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二列葉柃
楔葉柃1.jpg

原圖鏈接 來自植物標本館

中文學名:二列葉柃

拉丁學名:Eurya distichophylla Hemsl.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側膜胎座目

亞 目:山茶亞目

科:茶科

亞 科:厚皮香亞科

族:楊桐族

屬:柃木屬

亞 屬:柃亞屬

組:格藥柃組

系:長毛柃系

楔葉柃(xiē yè líng,學名Eurya cuneata Kobuski),當年生新枝圓筒形,密被柔毛。葉紙質或薄革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邊緣有細鋸齒。 [1]

目錄

二列葉柃形態特徵

二列葉柃, 灌木或小喬木,高1.5-7米;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小枝稍纖細,當年生新枝圓筒形,黃褐色,密被厚柔毛或披散柔毛,小枝灰褐色或深褐色,近無毛;頂芽被柔毛。

葉紙質或薄革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5-6厘米,寬1.1-1.8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兩側稍不等,邊緣有細鋸齒,上面綠色,稍有光澤,無毛,下面淡綠色,密生貼伏毛,中脈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側脈8-11對,纖細,上面不明顯,下面隱約可見;葉柄短,長約1毫米,被柔毛。

花1-3朵簇生於葉腋,花梗長約1毫米,被柔毛;雄花:小苞片2,卵形,細小;萼片5,卵形,長約1.5毫米,頂端略尖或鈍,外面密被長柔毛;花瓣5,白色,邊緣稍帶藍色,倒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約4毫米,頂端圓;雄蕊15-18枚,花葯具多分格,退化子房密被柔毛。雌花:萼片5,卵形,長約1毫米,頂端尖或鈍尖,外面密被柔毛;花瓣5,披針形,長2-2. 5毫米;子房卵形,密被柔毛,3室,花柱長3-4毫米,頂端深3裂,有時幾達基部。

果實圓球形或卵球形,直徑4-5毫米,被柔毛,成熟時紫黑色;種子多數,褐色,有光澤,表面具密網紋。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6-7月。

本種和華南毛柃E. ciliata Merr.很相似,但後者的葉片較大,長5-8(-11)厘米,寬1.2-2.4厘米,基部略呈斜心形等易於區別。

二列葉柃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200-1500米的山坡路旁或溝谷溪邊陰濕地的疏林、密林和灌叢中。

二列葉柃分布範圍

產於江西南部(尋烏安遠全南等地)、福建南部和西南部(廈門、南靖、龍巖、平和、上杭、華安、漳平、永安)、湖南宜章)、廣東南部、中部、東部及北部(連山連平饒平梅縣、蕉嶺、大埔、從化、新豐、鼎湖山、翁源、曲江、羅浮山、信宜、增城、高要、龍門、豐順、五華、和平、龍川、懷集、茂名)、廣西(容縣、封川、那坡)以及貴州赤水)等地。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模式標本采自福建廈門。

二列葉柃變種

偏心毛柃(變型)

f. asymmetrica H. T. Chang in Act. Phytotax. Sin. 3: 19, 1954; L. K. Ling in Act. Phytotax. Sin. 11: 288, 1966;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2: 483, 1983; 廣東植物志2: 167, 1991.

本變型和原變型的主要區別在於葉片基部為偏斜的心形。

產於廣東東南部的饒平大埔一帶;生境和原變型同。模式標本采自廣東饒平。

參考來源

  1. 二列葉柃,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