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梨樹幹腐病

梨樹幹腐病
原圖鏈接

梨樹幹腐病是由大莖點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梨樹上的病害。主要為害枝幹和果實,一般多發生在苗木和幼樹。

梨樹幹腐病在世界各梨區均有發生。芽接苗剪砧過晚不利於傷口癒合,切接苗接口癒合不良;出圃時為了方便運輸剪截;起苗裝運過程中造成的機械傷口及受凍、受旱等原因,都有利於發病。

梨樹幹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培育壯苗,提高苗木抗病能力。苗木假植後充分澆水,定植不可過深,以接口與地面相平為宜;栽後如天旱就澆水。合理施肥,控制枝條徒長;乾旱時應及時灌水。結合冬剪,及時剪除病枝。最後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梨樹幹腐病

外文名: Pear tree die back

 
梨樹幹腐病1
原圖鏈接

為害植物: 梨樹

為害部位: 枝幹和果實

病 原: 大莖點菌

危害症狀

在北方旱地區發生嚴重,是梨樹僅次於腐爛病的重要枝幹病害。主要危害梨樹枝幹和果實,病斑繞側枝1周後,側枝即枯死。一般較少造成死樹,但病害的蔓延速度很快。枝幹染病,初期皮層出現褐色病斑,很少爛至木質部,質地較硬;當病斑擴展至枝幹半圈以上時,其上部枯死。果實染病,果面產生輪紋斑,隨後果腐爛。苗木染病,樹皮出現黑褐色長條狀濕潤病斑後,葉萎蔫,枝條枯死。後期病部失水凹陷,四周龜裂,其上密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與腐爛病的區別:

①初期病斑顏色較深,發病組織較淺,一般不至木質部(只是嚴重發病的可深達木質部),病斑多為帶狀或不規則形狀,其上常有縱橫裂紋。

②病斑上的黑點小而密,後期不形成孢子角。果實受害病狀同輪紋病非常相似,初期為圓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擴展很快,且病斑上也呈現同心輪紋,後期可見黑色小點。[1]

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發病的枝幹上越冬,有的也可以在發病後形成的僵果上越冬。春天潮濕條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傳播,形成當年枝幹和果實的初侵染。枝幹發病與樹體生長情況有關,樹勢衰弱、持續乾旱、土壤含水量不足等均可造成病斑的迅速擴展。一般在水利條件較差、土壤肥力低和管理粗放的地區和園地發病較重,而且在同一梨園中,生長勢弱的單株發病較重。

病害原因

枝幹發病與樹體生長情況有關,樹勢衰弱、持續乾旱、土壤含水量不足等均可造成病斑的迅速擴展。一般在水利條件較差、土壤肥力低和管理粗放的地區和園地發病較重,而且在同一梨園中,生長勢弱的單株發病較重。[2]

病害區別

梨樹幹腐病與梨樹腐爛病的區別:①初期病斑顏色較深,發病組織較淺,一般不至木質部(只是嚴重發病的可深達木質部),病斑多為帶狀或不規則形狀,其上常有縱橫裂紋。②病斑上的黑點小而密,後期不形成孢子角。果實受害病狀同輪紋病非常相似,初期為圓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擴展很快,且病斑上也呈現同心輪紋,後期可見黑色小點。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培育壯苗,提高苗木抗病能力。苗木假植後充分澆水,定植不可過深,以接口與地面相平為宜;栽後如天旱就澆水。合理施肥,控制枝條徒長;乾旱時應及時灌水。結合冬剪,及時剪除病枝。

化學防治

苗木假植前應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噴灑消毒。干腐病發生初期應及時用利刀刮除病斑,傷口用401抗菌劑50倍液消毒,再塗波爾多液;病斑較大時,則可用利刀在病部縱刻幾條傷痕,每條相隔0.5厘米,深達木質部,然後刷401抗菌劑20倍液或塗刷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倍液,隔10-15天再塗刷1-2次。嚴重的病枝應及早剪除。此外,每次防病噴藥時應噴及枝幹各個部位,以防病原侵入。生長期間噴灑1:2:200倍波爾多液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4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保護枝幹和果實。

相關視頻

梨樹幹腐病的防治方法!

梨樹幹腐病、黃化病、凍害等病害病因分析講解(山西平遙

參考來源