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金光菊 (菊科 金光菊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金光菊 (菊科 金光菊屬植物))

金光菊(學名:Rudbeckia laciniata L.):

又名黑眼菊、黃菊、黃菊花、假向日葵等,屬桔梗目、菊科多年生草本,莖無毛或稍有短糙毛。葉互生,無毛或被疏短毛。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具長花序梗。總苞半球形;花托球形;舌狀花金黃色;舌片倒披針形;管狀花黃色或黃綠色。瘦果無毛,稍有4棱。花期7-10月。

原產北美,性喜通風良好,陽光充足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忌水濕。(概述圖片參考資料: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金光菊
  • 拉丁學名:Rudbeckia laciniata L.
  • 別 名:黑眼菊、黃菊、黃菊花、假向日葵、腫柄菊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 :向日葵族
  • 屬 :金光菊屬
  • 種  :金光菊
  • 分布區域:加拿大及美國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200厘米。莖上部有分枝,無毛或稍有短糙毛。葉互生,無毛或被疏短毛。下部葉具葉柄,不分裂或羽狀5-7深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頂端尖,邊緣具不等的疏鋸齒或淺裂;中部葉3-5深裂,上部葉不分裂,卵形,頂端尖,全.緣或有少數粗齒,背面邊緣被短糙毛。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具長花序梗,徑7-12厘米。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層,長圓形,長7-10毫米,上端尖,稍彎曲,被短毛。花托球形;托片頂端截形,被毛,與瘦果等長。舌狀花金黃色;舌片倒披針形,長約為總苞片的2倍,頂端具2短齒;管狀花黃色或黃綠色。瘦果無毛,壓扁,稍有4棱,長約5-6毫米,頂端有具4齒的小冠。花期7-10月。

主要品種

毛葉金光菊

學名:Rudbeckia hista耐寒性宿根草本,高30-90厘米,下部稍有分枝,全株被粗毛。葉互 生,下部葉近匙形,葉柄有翼,上部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全緣,無柄。頭狀花序單生於莖頂,徑約8-10厘米舌狀花14枚,金黃色,長2.5-5厘米,莖部色深,管狀花從紫黑色變為深褐,花期7-10月。

生長分布

性喜通風良好,陽光充足的環境。對陽光的敏感性也不強。適應性強,耐寒又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忌水濕。在排水良好、疏鬆的沙質土中生長良。雖說是草本植物,但又具有木本植物的特性,莖杆堅硬不易倒伏,還具有抗病、抗蟲等特性。因而,極易栽培,同時它對陽光的敏感性也不強,無論在陽光充足地帶,還是在陽光較弱的環境下栽培,都不影響花的鮮艷效果。原產北美,是一種美麗的觀賞植物,我國各地庭園常見栽培。

繁殖方法

多採用分株及播種繁殖。

分株

春季和秋季都可進行。春天以剛萌芽,秋天於花後分株較合適。直接將萌孽苗與母株挖切後分栽,或將地下宿根挖出後分株,分株時每棵子株需要帶有3-4個頂芽。南方以秋季10-11月分株為好,北方寒地一般在春季3-4月分株。

播種

播種在春、秋季均可,種子發芽力可保持約2年。南方可露地苗床播種;北方秋季露地播種,春季在溫室或拱棚內育苗。用肥沃沙質土作播種床土,將床土裝人育苗盤內,刮平,澆底水後,種子混細沙撒播,每平方米苗床播種5-6克。播後覆土,在適宜溫度下,5-7天出苗,長到2-3對真葉時,可移苗培育。終霜後可定植露地。

栽培技術

穴盤育苗

階段一:胚根萌發階段。

溫度為20℃至22℃之間。基質中保持較低的EC值,pH值為5.8至6.2。種子萌芽需光。播種前需噴施殺真菌劑,播種後覆上一層薄薄的蛭石以保持土壤的濕潤,但不能過於潮濕。避免陽光直射,應進行適當遮陰。

階段二:子葉出現及生長階段。

溫度仍保持在20℃至22℃之間。適當降低栽培介質的濕度,但仍不可太過乾燥。EC值不可高於0.75,因為根系對高濃度的栽培基質敏感。此階段可開始施肥,以50百萬分比濃度至75百萬分比濃度的完全平衡氮肥為宜。第一、二階段,需14至24天時間。

階段三:真葉生長和發育階段。

此階段溫度降低到18℃至20℃。施肥濃度可增至150百萬分比濃度。

階段四:煉苗階段

第四階段的溫度、濕度、施肥濃度基本和第三階段相同。第三、四階段,大約需10至14天的時間。

移栽:上盆萌芽後3至4周,可用6至8厘米的花盆進行移植;5至6周後可用10至17厘米的花盆或3至5升的容器移植上盆,兩次移植對植株的品質有利。切花用的植株間距以25至30厘米×30至35厘米為宜。

基質:需排水、透氣良好的栽培基質。基質中粘土含量為20%至30%,每立方米基質中施加1至1.5千克的完全平衡肥料,2千克以內的緩釋肥(3至6個月)。要求基質中含有鐵螯合物和微量營養元素,pH值為5.8至6.2。

光照:長日照(14至16小時)有利於花芽進行分化。保持高光照水平,有利於莖幹的粗壯和植株品質的提高。冬季和早春,盆栽和切花產品都需進行補光,夜晚可中斷補光。一段時間的短日照可控制植株生長。移植後2至5周置於短日照(10小時)的條件下7至10天,可促進株形緊湊。之後再轉變成長日照(14至16小時)。

