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油桐花 (植物物種油桐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油桐花 (植物物種油桐屬))

油桐花 (植物物種油桐屬)

油桐花是薔薇亞綱,大戟目的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的花。台灣中北部中低海拔山區,廣西桂北山區生長有野生油桐樹。花白略帶紅色,聚傘花序;花單性,雌雄同株。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油桐花
  • 拉丁學名: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大戟目
  • 亞 目:大戟亞目
  • 科 :大戟科
  • 亞 科:巴豆亞科
  • 族 :石栗族
  • 屬 :油桐屬
  • 種 :油桐
  • 分布區域: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

形態特徵

油桐為落葉性喬木,樹型修長,可高達十公尺,屬為大戟科油桐屬。樹冠成水平展開,層層枝葉濃密,耐旱耐瘠,為良好園景樹及行道樹種。油桐樹皮平滑,灰色,葉互生,花白色、稍帶一點紅色;雌雄同株異花,花瓣五片,雄花具雄蕊八至十蕊,果實內有種子三至五顆。

花先葉開放,排列於枝端成短圓錐花序;單性,雌雄同株;萼不規則,2~3裂;花瓣白色,基部具橙紅色的斑點與條紋;雄花具雄蕊8~20,排列成2輪,上端分離,且在花芽中彎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花期4~5月,果期10月。

藥材性狀:花白略帶紅色,聚傘花序;花單性,雌雄同株。萼不規則,2~3裂,裂片鑷合狀;花瓣5,雄花有雄蕊8~20,花絲基部合生,上端分離,且在花芽中彎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 油桐花好看而且全身是寶。桐油為油漆、印刷油墨的優良原料;樹皮可制膠;果殼制活性炭;根、葉、花,果均可入藥。

通常栽培於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

喜光,亦耐蔭,在側蔭處能枝繁葉茂,但開花結實很少。稍耐寒,栽培區之北緣以秦嶺、淮河為界,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乾旱瘠薄水濕。不耐移植,對二氧化硫污染較為敏感,根系淺,生長快,壽命短,若管理好,樹齡可達百年以上。

觀賞價值

從三月底開始,油桐花在兩個星期內由光禿迅速長滿葉子,接着就開花了。早春發芽,接着滿樹白花簇簇,初夏白花如雪下,所以又叫做「五月雪」。台灣四、五月間,最美的就是油桐。一朵朵純白潔淨油桐小花,整批整批掛滿枝頭,清風一過,白雪小花隨着風吹舞動,撒滿整片油桐樹林。這樣優美的場景,其實短暫寶貴。由於油桐花十分脆弱,往往大雨一過,整批整批被打下枝頭,加上花期甚短,配上春末夏初的多變氣候,選錯時間,就會什麼也看不着。 [1] 春末夏初之際,北台灣的翠緣丘陵地就會覆蓋上一層白色的油桐花,恰似冬雪占滿山頭吸引着人們的目光,油桐花開得最茂盛的地方要屬台三省道沿線的新竹、苗栗一帶,內灣、南莊、公館、銅鑼、三義等客家鄉鎮,四五月間處處可見有「五月雪」美稱的油桐花海。

春末夏初,油桐花開。

五月花落,紛飛似雪。

暖暖近郊也有美麗的油桐花可賞。過暖暖苗圃後,再往七堵方向的山徑前進,俯看暖暖及七堵一帶好山好水風景後,往泰安路途中,有一不知名山谷中,每年四五月、春夏季交會時,原本綠色的山巒,仿佛一瞬間變色,忽然爆出滿山遍野的白色油桐花,就像五月雪,散落滿山谷。

湘西的油桐花開了!你還記得故鄉的油桐花嗎?

春天的湘西

沉睡中的大山被布穀鳥喚醒

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洗一把臉頃刻便清醒過來

一、這時節,油桐花開了,

雪白的花朵在綠色的背景簇擁下,顯得更加鮮艷奪目,把寂靜的大山裝扮得更加生動而美麗。

這一天,我來到一個叫桐花寨的土家山寨。這是湘西最北端龍山縣咱果鄉一個叫脈龍界的高山上。脈龍界是附近群山的最高峰,也是一條龍脈的發源地。

桐花寨因為油桐樹多,花開美麗而聞名。在它的周邊,有油桐樹上萬畝,歷史上為龍山油桐最集中的產區之一。油桐是湘西最著名的經濟林之一,其油桐果可以榨油,是舊時最好的天然塗料。歷史以來,當地老百姓種植油桐成為產業,大多數人家依靠油桐養家糊口,送子女上學。甚至依靠桐油經營,成為巨富。

