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藎草 (禾本科 藎草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藎草 (禾本科 藎草屬植物))

藎草(學名:Arthraxon hispidus (Trin.) Makino)

是禾本科、藎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杆較纖細,基部傾斜而節上生根,上部直立,高可達60厘米,多分枝,葉鞘有時開展或早落;葉舌膜質,邊緣有較長的纖毛;葉片卵披針形,基部心形抱莖,兩面無毛,或有短柔毛或疣基毛。總花梗長纖細,通常無毛,有時上部有白色柔毛;花序指狀兼傘房狀排列的總狀花序組成,穗軸通常光滑無毛或近無毛,卵狀披針形,穎不等長或近等長,除邊緣外紙質;第一穎背部圓形,邊緣扁平而不反折,第二穎具膜質;外稃膜質透明,無脈,邊緣無毛;芒中部膝曲,芒柱扭轉,花葯深黃色;有柄小穗退化,無毛或有時上部有毛。

遍布中國以及舊大陸的溫帶至熱帶。已傳入中美至北美及夏威夷群島。常生長在海拔1300-1800米的田野草地、丘陵灌叢、山坡疏林、濕潤或乾燥地帶都有。

藎草耐瘠薄,在山石坡面、嵌草磚、貧瘠土壤、受踐踏較嚴重的綠地可適當引種或保留自然生長的植株,與其它地被植物混植,既起到護坡固土作用,又能創造自然野趣。藎草在中國南方是一種優良的野生牧草,牛、馬、羊均喜採食,除了供放牧外,還可以刈割曬制乾草。藎草可供藥用,莖葉治久咳,洗瘡毒。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藎草
  • 拉丁學名:Arthraxon hispidus (Trin.) Makino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禾本目
  • 科  :禾本科
  • 亞 科:黍亞科
  • 族  :高粱族
  • 亞 族:藎草亞族
  • 屬  :藎草屬
  • 組  :藎草組
  • 種  :藎草
  • 命名者及年代:(Trin.) Makino,1912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杆較纖細,基部傾斜而節上生根,上部直立,高達60厘米,多分枝,除節上有短柔毛外無毛。葉鞘無毛,或被短毛及疣基毛,有時開展或早落;葉舌膜質,長0.5-2毫米,邊緣有較長的纖毛;葉片卵披針形,基部心形抱莖,長1-4厘米,寬0.5-1.5厘米,邊緣至少中下部有疣基毛,近先端部分有纖毛,兩面無毛,或有短柔毛或疣基毛。

總花梗長(2-)5-25厘米,纖細,通常無毛,有時上部有白色柔毛;花序長0.5-6厘米,由1-10餘枚呈指狀兼傘房狀排列的總狀花序組成,最下的分枝長0.5-6厘米,有2至多數小穗;穗軸節間長2-3.5毫米,通常光滑無毛或近無毛,長3.5-5毫米,卵狀披針形,常帶紫色,有時灰綠色;基盤無毛或有短毛;穎不等長或近等長,除邊緣外紙質;第一穎背部圓形,邊緣扁平而不反折,具5-10脈,幾乎全部脈都具有小刺,有時僅在近先端部分有少數小刺,有時近光滑;第二穎具3脈,膜質邊緣寬約0.4-0.5毫米;外稃膜質透明,無脈,邊緣無毛;第一外稃長約2.5-3毫米,第二外稃長約2.5毫米,背面近基部有芒;芒長12毫米,中部膝曲,芒柱扭轉,有時芒很短而不露出於小穗之外而變無芒;雄蕊2枚,花葯長1毫米,深黃色;有柄小穗退化,殘存小穗柄長1-3毫米,無毛或有時上部有毛。 [1]

主要變種

中亞藎草(Arthraxon hispidus var. centrasiaticus (Grisb.) Honda)與藎草的主要區別為:葉片兩面有毛,小穗具較長的芒。花果期8-9月。分布於中國東北西北華中華東等省區。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亞洲西部地區與日本也有分布。

遍布中國以及舊大陸的溫帶至熱帶。已傳入中美北美夏威夷群島。常生長在海拔1300-1800米的田野草地丘陵灌叢山坡疏林濕潤乾燥地帶都有。

生長習性

藎草適生力很強,能用種子繁殖,在一定範圍內也能營養繁殖。在中國南方春季返青,夏季茂盛生長,秋季8-10月開花結實。在光照充足的坡面處年平均生長41.2厘米,灌木叢內年平均生長53.1厘米,坡腳下年平均生長63.8厘米;密度為1.8株/平方厘米,灌木叢內密度為2.3株/平方厘米,山腳下密度為3.4株/平方厘米。

主要價值

景觀:由於藎草耐瘠薄,在山石坡面、嵌草磚、貧瘠土壤、受踐踏較嚴重的綠地可適當引種或保留自然生長的植株,與其它地被植物混植(如紫花地丁等),既起到護坡固土作用,又能創造自然野趣。藎草植物整體高度基本一致,耐性強、病蟲害少、管護粗放,適於池邊、山石、建築周圍與其他植物配置,展示自然景觀美。

飼用:藎草在中國南方是一種優良的野生牧草,牛、馬、羊均喜採食,除了供放牧外,還可以刈割曬制乾草,農民群眾習慣稱之為「馬草」,在中國四川有些地區(入雅安、洪雅等縣),干「馬草」已成為商品,在市場出售。

藥用:藎草可供藥用,莖葉治久咳,洗瘡毒。

現代研究

現代臨床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發熱口渴和皮膚癰瘍等。 [2]

