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棋盤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棋盤鄉隸屬湖北省荊州市監利市,東瀕洪湖,南靠長江,與岳陽市僅一江之隔,隨岳高速公路、省道二級公路縱貫全境,是南方沿海城市到中西部地區的重要中樞。全鄉面積144.0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有26581人(2017年)。[1]

中文名稱: 棋盤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湖北省荊州市監利市

電話區號: 0716

地理位置: 監利市

面 積: 144.02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26581人(2017年)

車牌代碼: 鄂D

基本信息

鄉政府駐棋盤村,另下轄6個漁場,養殖水面12萬畝,其中洪湖水域面積42.5平方公里。棋盤鄉,位於湖北監利市。全鄉轄25個村:棋盤、新灣、桐湖、南灣、黃橋、北謝、彭劉、高灣、高潮、孫灘、碼頭、潘河、龍灣、月池、接駕、孫雄、侯王、角湖、菊蘭、劉橋、響水、沈塘、金塘、瞿張、三墩。2000年,時任棋盤鄉黨委書記的李昌平上書原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反映農村「三真」問題,一時間棋盤成了全國上下關注的焦點,棋盤也成了農村問題的代名詞。

簡介

棋盤鄉,地處洪湖西岸,轄25個行政村,6個養殖場,人口26581人(2017年),版圖面積144.02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洪湖水面42.5平方公里。2000年以來,該鄉退田還漁,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養殖面積已達11萬畝,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棋盤鄉版圖面積155平方公里,基本農田10萬畝,養殖水面2萬畝,現轄46個行政村,總人口5.6萬人。棋盤鄉意楊已被岳紙集團收購為原料生產基地。植蓮、養鱔、養蟹和種殖反季節蔬菜已具規模,沙地改良,改造低湖田都蘊藏着巨大的開發潛力。

棋盤鄉屬典型的北亞帶季風氣候,平均溫度16.3攝度,無霜期255天,平均年降雨1226毫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棋盤鄉堪稱「魚米之鄉」,每年可向市場提供優質稻4萬噸,皮棉4萬擔,油料5000噸,水產品6000噸,其中螃蟹300噸,黃鱔300噸,龍蝦300噸,年出欄牲豬6萬頭,畜禽成品3萬噸,湘蓮0.1萬噸,蓮藕5000噸,小子花生100萬斤,甘蔗5000噸,黃豆0.3萬噸,瓜菜3萬噸,品種有西、甜瓜、辣椒、大白菜、冬瓜等,並可反季節供應。

棋盤鄉河網縱橫暢通,上有北王家電灌泵站引老江河水、紅衛閘引長江之水,可解全境旱情,下有飛躍河泵站、陡星泵站、赤湖泵站、萬興泵站共12個流量的泵站排漬水,節制閘設置合理,配套齊全。棋盤鄉基本實現辦公、通訊現代化,自來水廠、加油站、變電站、電視台、飯站旅社、影劇院、歌廳一應俱全,鄉衛生院評定為"一級甲等醫院",是岳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掛鈎醫院。

經濟發展

盤鄉依靠科技,創建無公害、無污染優質水產品生產基地,建桐梓湖漁港搞活流通,興辦「海宏」水產品加工廠,大力發展水產加工業。並利用良好的洪湖生態和十里荷花長廊的天然資源,大力招商引資,開發獨具特色的洪湖旅遊項目。該鎮正大踏步向水產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生活現代化的全面小康社會目標邁進。

2000年以來,棋盤鄉退田還漁,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養殖面積已達11萬畝,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該鄉依靠科技,創建無公害、無污染優質水產品生產基地,建桐梓湖漁港搞活疏通,棋盤鄉正大踏步向水產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生活現代化的全面小康社會目標邁進

概況

面積144.02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26581人(2017年)。轄2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三盤棋。

沿革

1958年屬朱北公社,1960年並朱北、朱南公杜為朱河公社,1975年析朱河公社為棋盤、朱河、橋市3個公社。1977年撤棋盤公社分別併入朱河、橋市公社。1984年設區建鄉,屬朱河區。1987年撤區並鄉,設立縣轄棋盤鄉。

1996年,面積127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轄北謝、接駕、金塘、彭劉、孫熊、侯王、瞿張、高灣、棋盤、孫灘、新灣、角湖、碼頭、菊蘭、桐湖、潘河、劉橋、南灣、龍灣、響水、黃橋、月池、沈塘、三墩、高潮25個行政村。2004年,鄉政府駐三盤棋,人口32517人,面積127平方千米,轄棋盤、新灣、桐湖、南灣、黃橋、北謝、彭劉、高灣、高潮、孫灘、碼頭、潘河、龍灣、月池、接駕、孫雄、侯王、角湖、菊蘭、劉橋、響水、沈塘、金塘、瞿張、三墩25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39841人。

物產

福壽稻米粒細長,光澤透明;做飯鬆散香滑,味道可口。米中含有豐富的水深性蛋白質及十多種游離氨基酸和鐵、鈣、鋅、磷等礦物質,還有維生素B1和B2D、維生素C等多種成份、具有滋陰補腎、健脾養肝,明目活血之功效,是難得的保健佳品。