桐花盛開之時,只見白花蔟簇,整個山頭全是花的世界。隨着陣陣清風,空中、大地上便飄起雪白的花雨,宛若天女散花一般,所以民間又把它們形象地稱為「四月雪」。

看到油桐的花團錦簇,想起油桐的花開花落,我仿佛看見了油桐的前世今生……

二、在我很小的時候,便跟着哥哥姐姐放牛。

放牛最好的去處,就是生產隊的油桐山,我們稱為桐子山。

那桐子山里,油桐樹已經比較高大,下面便有一片片綠蔭,長滿了鮮嫩的芳草。那些牛在樹下和周邊吃草,不會跑遠。我們則可以在附近玩耍。

每到春天,油桐樹開花之際,可以將它們的枝幹砍下來,輕輕的,把它的皮有規律的剝下來,可以做成長號或者喇叭,吹起來像海螺一樣,發出號角的聲音,我們叫作「桐角號」。在那沒有玩具也買不起玩具的年代,那是鄉下孩子們最得意的玩具之一。

很快,油桐樹的葉子長起來了,大片大片的,可以採摘回家,用來包麥子粑粑,蒸出來的粑粑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很好吃。我們叫「桐葉粑粑」。

緊接着,山裡的刺莓成熟了,一蓬蓬鮮嫩的綠葉叢中,結出一粒粒紅彤彤的刺莓,我們叫它們為「三月泡」,吃起來酸甜可口。遇到一蓬一蓬大的三月泡,我們把它們成熟的部分,全部採摘下來,用桐子葉包着,拿回家,給家人或夥伴們分享。

每到收穫季節,將桐籽採摘下來,要放進泥地里將殼漚爛,把裡面的籽剝出來,曬乾,然後可榨成桐油。這桐油是最天然的油漆,在化學油漆未發明之前,它是江河湖海各種木船最好的塗料,既防腐也防滲漏,可以說是木船的生命劑。那時桐油需求量特別大,湖南湘西、湘南一帶盛產桐油,形成了很大的產業鏈。

在我們老家,曾流行一句「千棕萬桐,世代不窮」的民諺,意思是說家裡種有一千株棕樹,一萬株桐子樹,世世代代不會受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桐油還可以油漆房子。湘西、湘西南一帶古老的木房子,都是桐油油漆的,至今一些新木房子,也習慣用桐油油漆,經久耐用,古色古香。

湘西,歷史上,曾是油桐的主產地之一。

而湘西北部的龍山,又是湘西油桐的最重要產區。

口說無憑 有史為證

清嘉慶《龍山縣誌·物產》載:

「俗呼油桐,實大而圓,粒大如楓子,取做油入漆。沿山種之……龍(山)民多籍此以為利,商賈趨之。」這是關於湘西油桐的最早記載之一。

另查新版《龍山縣誌》,多處記載:

民國28年(1939),全縣產桐油3000餘噸,居湖南省之首位。

  • 1952年,全縣油桐面積8000公頃,產量1800噸。1958年,產油1850噸。
  • 1966年,盛產桐油的咱果公社社員賈紹珍,出席了由周恩來主持的全國桐油生產會議。
  • 1976年,咱果公社被國務院譽為「金色桐油之鄉」。
  • 1978年,該縣油桐生產圖片及油桐樣品送北京參加全國農展會,被列為全國15個產桐油強縣之一。
  • 1979年,全縣油桐總面積達33467公頃,其中2000公頃以上的公社有咱果、內溪等4個。
  • 1953—1980年,是龍山縣境油桐生產鼎盛時期,共輸出桐油26105噸。
  • 1990年以後,因化學油漆異軍突起,桐油價格下跌,加上桐林水土流失嚴重,油桐面積急劇下降。
  • 2004年,下降到1933公頃。大片桐林改種杉樹、柑橘等經濟林。

以前,龍山的桐油是從里耶碼頭運出去的。從里耶下酉水,在沅陵境內入沅水,再到常德,下漢口。因為桐油貿易,里耶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桐油集散碼頭,成為舊湘西四大名鎮之一。而且產生一大批身價不菲的商人,李瑞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李瑞林(1900—1968),里耶人。祖籍湖南桃源縣漆家河。清末,其祖父遷居龍山打虎溪。民國初年,又遷至里耶。

李瑞林初期經營雜貨生意,後經營土特產,主要是做桐油生意。他經商,始終堅持誠信、公平、互利的原則。開設「同心恆」商號,通過桐油貿易,逐漸成為龍山縣內最大的資本家。不僅在里耶老街,有大面積的門面、地產,在常德、武漢都有商行及地產。

新中國成立後,他積極支援國家建設。抗美援朝時,他響應政府號召,捐資人民幣4000萬元(舊幣),為志願軍購買一架飛機,成為當時與常香玉齊名為數不多的捐獻飛機者之一。由此,可見他經營桐油的實力。

