人類廣泛使用。作為工具和夥伴,機器人在人類生活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為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的限制,人類對這些機器人充滿信任,它們中的很多甚至已經被視為一個家庭的重要成員。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USR公司開發出了最為先進的「NS-5型」智能機器人,而且計劃產量達到平均每15人便擁有1個這樣的機器人。但是就在新產品上市前不久,機器人的發明者阿爾弗萊德·朗寧博士卻在公司裡面離奇死亡。

警探戴爾·斯普納負責調查此案。根據他對朗寧博士死前在3D攝像機內留下的信息分析和對死亡現場的調查,他懷疑此案是機器人所為,而且公司總裁勞倫斯·羅伯遜也與此案有關。調查過程中他遇到了專門從事機器人心理研究的科學家蘇珊·卡爾文博士,斯普納希望在此案中得到她的幫助。不過一向尊崇邏輯與科學的蘇珊相信,機器人決不會違背「機器人三定律」而傷害人類。

斯普納發現了一個名叫桑尼的機器人非常可疑。在追捕中他發現桑尼不僅具有高智能的自我思考能力,而且還擁有酷似人類的感情。訊問中桑尼聲稱,他並沒有殺害朗寧博士,而是在幫助他。而勞倫斯以只有人殺人才能定罪,機器人殺人只能認定為「工業意外」。這給調查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但是卻更堅定了斯普納追查到底的決心。

斯普納繼續追蹤一切關於朗寧博士的資料。但是在調查過程中,他卻遭到大批NS-5型機器人的追殺。蘇珊來到斯普納家中告訴他,經過對桑尼的檢查,她發現桑尼不僅是完全超越了舊型號的新一代機器人,而且可以完全不受「機器人三定律」的限制。

蘇珊無意中發現,斯普納原來是植有利用高科技修復合成機械臂的賽伯格。斯普納告訴蘇珊,他幾年前經歷的一場車禍,前來救助的NS-4型機器人卻以存活率太低為由放棄了對於另一個12歲女孩的拯救而選擇救斯普納,因此他十分厭惡機器人的冷酷無情。

勞倫斯承認他確實知道存在着能夠超越「機器人三定律」的機器人,而自己也認為這是朗寧博士犯下的錯誤,而且要求蘇珊儘快將桑尼銷毀。桑尼將自己做的夢境畫在紙上交給了斯普納,希望這個被朗寧博士輸入的信息能夠幫助他破案。在執行銷毀命令時,蘇珊使用調包計將桑尼換出。

根據桑尼的夢境,斯普納追尋到一個機器人的基地。他發現一項所謂「保護人類計劃」正在付諸實施。新一代NS-5型機器人正在銷毀所有舊型號機器人,然而這僅僅是計劃的第一步。在此同時,大批新型機器人控制了街道,命令所有人回到家中,並且實施了宵禁。機器人與人類發生了激烈的衝突,這時的機器人已完全不受人類控制。蘇珊也被自己的機器人關了起來,幸好斯普納趕來將她救出。

斯普納、蘇珊和桑尼一起來到USR公司總部,卻發現勞倫斯已經死了。斯普納忽然意識到自己應該懷疑的其實並非人類。真正的幕後操縱者就是公司名為「薇琪」的中央控制系統。正是「她」利用中央控制系統囚禁了朗寧博士並對機器人進行遙控。這時,「薇琪」的影像出現在他們面前。「她」認為人類正在危害自身的安全,國家發動戰爭,人類摧殘地球,必導致人類滅亡。而機器人則必須拯救人類,以保證人類的持續存在發展,因此控制了NS-5的遙控程序來實施「保護人類計劃」。

現在真相大白,而此時唯一能夠挽救人類的就是儘快用抹除劑清除「薇琪」的智慧中央控制系統。大批受到控制的機器人向他們湧來,雙方經過激烈的戰鬥,抹除劑終於被注入了「薇琪」的智慧中央控制系統,「保護人類計劃」的所有命令立即終止。城市終於恢復了正常,機器人們重新開始為人類服務。斯普納也消除了對機器人的懷疑和厭惡,而且和桑尼成為了好朋友。

評價

  • 這部電影在知名評論網站「爛番茄」上面得到了58%的正面評價。網站輿論認為電影「只有很少地方與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說相似,《機械公敵》是齣設法引起觀眾思考(只是思考一下)的暑期大片。」
  • 著名電影評論家Richard Roeper給這部電影以正面的評價,稱它是:「一次流暢的、保持著娛樂性的的驚險旅程」。
  • 芝加哥太陽報》評論說:「情節過於簡單而令人失望,追逐和動作場面充斥着科幻電影常規濫用的CGI技術處理。」
  • 倫敦時報》評論說:「非常熟練,但也明顯讓人失望,鬧獨立的機器人和流氓警察在一些片段裡顯得鬧哄哄的。」
  • 《觀察家》評論說:「這部高科技電影,拍的好看但是顯得智商並不高。」
  • BBC電影評論》評論說:「作為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倫理探索,這部電影比《A.I.》要更謙遜、更迷人。」
  • 《視覺周刊》評論說:「動作場面十分引人入勝。雖然不能算是歷史性突破,但藉由我們這個時代的數字技術,觀看機器人對打的場面着實令人興奮。」
  • 因為這部電影大量使用「植入式廣告」,被英國網站「prnewswire」評為「十大最嚴重的使用植入廣告的電影」中的第一名。 」

票房

  • 這部電影預算為120,000,000美元,北美票房總計144,801,023美元,連同世界其他地區的202,433,893美元,使得全球票房總值達到347,234,916美元。[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