相關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藎草,《本經》下品。《唐本草》以為即《爾雅》菉、王芻。《注》:菉,蓐也。此即水中草之似竹者,醫者罕用。」

《本經》:「味苦,平。」

《別錄》:「無毒。」

《福建藥物志》:「微苦,平。」

《本經》:「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

《吳普本草》:「治身熱邪氣,小兒熱氣。」

《藥性論》:「治一切惡瘡。」

《新修本草》:「洗瘡有效。」

《吉林中草藥》:「驅寒定喘。」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降逆,止咳,解毒,祛風濕。主治肝炎,久咳氣喘,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腺炎,乳腺炎;外用治疥癬,皮膚瘙癢,癰癤。」

《福建藥物志》:「除濕。主治闌尾炎,淋濁。」

《全國中草藥匯編》:藎草

拼音:Jìn Cǎo

別名:綠竹、馬耳草、馬耳朵草、中亞藎草

來源:禾本科藎草Arthraxon hispidus (Thunb.)Makino var. centrasiaticus Honda,以根、全草入藥。

生境分部:全國各地。

化學成分:含馬耳草素arthraxin C21H16O9。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降逆,止咳平喘,解毒,袪風濕。主治肝炎,久咳氣喘,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腺炎,乳腺炎。外用治疥癬,皮膚瘙癢,癰癤。

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外用藎草2兩,水煎外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藎草

拼音:Jìn Cǎo

別名:菉竹(《詩經》),王芻(《毛詩傳》),黃草(《吳普本草》),蓐、鴟腳莎(《爾雅》郭璞注),菉蓐草(《唐本草》),細葉莠竹、毛竹(《廣州植物志》),馬耳草(《吉林中草藥》)。

出處:《本經》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藎草的全草。秋季採收。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稈細弱,無毛,基部傾斜,高30~45厘米,多節,常分枝,基部的節着土後易生根。葉鞘短於節間,生短硬疣毛;葉舌膜質,邊緣具纖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8~15毫米,基部星心形抱莖,除下部邊緣生纖毛外,余均無毛。總狀花序細弱,長1.5~3厘米,2~10枚,呈指狀排列或簇生於莖頂;有柄小穗退化,僅剩短柄;無柄小穗長4~4.5毫米,卵狀披針形,灰綠色或帶紫色;第1穎具7~9脈,先端鈍;第2穎與第1穎等長,舟形,具9脈,而兩側脈不明顯,先端尖;第1外稃長圓形,先端尖,長約為第1穎的2/3;第2外稃與第1外稃等長,近基部伸出1曲膝的芒;雄蕊2,花葯黃色或紫色,長0.7~1毫米。穎果長圓形,與稃體幾等長。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長山坡草地和陰濕處。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化學成分:葉和莖含烏頭酸、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藎草素。

性味: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無毒。"

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殺蟲。

①《本經》:"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

②《藥性論》:"治一切惡瘡。"

③《吉林中草藥》:"驅寒定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本草經集注》:"畏鼠婦。"

複方

①治氣喘上氣:馬耳草四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②治惡瘡疥癬:馬耳草搗爛敷患處。(《吉林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藎草

拼音:Jìn Cǎo

英文名:Herb of Hispid Arthraxon

別名:菉竹、王芻、戾草、黃草、蓐、鴟腳莎、盭草、晉灼、蓐草、細葉秀竹、馬耳草、馬耳朵草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唐本草》:藎草,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生平澤溪澗之側,荊襄人煮以染黃,色極鮮好。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藎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hraxon hispidus (Thunb.) Makino

採收和儲藏:7-9月割取全草,曬乾。

原形態:藎草,一年生草本。稈細弱無毛,基部傾斜,高30-45cm,分枝多節。葉鞘短於節間,有短硬疣毛;葉舌膜質,邊緣具纖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2-4cm,寬8-15mm,除下部邊緣生纖毛外,余均無毛。總狀花序細弱,長1.5-3cm,2-10個成指狀排列或簇生於稈頂,穗軸節間無毛,長為小穗的2/3-3/4,小穗攣生,有柄小穗退化成0.2-1mm的柄;無柄小穗長4-4.5mm,卵狀披針形,灰綠色或帶紫色;第1穎邊緣帶膜質,有7-9脈,脈上粗糙,先端鈍;第2穎近膜質,與第1穎等長,舟形,具3脈,側脈不明顯,先端尖;第1外稃,長圓形,先端尖,長約為第1穎的2/3,第2外稃與第1外稃等長,近基部伸出1膝曲的芒,芒長6-9mm,下部扭轉;雄蕊2;花黃色或紫色,長0.7-1mm。穎果長圓形,與稃體幾等長。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長于山坡、草地和陰濕處。

資源分布:全國均有分布。

化學成分:葉和莖含烏頭酸(aconiti cacid)、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藎草素(anthraxin)。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殺蟲解毒。主久咳氣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結炎;乳腺炎;瘡瘍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本草經集注》:畏鼠婦。

複方

①治氣喘上氣:馬耳草四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②治惡瘡疥癬:馬耳草搗爛敷患處,(《吉林中草藥》) [3]

各家論述

1.《本經》: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

2.《藥性論》:治一切惡瘡。

3.《吉林中草藥》:驅寒定喘。

摘錄《中華本草》


《藎草》的精美圖片賞析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荩草 (禾本科 荩草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藎草的養護這麼簡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