福壽稻始產於監利市棋盤鄉的同市鄰鄉----周溝鄉,其生產歷史十分悠久。清同治年間,監利市令將福壽稻米作為南品進獻朝遷,深得慈禧喜愛,賜名「福壽米」。「福壽稻」、「福壽垸」均因此而得名。隨着歲月的流失及災害等方面的原因,福壽米曾隨福壽稻的失傳而消失。時隔一百多年後的1983年,周溝鄉曾王村農民平作湖奇蹟般地在一塊中稻矮梗鍍金田裡發現了一株株型中等並有兩個分孽的大穗子,便細心採回,次年某插9個平方,收谷11公斤,畝產812.5公斤。1985年,平作湖又栽插了3畝大田,收谷2100公斤,單產700公斤。消息傳開,遠近農民爭相換種。因其用種量少,大田栽秧要求稀、勻,故取名「稀插」,又稱「瑚選」。稀插的問世,引起了有關人士的極大舉與關注,經查閱史料和專家鑑定;稀插乃是失傳多年的福壽稻!福壽稻問世,實為監利人民一大幸事。1986年福壽稻初涉市場,被不少糧食商販誤作當時物稀價昂的糯谷而備受青睞。之後,周溝糧管所領導慧眼獨具,將其精加工並冠之以「小泰國」打入南北方市場而一鳴驚人。監利糧食局更是匠心獨運,將福壽稻改裝與廣東福建人崇尚的「絲苗米」和「貓牙米」相抗衡。福壽稻以其產量高、米質優、銷路好、價格高等優勢,給農民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福壽稻的發源地周溝鄉年種稀插4萬畝,約占整個中稻面積的90%,畝產平均比同類燦稻高75公斤以上,年增產300萬公斤。按每公斤價格高於同類燦稻0.20元計算,農民每年可增收440萬元左右,戶平均收近千元福壽稻早已成為監利市中稻的當家品種。1993年全面種植福壽稻面積33.7%萬畝,占中稻面積的67%;1994年達50萬畝以上,並已推廣到江陵、洪湖、潛江及湖南的桃源等縣、市,且呈繼續擴大之趨勢福壽稻的發展,受到了有關部門和專家的高度重視。原監利市委書記張瓊江、市長夏鈞勤要求把福壽稻作為發展市場農業的優勢產品迅速在全市推廣。1993年9月8日,湖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省科委、省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中科院長沙現代農業研究所等單位的有關專家對周溝鄉大面積種植的福壽稻進行了現場考究和品種鑑定,認為:福壽稻株型適中,結實率高,在湖區種植生育期適宜,適應性強,適合稀植,省工省種省投資。省農科院測試中心檢測,福壽稻營養品質、蒸煮品質等項目的綜合評定達二級優質米標準,其中加工品質達一級優質米標準,現場品嘗,食味優於汕優「63」。福壽稻身價倍增,前來購貨者絡繹不絕。2008年3月,海南省某糧貿公司找到周溝鄉糧管所一次性丟下定金100萬元,要大米300萬公斤;公安市糧食學校則乾脆派人攜資到周溝辦起了福壽稻精米廠

美食

湯圓

荒湖糕點廠生產的「屈原餅」,說起來還有一段趣話呢。相傳,屈原初到毫口的第一個夜晚,已是飢腸轆轆,精疲力竭,癱軟在一家漁民的門前,被一位老大娘發現,將他扶進草堂,經過詢問,方知是久為楚國人民深深敬仰的屈原大夫。大老娘滿懷激情,虔心地精選了自己家中存放的糖料、麵粉、干桃仁等原料,別具匠心地做了幾個香噴噴、甜滋滋的餅子,莊重地端到大夫面前,屈原接餅吃了幾口,頓覺心清目爽,連叫「妙餅兮」!

第二天,老大娘又用同樣的技世再次做了幾個餅子,屈原更是感激萬分,喜稱在朝中也未嘗過這種佳品。後來,屈原就長期住在這位漁民家裡,每當遠近慕名來訪的騷人墨客一到這裡,屈原總是請老大娘做這種餅子招待客人。久而久之,人們都把屈大夫喜愛吃的這種餅子叫「屈原餅」了。從此,「屈原餅」之名不脛而走,「屈原餅」之技不師而傳,經久不衰。這個廠又在此傳統產品的基礎上,採用現代先進技術,配以精煉食油、上等白面、白糖和上等蜜餞等原料,精工製作而成,遠銷甘肅、寧夏、河南等數省。

鄉鎮事業發展

盤鄉境內有各類學校22所,在校學生3927人,其中中學2所,小學20所,幼兒園1所,擁有中心學校管理機構1個,教職員工227人,其中高中級職稱150人,棋盤鄉的中小學生入學率100%,2007年棋盤鄉順利通過省政府和國家的「普九工程」驗收,達到了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標準。醫療衛生棋盤鄉境內各類衛生院(所、室)26個,其中鄉級衛生院1個,社區服務部站1個,衛生室、診所24個,在崗醫護人員62人,其中高中級職稱人員15人。從2006年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極大地解決了農村人員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

廣播電視棋盤鄉境內文化基礎豐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至2007年有鄉鎮廣播電視網絡站1個,電視網絡覆蓋24個行政村,電視網絡入戶率達到98%,有線電視安裝率達96%以上。旅遊名勝棋盤鄉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關隘稱謂。

視頻

監利縣棋盤鄉金塘村廣場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