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大冷水麻 (蕁麻科 冷水花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大冷水麻 (蕁麻科 冷水花屬植物))

大冷水麻,中藥名。為蕁麻科植物長序冷水花Pilea melastomoides (Poir.) Wedd.的全草。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藏等地。具有祛瘀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無名腫毒,丹毒,癰疽瘡瘍。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大冷水麻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蕁麻目
  • 科 :蕁麻科
  • 屬 :冷水花屬
  • 種 :長序冷水花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
  • 分布區域: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藏

形態特徵

長序冷水花:又名三脈冷水花。高大草本,高1-2m。無毛,多汁;莖基部本質化,上部節間明顯變短。單葉對生;葉柄長4-12cm;托葉三角形,長約2mm;葉片寬橢圓形、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狀長圓形,稀卵狀披針形,長10-22cm,寬3-15cm,先端漸尖或短尾狀,基部楔形,稀圓形,兩面無毛,有時在下面脈上有短柔毛,鍾乳體細,紡錘狀條形,常在下面明顯;基出脈3條。雌雄異株或同株;花序圓錐狀直立,總梗粗壯,長15-35cm,雌花序斜伸或稍下垂,分枝較少,具較短的總梗,長2-12cm;雄花直約1mm,花被片與雄蕊4;雌花長約0.8mm,花被片3,不等大。瘦果,卵形,壓扁,長約1mm,成熟時近邊處有一圈稍隆起的褐色棱紋,其內常有疣點。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1750m的闊葉林下和山谷陰濕處。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淡、澀,性平。

歸經:歸肝、心經。

功效:祛瘀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無名腫毒,丹毒,癰疽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1]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淡,澀,性平。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無名腫毒。」

長序冷水花(學名:Pilea melastomoides (Poir.) Wedd.)

別名:大冷水花、三脈冷水花、大冷水麻、胡椒草、野牡丹葉冷水麻等 ,是植物界、蕁麻科、冷水花屬植物,高大草本或半灌木,無毛;莖高達2米,粗達1厘米,上部肉質,干後常變藍綠色,上部的節間密。中國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貴州、西藏等地。 [2]

形態特徵

高大草本或半灌木,無毛;莖高達2米,粗達1厘米,上部肉質,干後常變藍綠色,上部的節間密。葉大,橢圓形、寬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0-23厘米,寬5-16厘米,先端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稀近圓形,邊緣除基部與先端全緣外,有淺鋸齒或圓齒,干後變墨綠色,褐色,基出脈3條,側脈多數,與o中脈成直角水平開展,網脈在下面明顯,鍾乳體細小,條形,長0.1-0.2毫米;葉柄在同對的近等長,長2-9厘米;托葉小,三角形,長約2毫米。

花雌雄異株或同株;雄花序聚傘圓錐狀,具粗的長梗,直立,長15-35厘米,在上部有少數分枝,寬4-10厘米;雌花序聚傘圓錐狀或分枝很短近穗狀,長較葉柄長或短。雄花具短梗,在芽時長約1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裂片先端銳尖,有時在外面近先端處有一短角;雄蕊4;退化雌蕊不明.顯。雌花無梗,長約0.8毫米;花被片3,不等大,中間的一枚最長,近船形,側生二枚較短,三角形;退化雄蕊3,不明顯;子房橢圓形。

瘦果橢圓狀卵形,幾乎不歪斜,扁平,長1毫米,表面近光滑或有疣點,近邊緣有一圈稍隆起的呈點狀或虛線的環紋。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大冷水麻(中藥材)

拼音:Dà Lénɡ Shuǐ Má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長序冷水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lea melastomoides(Poir.)Wedd.[Urtica melastomoides Poir.;Pilea.trinervia sensuWedd.]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高大草本,高1-2m。無毛,多汁;莖基部本質化,上部節間明顯變短。單葉對生;葉柄長4-12cm;托葉三角形,長約2mm;葉片寬橢圓形、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狀長圓形,稀卵狀披針形,長10-22cm,寬3-15cm,先端漸尖或短尾狀,基部楔形,稀圓形,兩面無毛,有時在下面脈上有短柔毛,鍾乳體細,紡錘狀條形,常在下面明顯;基出脈3條。雌雄異株或同株;花序圓錐狀直立,總梗粗壯,長15-35cm,雌花序斜伸或稍下垂,分枝較少,具較短的總梗,長2-12cm;雄花直約1mm,花被片與雄蕊4;雌花長約0.8mm,花被片3,不等大。瘦果,卵形,壓扁,長約1mm,成熟時近邊處有一圈稍隆起的褐色棱紋,其內常有疣點。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1750m的闊葉林下和山谷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3]

性味:淡;澀;性平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清熱解毒。主跌打損傷骨折無名腫毒丹毒癰疽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