四、湘西桐油對外,統稱洪油。

這是因為洪江而得名。洪江位於湖南省西部,沅水上游,是沅水流域一個重要的口岸。洪江舊稱黔陽,唐時稱龍標。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就是在這裡。詩人李白聞訊,特作一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這裡,上接雲貴,下通江漢,舊時代,是湘西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通商口岸,尤其以桐油而著名。據有關資料記載,桐油在洪江的製作始於清嘉慶年間,以桐油作原料,加入桐籽炒枯之後,榨出的子油、洗油,熬煉而成。因其色紅,海關稱紅桐油,銷售上海及江蘇、浙江等地。在江浙沿海一帶,洪油被稱為「頂紅」。意思是最頂尖的紅油,是桐油中的極品。其獨特的防水、防滲、防蛀、防海螺、苔蘚吸附的功能,使其成為塗抹木製海船底部油灰的主要原料,出口到東南亞,甚至更遠的澳大利亞、西歐等地區。

洪油從沅江流域順水而下,承載着它們的,是一艘艘滿載着洪油的木船。關於當時的運輸情況,我們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沈從文寫《湘西》一書中可以了解到。在開篇《常德的船》中,沈從文是這樣描繪的:「在沅水流域行駛,表現得富麗堂皇,氣象不凡,可稱巨無霸的船隻,應當數『洪江油船』。這種船多方頭高尾,顏色鮮明,間或且有一點金漆飾……下行可載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載兩千件棉花,或一票食鹽。用櫓手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縴手三十到六七十人。」

沅水,載着洪油,成為流金淌銀的河流。

五、根據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 隋唐時期,中國的農民們已廣泛利用桐油。

最早的桐油,主要用於日常生活中。

首先是照明,我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點桐油燈照明,這就需要大量桐油。後來,海外泊來煤油,才逐漸取代了桐油的地位。

其次是油漆房子。還有油布、油簍、油紙傘等生活中常見的必須用品,也都離不開桐油。而對於在農業文明中最主要交通運輸手段――船運業來說,桐油更是必不可少。

據有關資料記載:「1866年(清同治五年),有美船主某,偶攜少許(桐油)返回,經該國工業界試用,獲效。於是繼續販運,進口量逐增。」這也許是有關桐油出口的最早記錄。

上個世紀初期開始,桐油便成為了中國最為重要的大宗外貿商品,大量地遠銷至國外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由於桐油在軍事工業上的巨大需求,洪油甚至被列為戰略物資受到嚴格管制,外銷基本中止。

經過抗日戰爭以後,洪油業卻江河日下,難再恢復元氣

建國後,湘西很多地方想重新振興洪油產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就成立了「湘西洪油廠」,下設保靖和瀘溪分廠,專門生產加工洪油。但由於洪油自身作為手工業品的特點,其核心技術幾乎無法轉化為全機械生產。再加上桐油本身作為木製品塗料和工業原料的行業地位已經衰落,難以跟上時代的潮流。所以,這幾個廠子後來不得不轉行。湘西洪油也逐漸成為一個歷史名稱,慢慢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2]

六、在龍山桐花寨,我有幸認識了幾個新朋友。

鄔世安,桐花寨人。生於1969年,自幼在桐花寨長大,在桐花寨跑馬樓讀書,是一個深愛故鄉的人。大學畢業後,一直從教,現為龍山縣高級中學語文老師。這些年,他一直為桐花寨旅遊宣傳而奔走。遊說於各級領導,引來資金數百萬元,為桐花寨修建公路,整修房屋,保護森林。尤其是保護現有桐林,使它們成為桐花寨最顯著的標誌。

黃光耀,1965年10月出生於龍山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長篇小說《土司王朝》的作者。

譚有為,1973年出生在龍山縣果梨河畔,作家、詩人、詞作家。

這些年來,他們寫了許多小說、散文、詩歌、歌詞,謳歌油桐、桐花,成為脈龍界油桐的吹鼓手。

他們幾人聯手,策劃了一年一度的脈龍界桐花節。幾年來,通過大小媒體和自媒體宣傳,脈龍界這個窮鄉僻壤,成為湘西附近人人嚮往的地方。每年桐花節期間,周邊很多省份遊客自駕前來,觀賞桐花。2018年4月15日桐花節這天,一天來人上萬人,有十幾個省車牌的汽車,擠滿了鄉村車道。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要把桐花寨打造成一個旅遊基地,保護現有集中連片的原生態油桐林,修建中國油桐文化博物館,讓古老的油桐文化發揚光大。

油桐花開花又落,世事往復又迴環。

我期望湘西油桐,就像它們油漆過的房子一樣,歷經歲月的磨蝕,雖然失去了表面的光澤,甚至顯得有點古舊,但它們內質永不褪色,愈加堅固。讓它們歷久彌新,永葆芳香。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油桐花 (植物物种油桐属))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油桐花之五月雪


相關視頻

油桐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