溫度:溫度生育適溫為18℃至25℃。金光菊生長需溫暖的氣候。溫度在16℃以下將延長三周以上的栽培時間,並會導致葉片變紅。不耐霜凍。

施肥:肥料需肥量中等。每周施用100百萬分比濃度至150百萬分比濃度的氮、鉀平衡肥(N:K2O比例為1:1.5),避免高銨和高氮水平。為了防止鎂和鐵缺乏,可分別噴施濃度為0.05%的硫化鎂1至2次,及鐵螯合物1至2次。

澆水:由於金光菊植株纖細,故在生長期要適當節制澆水,抑制高生長,以免倒伏。喜低濕、通風透氣的栽培環境。避免過度澆水和過分乾燥,過於乾燥會導致葉緣壞疽。在冷室中栽培嚴禁從植株上方澆淋,且後期濕度不能過高,以防灰黴菌的孳生。

綁紮:當植株長到1米以上時,需及時設支架進行綁紮,避免植條被風吹折斷。為了促使側枝生長,延長花期,當第一次花謝後要及時剪去殘花。 [1]

主要價值

園林:金光菊株型較大,盛花期花朵繁多,且開花觀賞期長、落葉期短,能形成長達半年之久,因而適合公園、機關、學校、庭院等場所布置,亦可做花壇,花境材料,也是切花、瓶插之精品,此外也可布置草坪邊緣成自然式栽植。

藥用:金光菊的葉具有清熱解毒作用。化學成分含有柔毛含光菊素和15-乙酰氧基柔毛含光菊素,實驗室中在體內對小鼠淋巴白血病P-388具有抑制活性。用於濕熱蘊結胃腸之腹痛、泄瀉、里急後重諸證。味苦,性寒。入胃、大腸二經。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毒,對牲畜中毒症狀為食慾減退呆滯排泄增加視覺障礙。重要服用為內服:煎湯,9-12克。

《全國中草藥匯編》:金光菊

  • 別名:太陽菊

* 來源:菊科金光菊Rudbeckia laciniata L.,以葉入藥。

* 生境分部:廣西及各地常有栽培。

* 性味:苦,涼。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治急性胃腸炎;外用治癰瘡。

* 用法用量:葉5~6片,水煎服。外用鮮葉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金光菊

*拼音:Jīn Guānɡ Jú

*英文名:Leaf of Cutleaf Coneflower

*出處:始載於《華北可見觀賞植物》。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金黃光菊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dbeckia laciniata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集,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金光菊 多年生草本,高1-2m。莖上部分枝。葉互生,無毛或被疏短毛;下部葉具柄,不裂或5-7深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尖,基產楔形,邊緣淺裂或有不等的疏鋸齒;中部葉3-5深裂;上部葉不裂,卵形,先端尖,全緣或有少數粗齒,背面邊緣被短為行毛。頭狀花序,直徑7-12cm,單生枝頂;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層,被短毛;花托球形;托片先端截形,被毛,與瘦果等長;舌狀花金黃色;舌片倒披針形,先端具2短齒;管狀花黃色或黃綠色。瘦果,壓扁,稍有4棱,先端有4齒的小冠。花、果期7-9月。

生境分部:我國南北常見栽培。原產北美。

化學成分:全草含1-甲基-4-(6-甲基-5-庚烯-2-基)苯[1-methyl-4-(6-methylhept-5-en-2-yl)-benzene],5-甲基-2-(6-甲基-5-庚烯-2-基)苯酚[5-methyl-2-(6-methylhept-5-en-2-yl)phenol],1,8,8-三甲基-5-亞甲基-1,6-環十一碳二烯(1,8,8-trimethyl-5-methylene-cylouda-1,6-diene),大牻牛兒烯(germacrene)D,1-十三碳烯-3,5,7,9,11-五炔(tridec-1-en-3,5,7,9,11-pentayne),甜沒藥烯-1,4-環內橋接過氧經物(bisabolene-1,4-endoperoxide),1-去氧-8-表狹葉依瓦菊素(1-desoxy-8-epiivangustin),1-去羥-4,4α-二氫-5,6二去氫-8-表狹葉依瓦菊素(1-desoxy-4,4α-dihydro-5,6-didehydro-8-epiivanustin),金光菊酮(rudbeckianone),12-齊墩果烯-3-醇(olean-12-en-3-ol),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3,7,11,15-tetramethylexadec-2-en-1-ol),2,6,10,15,19,23-六甲基二十四碳-2,6,10,14,18,22-六烯(2,6,10,15,19,23-hex-amethyl-tetracosane-2,6,10,14,18,22-hexaene)[1]。

根含金光菊內酯(rudeckiolide),前太陽菊醇(prelacinan-7-ol)。 [2]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濕熱;解毒消癰。主濕熱吐瀉;腹痛;癰疽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鮮葉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葉: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於胃腸炎。

摘錄《中華本草》 [3]

金光菊的花語

光菊的花語是生機勃勃、自由活潑,花朵的顏色很顯眼,看起來是很有活力的,所以這也是它的花語由來。金光菊也是勇氣的象徵,在文藝復興時期,它會被用用於聖母瑪利亞的外袍裝飾,並且士兵在打仗之前,就會在它的酒杯里插上金光菊,就是在告訴自己要加油,不要畏懼。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金光菊 (菊科 金光菊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只要你過得比我好》金光菊


相關視頻

《金色童年》金光菊


相關視頻

《哥哥妹妹》金光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