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醉馬草 (豆科、棘豆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醉馬草 (豆科、棘豆屬植物))

醉馬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的全草。具有止痛鎮靜之功效。常用於關節疼痛,牙痛,神經衰弱,皮膚瘙癢。分布於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醉馬草
  • 別 名:馬絆腸、斷腸草、醉馬豆、勺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薔薇目
  • 科 :豆科
  • 屬 :棘豆屬
  • 種 :小花棘豆
  • 分布區域: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形態特徵

小花棘豆,又名包頭棘豆。多年生草本,高20-30cm。莖匍匐,上部斜升,多分枝,疏被柔毛。奇數羽狀複葉,長5-10cm,小葉5-19;托葉披針形,披針狀卵形,卵狀以至三角形,長5-10mm,被柔毛,分離或基部與葉柄連合;小葉披針形、卵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10-20mm,寬3-7mm,先端銳尖,漸尖或鈍,基部圓形,上面毛少或近無毛,下面被疏或密的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疏生,總花梗較葉長,被柔毛,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2mm;萼鍾狀,長約5mm,被柔毛,萼齒披針狀鑽形;花小,長6-8mm,淡藍紫色,旗瓣寬倒卵形,先端近截形,微凹或具細尖,翼瓣較旗瓣短,龍骨瓣有喙,長0.3-0.5mm;雄蕊10,二體。莢果長圓形,長10-17mm,寬3-5mm,下垂,膨脹,先端喙長1-1.5mm,外有短柔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荒漠草原及荒漠低濕處。分布於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苦,性涼,有毒。

歸經:歸肺、心、肝經。

功效:止痛鎮靜

主治:關節疼痛牙痛神經衰弱皮膚瘙癢

相關配伍

1、治關節痛:醉馬草4.5g,槓柳皮(北五加皮)6g,地枸葉9g。水煎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2、治牙痛:醉馬草4.5g,水煎含漱,漱後吐出;或取根少許揉爛咬在患牙處,勿咽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採集加工:夏季開花前採收,曬乾或鮮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鮮品3-6g)。外用:適量,水煎洗;或揉爛塞患牙;或煎水含漱。

使用注意

《全國中草藥匯編》:「內服切勿過量,以免中毒。」

性狀鑑別

根長圓錐形,有分枝。羽狀複葉,托葉三角形,頂端漸尖,基部與葉柄合生,有剛毛。小葉橢圓形,長10-20mm,寬2.5-6mm,先端鈍,基部圓形,全緣,表面綠色或枯綠色,皺縮,質脆易碎。有的可見總狀花序,或矩形莢果,長15mm,寬4mm,先端有彎曲的小喙。氣微,味微苦。

藥理作用:溶血。 [1]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麻醉,鎮靜,止痛。主治關節痛,牙痛,神經衰弱皮膚瘙癢症。」

農村常見的醉馬草有什麼作用?馬吃了真的會醉嗎?

醉馬草是我國北方農村的一種常見雜草,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內蒙,甘肅,寧夏,新疆等高海拔的草原上,生命力頑強,耐旱,不具鹽鹼,即便是最貧瘠的土地上,它也可以茁壯生長,那麼醉馬草有什麼作用?馬吃了真的會醉嗎?

醉馬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於禾本科芨芨草屬,多生於比較乾燥的沙質土壤和沙漠邊緣,它的學名叫做黃花棘豆,因為分布廣泛別稱眾多,也被人們叫做「馬絆腸」,斷腸草,醉馬豆等,而且醉馬草有一個特性就是喜歡扎堆,並且繁殖迅速,基本上只要有醉馬草生長的地方,其它雜草很難有生存空間。

醉馬草之所以成名,主要因為植株本身含有一種叫做豆馬豆素的生物鹼,具有較強的毒性,根據草原牧區的老牧民反饋,牛羊馬群誤食了醉馬草過後,動物的中樞神經就會受到麻痹和干擾,表現為心跳加快,急躁不安,和喝醉酒一樣走路步履蹣跚,而且容易產生一定的依懶性,牲畜食用過這種雜草過後,久而久之就不在食用其它的牧草,那麼時間長了動物身體影響不能及時跟上,就會容易生病甚至死亡,由於草原以前馬兒較多,誤食現象比較常見,所以這種有毒雜草被人們稱為了醉馬草。 [2]

那麼醉馬草真的就一無是處,」遺臭萬年「了嗎?

醉馬草雖然具有較強的毒性,牛羊也不喜歡吃它。但是根據現代科技發現,醉馬草有着豐富的營養和較高的藥用價值,而且因為生命力頑強,對自然環境保護也有着較大的作用,不光可以防止草原草地退化,而且還可以預防水土流失,防止雜草過度生長,另外醉馬草也可以用來造紙,因為這種植物的纖維細小,出紙率高,當地農民也喜歡用它的莖葉來做掃把,所以善加利用醉馬草還是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醉马草 (豆科、棘豆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高原這種野草被稱「醉馬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